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功能「收藏作家」上線啦!
HOT 閃亮星─肆夕耽美稿件大募集

福蓋正行所集經

                                                                                                  願藉翰墨之因緣       以燈續燈       共探般若之園

一、福蓋正行所集經  

佛涅槃後,摩訶迦葉於摩揭陀國大石窟結集三藏時,阿難多聞第一,受持佛一代之說法,故使阿難昇獅子座,復演其說。

經文之首常為「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佛曾囑阿難將「如是我聞」置一切經首。

「如是」:指經中所說之佛語,如佛所說,無別義故。信順之辭。

「我聞」:「我」指阿難。「聞」:聽到。現前了知,若文若義,離於增減顛倒失故。

「如是我聞」如是之事,往昔我曾聞如是。像這些事都是我曾經親耳聽佛所說的。佛法以信為第一,信則說「如是」,概佛經典皆以阿難所能確信的為依據。

「一時」:就在那個時候。

「薄伽梵」:梵音「佛」。具足殊勝廣大名聞,世出世間,無與等者,畢竟超越諸趣輪迴,應受人天妙供養。

「舍衛城」:人文薈萃之處。諸物妙豐,文行士,清信士女,豪富長者   ,皆聚於此城,   受用勝故.

「住」:遊化依止,離諸思構,若遠若近,隨意至故。

「祇樹」:祇陀林,此林中,廣以人財,營治守護,為嬉遊處,其林稠密,枝葉鬱茂,蔽諸炎光,夏多清涼,冬無嚴風,雨無泥淖,奇葩芬馥,多諸警衛,無聞盜寇,其地清勝,一切人民,咸悉喜見。

「給孤獨」:於無親者,施與飲食,而周給故。

「祇樹給孤獨園」,此處有五種善因,另人咸生愛樂:

1.地廣博,   居城中央

2.比丘乞食不遠

3.幽寂,離諸喧鬧

4.清潔無諸蚊虻

5.善人多遊其中,是故世尊多樂居此。

 

是時眾集,大阿羅漢,有四百九十九人,唯除阿難獨居學地,及餘一切天龍鬼神,初聞唱言:「如是我聞」舉身悲泣,不能自勝,我等在昔,親睹世尊,具足十力,四無所畏,以梵音聲,為眾演說,如何今者乃稱「我聞」,當知無常,力不可脫。

此經說福蓋先因,佛所教誨,說施等法,能出輪迴,得諸快樂。若人廣行淨施,堅持禁戒,於世欲樂,不生愛樂,諸有善利,咸生信順,如是修作,速得成就。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讀誦,樂聞深義,親近法師,如理思惟,心生覺悟,當知是人,能於生死長夜之中,秉大智炬,入涅槃城。

二、四依           學佛四原則  

1.依法不依人:依從佛的正法,不隨個人崇拜,選擇性的,偏執於特定法師的說法。最重要的是依據佛法的真理,而不是法師這個人。

2.依經不依論:以佛經作依據,直接研究佛經,而不以論藏及各種註解為依歸。  

3.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了義」是徹頭徹尾的通達圓滿,例如:圓覺經、法華經、楞嚴經、華嚴經。「不了義」是佛因人、因地、因事、所說的各種方便法門。研讀佛典還是要依據「了義經」逐一深入,然後再參讀「不了義」經,相互印證,才會有所領悟。

4.依智不依識:依智慧深入研究,而不以個人的意識妄想去推測。

    三.   佛十名號經

     

劫初佛有萬名,眾生漸鈍,則減為千名,後因眾生迷昧,又減為百名,而今眾生更愚,再減為十名   。大日如來於色究竟天成道,應之而立百名號。釋迦牟尼佛於人間成道,依佛的功德而立十號。

1.如來:如是而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諸佛乘如實之道而來成正覺。如自安穩之道而來。  

                 

2.應正等覺(應供   正遍知)   應受人天之供養,即梵語的「三藐三菩提」。正遍知一切之法.

