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功能「收藏作家」上線啦!
HOT 閃亮星─肆夕耽美稿件大募集

2.愛塚

1.《.愛塚》

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

但現代人卻相反,將墓地作為思索生命的地方。

長洲島的西灣有座墳場,背山面海綠樹成蔭可遠眺海天山色夕陽帆影。

墳場占了整個山坡,其間有一蜿蜒小路穿墳場而過。小路通過一片樹林,林間有一座供遊人憩息的涼亭名「宜亭」。

據碑文「宜亭記」上所載,女主人名「宜」,字「紉詩」,出身書香門第之家,幼習經史旁及詩詞書畫,擅畫牡丹。當日游長洲路經此地喜見萬樹掩影風光清絕,歎謂此處宜有涼亭給遊人憩息。

妻離世後夫遂其所願築此「宜亭」紀念亡妻。

亭中梁上四壁有女主人的詩文與生活遺照,茲擇其一:

「祗見斜陽不見花

  春潮三尺長魚蝦

  他年稍了塵中事

  來住臨江第二家」

丈夫對妻子的深情也可以在「宜亭」的對聯上看出來。茲抄錄如下:

宜樓相守以詩書九載無猜願來世再為連理樹(右)

漁舫初逢知肺腑百年有數到今朝休問牡丹花(左)

可以相信二人相遇是情投意合的愛情故事。

「宜亭記」上載女主人世居廣洲,己醜冬遷港定居。如沒算錯,那年應是西曆一九四九年。

四九年後許多南下文人都將香港當做了避世鄉,想來女主人也是其中之一。

宜亭建於甲寅春三月,那年應是一九七四年,算來距二零一零年也有卅六年了。

亭子座落于叢林與錯落的山石之間,秋來時節石階、路旁都落了零散的黃葉。

女主人生前人緣看來不錯,所以亭子周圍的山石間也留下了不少文友的悼念詞文,雖然部份油漆巳剝落字跡模糊但字裡行間不乏溢美之詞。

也許很久已沒有人來打理了,亭子頂上早已長出了叢叢荒草時近黃昏更添了一份暮寂。

照日子計她丈夫亦應早已離開人世。

生命能來到世上都是偶然的。低級生物只有生理本能欲望,人卻有更高級的精神需要。「愛能力」便是其中一種人類屬性。

中國文化傳統將「琴棋書畫」列作品格成長的必修課,這是「樂文化」。女主人是具有這種品格修養的中國人。她的詩詞素撲自然滲出禪道的智慧。

黛玉葬花出於愛,「宜亭」留下的也是一份對遊人的關愛。

正如費爾巴哈所說:「會愛才成為一個人。」

「宜亭」棲息的是一個懂愛的靈魂!

陽春三月走在這條幽靜的林間小徑會聽到鳥語、聞到風中花香。在這容易被遺忘的地方「宜亭」孤獨地散發著中國文化的人文精神與藝術精神。

如果缺乏了保育,那麼隨著歲月溜逝像許多不值錢的東西一樣「宜亭」也會漸漸湮滅。

四九年以後中國文化在大陸曾遭遇過非理性的劫難。在香港卻以一種不易覺察的方式進行。這種破壞力卻更深遠。

這條小路傍有一氣象站,但正式的中文名字卻被冠以「天文臺」。中國文化受摧殘可見一斑。

(2010.稿)

回書本頁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