全新功能「收藏作家」上線啦!
HOT 閃亮星─肆夕耽美稿件大募集

失敗並不可怕

社會上盡是那些「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人,在公司裡做事不但沒有效率,而且浪費我們的時間和資源。有些人寧願原地踏步或者重複走自己走過的路,都不願意嘗試自己開闢新的道路。

像這樣的風氣,無論在哪裡都會出現。這樣的價值觀,不知不覺成為了很多上班族的一種信念,一種行為文化,並且嚴重影響一家公司和企業的經營。作為一個投資者,看到這樣的情況,總是無奈。只能透過內部管理,嘗試激發員工的思想和創造力,或者透過經驗進行交流和培訓。

歸根究底,人們不願意嘗試新的道路,新的做事方式,缺乏創造力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怕失敗。很多人,小時候就曾經被教育過:“如果你失敗了,就要接受懲罰,而且別人對你不會有好的印象。”其實仔細的想想,失敗過真的是一件丟人的事嗎?

我們為什麼要怕失敗?失敗乃是成功之母,如果沒有經歷過失敗,我們也不會得到成功的機會。正如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如果你從來沒有犯錯,那是因為你從來沒有嘗試過新的事物。(If   you   have   never   failed,   you've   never   tried   anything   new.)」

換言之,只要你嘗試新的事物,你很自然就會經歷失敗!縱使你是一個天才,在你成功之前,你依然會經歷無數次的失敗,甚至比一般人失敗的次數更多。特別是當你走進一個更深入專業領域的時候,你會發現更多別人所不知道的,經歷更多別人所無法體驗的失敗。然而,如果醫生、工程師、科學家們都懼怕失敗而原地踏步,   不求改進的話,我們今天的世界將會是一片死寂!

很多人喜歡走自己走過的路,就像冬天出沒的兔子,因為他們分不清方向,所以只會走自己走過的路,結果輕易的被獵人抓住了!一個人逐漸成長,對很多事都會產生恐懼。這種種不安的感覺其實都是內心的矛盾,但我們不應該被這些情緒影響生活和自己與別人的關係,更不應該依賴這些恐懼來生活在死板的框架中。

其實人不怕走彎路,就怕不走路。沒有人永遠都不會犯錯,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只要知道哪裡做錯了,就能改正,那麼下一次犯錯和失敗的機會也會降低,直至最後,失敗的概率小的可憐,我們以後就只能成功。

看看我國有名的奧運體操選手的表現就知道了,那些高難度的動作,如果平常人去做,這個行為可謂等同於自殺,但是你看體操選手們在奧運會上出色和成功的表現,就知道他們在舞台上的成功,背後是何止十年的功夫和努力?他們是如何做得到的?不就是一直失敗,失敗,再失敗,然後繼續,繼續,再繼續的在失敗的地方爬起來,直到成功為止嗎?

西方人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諺語︰「你從來沒有失敗過,除非你放棄了。(You   never   fail   until   you   stop   trying.)」其實失敗是一種過程,成功就是我們的目標。但是在我們成功之前,只要我們不放棄,我們就不算失敗,最多我們只是還未成功而已。

如果像有些人,因為害怕失敗,所以一踫到挫折就退回原來的地方,寧願平庸卻不願意接受考驗,這些人恐怕永遠都與成功無緣。成功不是單靠運氣得到的,而是靠經歷失敗而換取的。雖然說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但是真正取決於一個人的成與敗,最重要的還是他們的心態。不要以為一次錯誤,就會毀了一生,沒有在翻身的機會。其實,生命還是充滿希望的,重要的不是失敗了多少次,而是失敗的原因,然後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

我們不要因為曾經走過彎路,就不敢再走路。世上沒有一條正確的道路,因為道路是人走出來的,是最先的人走上了沒有人走過的路,慢慢的,後面的人跟著他走,結果開闢了一條道路。人生的每一段彎路都是有價值的,不管是直是彎,只要能夠通往目的地的,它就是一條可行的路!

同樣的,當我們投資在年輕的一輩身上時,我們也應該避免把自己過去的經驗,投射在別人的身上。不是說,明知道某個行為是危險的也不阻止他們,只是我們在適當的情況下,應該給年輕人更多屬於自己的空間,不要用自己的人生去規範他們的人生。我們常以為自己所走的路和年輕人在走的路一樣,但事實並不如是。事實上是世界在變,人也在大。社會正與時間競賽,發展不斷加速。我們走過的路已經不如以往,當中包含了很多未知之數,是別人不能夠忽略的。與其用守舊的思想強逼子女跟著自己以前所走的路,倒不如分享自己的經驗,讓他們體驗當中的酸苦,從而學習,發掘一個真正合適他們的成功之道。

如果身為長輩,懂得明白事理,放寬尺度,那麼年輕人亦自然容易跟隨,即使相隔兩、三代,溝通依然不會有問題。   「放寬尺度」的意思不是說即使看見子女犯罪都鼓勵和支持,什至同流合污;而是說與家人相處的時候不應該太堅持己見,不理會別人的想法和意見。因為你所經歷的,走過的,未必是一切;正如世界在變,以前被認為是「不能接納」的,對新一代未必如是;以前被認為是「正確」的亦可能已變得守舊。

這也是為何我們應該經常抱著開方的態度面對時代。要時刻理解社會的新思維和價值觀。假如你覺得年輕人所說的一套不理想,那你應該耐心傾聽,分析年輕人的思緒,再分享自己的經驗,給年輕人借鏡。路始終是人走出來的,外觀像不像路並不重要,可以走便行了。

上一篇回作家的PO下一篇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