3.明行足:三明之行具足。自利利他,六度萬行,圓滿具足。三明(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

4.善逝:好去好去。以一切智為大車,行八正道而自在圓滿的入涅槃。

5.世間解:能解世間有情、非有情之事。

6.無上士:阿耨多羅。在諸法中,如涅槃無上,在一切眾生中,佛亦無上,至高無上之士。

7.調御丈夫:佛知何時以柔軟語,何時以苦切語,隨眾生的根基,善巧調御丈夫,使入善道。

8.天人師:佛為人及天之導師,能教示眾生應作或不應作之事。

9.佛:知者或覺者

10.世尊(薄伽梵):為世人尊重之意。中文譯為世尊。薄伽梵是佛字本音,義為破煩惱,含六種意義,密教部諸經多保留原音,稱佛為薄伽梵。

專念如來十號功徳:

佛告文殊師利:若能專念如來十號,佛於彼人,常在不滅,亦得常聞諸佛說法,並見彼佛現在四眾,增長壽命,無諸疾病。文殊師利,念十號者先念佛色身具足相好,又念法身壽命無盡。當作是念:「佛非色身,佛是法身。以執取、以堅取,見佛如虛空,樂虛空故,知一切法義。」文殊師利,如須彌山、由乾陀山,   乾陀山、伊沙陀山、須陀梨山、珂羅底迦山、阿輸迦羅山、毘那多山、尼民陀羅山、斫迦羅山,如是等山,悉是障礙。若人一心念佛十號,此等諸山,不能為障。何以故?以正念故、佛威神故。復次文殊,念佛十號,猶如虛空,以知如虛空故,無有過失;以不失故,得無生忍。如是依名字,增長正念,見佛相好,正定具足,具足定已,見彼諸佛,如照水鏡,自見其形,彼見諸佛,亦復如是,此謂初定。復次,如見一佛像現鏡中,了然分明,見十方諸佛,亦如是分明。依此,常正念思惟,必有相起,以相起故,常樂見佛,作此念時,諸佛即現,亦不得神通,亦不往彼世界,唯住此處,見彼諸佛,得如實義。

四、佛說一百八名讚經

佛有一百八名號:

南無一切義成就     南無正等覺     南無一切智     南無大釋子     南無一切法自在無畏     南無大金僊     南無功德海     南無如來     南無應供     南無善逝

南無世尊     南無一切世間解     南無離一切垢染     南無最上法燈     南無無畏淨飯王子     南無甘蔗王種     南無瞿曇     南無日族     南無吉祥大牟尼     南無正徧知     南無天人師     南無十力降魔軍     南無離過除毒     南無調御丈夫     南無妙解脫     南無除障暗     南無止息降諸根     南無清淨戒     南無無垢王     南無滅罪無我相     南無無驚無怖畏     南無第一法圓滿     南無無邊無可喻     南無大論師     南無稀有不思議精進     南無三界親慈父   南無三明知三世     南無滅三毒     南無具足三變通     南無說三乘菩提     南無無相亦無老     南無無我無二執     南無無怨無戲論     南無無業無怖     南無施願無畏     南無法師子二足尊     南無調伏除煩惱     南無最上意清淨     南無明行足     南無自在變化王     南無調伏心清淨     南無離塵無上士     南無止息一切罪     南無得清涼     南無得寂靜     南無救度世間師     南無勇猛大清淨智     南無圓滿吉祥相     南無能除怨     南無沙門月     南無釋師子     南無作善清淨業     南無六佛法莊嚴     南無六根清淨眼     南無第一六神通     南無六趣海到彼岸     南無無師自然覺     南無善逝德成就     南無一切世間為愛樂   南無無等大智慧     南無恆入三摩地     南無一切有情利益主     南無真實降諸根     南無一切世間尊     南無普遍有情精進者     南無永過輪迴苦     南無圓滿諸所求     南無降伏得最勝說四諦     南無到彼岸度他大龍王     南無得最上涅槃     南無尊師大梵行     南無第一寂靜樂     南無秘密最勝大丈夫   南無調伏聲聞者     南無利益諸有情     南無世間供養出世智     南無聖智照世間     南無離世法利養     南無出世為如來     南無大法主     南無大法王   南無調御明     南無救度第一二足尊     南無行忍辱             南無善意端嚴相     南無善持善戒相     南無金色光善逝     南無善逾愛尊重     南無人師子吉祥雲     南無佛陀     南無無味獨除闇     南無無邊利世間     南無無等三有師     南無能斷諸結縛     南無無我最第一     南無普照一切眼     南無證理淨慧眼   南無三慧真實眼   。

如是一百八名,若復有人,於其辰朝,發至誠心,或讀誦,或禮念,或憶持,或聽聞,將獲得最上吉祥福德,所有一切煩惱及諸罪,速得清淨不受輪迴,當得解脫乃至成佛。

五.如何供養如來?(菩薩善戒經)

1.供養色身:若見佛色身而供養之。

2.供養塔:此乃佛塔,非眾生安置骨灰之塔。為如來故造作塔廟,形像、龕窟,修治已壞朽之塔,若見新塔花香供養。

3.現見供養:若現見如來形像時,見此佛如見十方諸佛。

4.不現見供養:一切如來同一法性故,若供養一佛,心念已供養十方諸佛;若供養一塔,心念已供養十方諸塔。若不見佛亦不見塔,則心想念言:此是佛,此是塔,此是像,以心想之。佛涅槃後,為如來造塔廟、龕窟,若一若二乃至無量,隨力而作。不現見三寶而設供養,勝於現見供養之者。

5.自供養:若供養佛及塔,手自經理不假他人。

6.他供養:若佛若塔,欲供養時,聚集多人和合共作,而非獨自作。或有菩薩財富自在,以慈悲心惠施眾生,施已復教眾生供養三寶。

7.利益供養:奉施衣服、花香、飲食、臥具、醫藥、房舍、金銀、琉璃、燈明;   又讚嘆如來功德,五體投地,右遶三匝乃至無量匝。

8.最勝供養:所有一切供養,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9.清淨供養:勤心精進,至心清淨,不以驕慢輕賤放逸心供養;非以自顯功德,貪圖名聞利養而供養。臭花雖有好色,亦不供養;不燒惡香,不以臭穢之物供養;不以粗鄙之物造佛形像。

10.受持供養:以無所得心,一一像,一一塔前恭敬禮拜,以好花.好香.燈明.瓔珞.伎樂供養。若見眾生有能供養佛,   若見眾生有能供養佛法僧者,至心隨喜,復作是願:令諸眾生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六、金光明最勝王經    

   

世尊告堅牢地神曰:若有眾生,聞是金光明經乃至一句,命終之後,當得往生三十三天及餘天處。若有眾生,為欲供養是經王故,莊嚴宅宇乃至張一傘蓋、懸一繒幡,由是因緣,得生六天之上,

如念受生七寶妙宮隨意受用,各各自然有七千天女,共相娛樂,日夜常受不可思議殊勝之樂。

作是語已,爾時堅牢地神白佛言:世尊!以是因緣,若有四眾,昇於法座,説是法時,我當晝夜擁護是人,自隱其身在於座所,頂戴其足。世尊!如是經典,為彼眾生已於百千佛所種善根者,於贍部洲流布不減。是諸眾生聽是經者,於未來世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天上人中常受勝樂,得遇諸佛,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歷三塗生死之苦。

*堅牢地神:地藏菩薩的護法神。地藏菩薩本願經第十一品:

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所住處,有此經典及菩薩像,是人更能轉讀經典,供養菩薩,我常日夜以本神力衛護是人。乃至水火盜賊,大橫小橫,一切惡事悉皆消滅。佛告堅牢地神,汝大神力,諸神少及,閻浮土地悉蒙汝護,乃至草木沙石,稻麻竹葦,穀米寶貝,從地而有,皆因汝力。若未來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供養菩薩及轉讀是經,但依地藏菩薩本願經一事修行者,汝以本神力而擁護之,勿令一切災害及不如意事輒聞於耳,何況令受。

佛言:

1.東方有光明電王,名阿揭多。

2.南方有光明電王,名設羝嚕。

3.西方有光明電王,名主多光。

4.北方有光明電王,名蘇多末尼。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聞如是電王名字,及知方處者,此人即便遠離一切怖畏之事,及諸災橫悉皆消殄。若於此住處書此四方電王名者,所住處無雷電之怖,亦無災厄及諸障惱,非時枉死,悉皆遠離。

南無過去寶髻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此佛往昔修菩薩行時,作是誓願:於十方界所有眾生,臨命終時聞我名者,命終之後得生三十三天。

七、※※禮敬諸佛  

*有趣的佛名:有佛   聖佛   月佛   命佛   火佛   海佛   稱佛   眼佛   華佛   上佛   尊佛   天佛   施佛   淨佛   日佛   快佛   愛佛   幢佛   可愛佛   有我佛   化佛   識佛   商佛   燈佛   照佛   鏡佛   寂佛   勝佛   成佛   輪佛   救命佛   富貴佛   懷疑佛   常來佛   大人佛   除憂佛   一道佛     一蓋佛   不可動佛   不散佛   難動佛   一藏佛   大部分佛   不動心佛。

*令人驚歎的佛名:

1南無寶俱蘇摩功德海琉璃歌那伽山真金光明勝佛

2南無初出日然燈月華寶波頭摩金光明身盧舍那放無礙寶光明照十方世界王佛        

3南無無邊功德寶作示現安樂世界無邊功德保集示現安樂金色光明師子奮迅王佛

  4南無無垢地平等光明世界普照十方光明聲吼虛空盧舍那佛

5南無一切寶色莊嚴光明照世界善化法界聲幢佛

6南無寶波頭摩間錯莊嚴無垢世界法城慧吼聲佛

7南無手無垢善無垢羅網世界師子光明滿足功德大海佛

8南無寶首瓔珞成就世界一切諸波羅蜜相大海威德佛

9南無不可思議莊嚴普莊嚴光明世界無差別智光明功德海佛

10南無佛國土色輪善修莊嚴世界廣喜見光明智慧佛

11南無善作堅固金剛座成就勝世界過法界智身光明佛

12南無摩尼衣坐成就勝世界放香光明功德莊嚴佛

13南無妙栴檀快月莊嚴世界妙法智慧勝威德光明佛

14南無拘蘇彌多炎輪莊嚴世界喜海莊嚴功德稱自在王佛

※特長的佛名:

1.南無虛空勝離塵無垢塵平等眼清淨功德幢光明花波頭摩琉璃光寶香象身勝妙羅網莊嚴頂無量日月光明照莊嚴願上莊嚴法界善化無障礙王佛。

2.南無東方無邊功德寶福德莊嚴廣世界無垢清淨光明菩提分俱蘇摩不斷絕光明莊嚴光佛

※以下的佛名,不可說,不可說,功德無量無邊:

南無無垢奮迅菩薩     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佛菩薩名,超越世間三十劫。

南無日輪光明勝佛   南無日光明菩薩     若人受持是佛菩薩名,超越世間千劫   。

南無普寶蓋佛     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佛名,是人超越世間四大劫,常現諸佛菩薩前生,不復作五逆罪。

南無三昧勝奮迅佛     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佛名,得千三昧,超越世間無量千劫,同彌勒菩薩功德。南無寶俱蘇摩身光明勝佛       若人受持讀誦是佛名,超越世間不可數劫。

南無最勝波頭摩奮迅勝佛     若人受持是佛名,超越世間四十劫。

南無無量香勝佛     若人受持是佛名,超越世間無量劫,常得宿命。

南無寶華奮迅如來     若人受持讀誦是佛名,得千三昧,諸眾生歸命是人,為諸佛如來所讚歎,超越世間千劫,不久轉法輪。

南無大光明如來     若人受持是佛名,超越世間四十劫。

南無寶藏佛     若人受持是佛名,超越世間六十劫。

南無阿輸迦世界賢妙勝佛     若人受持是佛名,必得不退菩提。

南無難陀世界栴檀勝佛     若人受持是佛名,畢竟得清淨心。

南無過去無量無邊海勝佛     若人稱彼佛名,得畢竟不退菩提心。

南無寶集佛     舍利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彼佛名,志心受持憶念,是善男子、善女人,畢竟得七覺分三昧,得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超越世間六十劫。  

南無寶勝佛     若善男子、善女人,聞彼佛名,志心受持憶念讀誦,合掌禮拜,若復有善男子、善女人,捨七寶如須彌山,以滿足三千大千世界,珍寶布施,如是日日布施,滿足一百歲,如此布施福德,比前至心禮拜功德。百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及一。

有佛世界名香積,彼世界有佛,名盧舍那佛,現今說法,若人聞彼佛名,受持讀誦,憶念禮拜,超越世間五百劫。

有世界名樹提跋提,有佛名盧舍那鏡像佛,現今說法,若人聞彼佛名,受持讀誦,至心憶念,恭敬禮拜,得脫三惡趣。

盧舍那光明佛若人聞彼佛名,五體投地,深心敬重,受持讀誦,恭敬禮拜,是人超越世間三十劫。

南無不動佛     若人聞彼佛名,受持讀誦,恭敬禮拜,是人畢竟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諸魔所不能動。

南無大光明佛     若人受持讀誦,恭敬禮拜,是人常不離一切諸佛菩薩,畢竟得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南無無量聲如來     (三稱)     若人三稱此佛名,是人畢竟不墮三惡道,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南無阿彌陁劬沙如來     若人聞此佛名,深心敬重,受持讀誦,恭敬禮拜,是人超越世間三十三劫。

南無大稱如萊     若有人以須彌山等七寶,日日布施,滿一百歲,比聞此佛名,禮拜功德,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數亦不及。

南無寶光明佛     若人受持此佛名,超越世間一百劫,得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人不信聞此名得福者,是人定墮阿鼻地獄,滿足一百劫。

南無得大無畏佛     若人聞此佛名,受持讀誦,恭敬禮拜,是人畢竟得大無畏,攝取無量無邊功德聚。

南無然燈火佛     若人聞此佛名,志心恭敬禮拜,受持讀誦,是人攝得如來十力。

南無實聲佛     若人聞此佛名,受持讀誦,至心禮拜,是人畢竟得四聖諦,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南無無邊無垢佛     若人聞此佛名,至心生信,受持讀誦,恭敬禮拜。若復有人,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比聞無垢佛名,受持讀誦功德,千萬分不及一,乃至算數所不能及,若眾生罪根深厚,不得聞無垢佛名。若人聞此如來名者,是人非於一佛所種諸善根,是人乃於百千萬佛所,種諸善根,是人超越世間四十劫。

南無月聲佛     若人聞此佛名,受持讀誦,至心禮拜,是人所得一切功德,白法具足如滿月,畢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南無無邊稱如來     若復有人,以七寶如須彌山布施,日日如是,滿足百年,此福德聚,比持佛名功德,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南無日月光明世尊     (三稱)   若人聞彼佛名,受持讀誦,胡跪合掌,右膝著地,三稱此佛名,是人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南無無垢光明如來     若人、非人、天龍、夜叉、羅剎。聞是佛名,畢竟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入惡趣。

南無清淨光明佛     若天龍、夜叉、人非人。聞彼佛名者,必得人身,遠離貪瞋癡煩惱,若人聞不信者,六十千劫墮大地獄。

南無日光明佛     稱此佛名,所得功德滿足如日輪,畢竟能降伏一切外道,得清淨心,超越世間三十劫。

南無無邊寶佛     若人聞彼佛名,是人具足得七覺分,能置眾生著勝寶中,畢竟成就無量功德聚。

南無華勝佛     若人聞彼佛名,信心敬重,彼人一切善法成就,如華敷明,超越世間五十五劫。

南無妙身佛     若人聞彼佛名,志心敬禮讀誦受持,是人決定遠離一切諸障,不入惡道,超越世間無量劫。

南無法光明清淨開敷蓮華佛     若人得聞此如來名,受持不忘者,永離三惡道。

  以下諸佛名難可得聞:六根、六塵、四大之佛名。

南無眼陀羅尼自在佛                                                        

南無耳陀羅尼自在佛  

南無鼻陀羅尼自在佛  

南無舌陀羅尼自在佛  

南無身陀羅尼自在佛  

南無意陀羅尼自在佛  

南無色陀羅尼自在佛  

南無聲陀羅尼自在佛  

南無香陀羅尼自在佛  

南無味陀羅尼自在佛  

南無觸陀羅尼自在佛  

南無法陀羅尼自在佛  

南無地陀羅尼自在佛  

南無水陀羅尼自在佛  

南無火陀羅尼自在佛  

南無風陀羅尼自在佛  

*禮敬以下十四菩薩,法華中妙音如來所欲見,若誦禮者得現世福:

*妙音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   藥王菩薩   勇施菩薩   宿王華菩薩   上行意菩薩   莊嚴王菩薩   藥上菩薩   得勤精進力菩薩   觀世音菩薩   無盡意菩薩   持地菩薩   莊嚴相菩薩   普賢菩薩。

*誦以下四菩薩名,念禮者命終不經三惡道:

種種行菩薩   無量行菩薩   清淨行菩薩   建立行菩薩。

*誦禮以下四菩薩名,得三世福,輕趣佛道:

東方空無菩薩   南方善思議菩薩   西方喜信淨菩薩   北方神通華菩薩。

*以下八菩薩從般舟中出,此八人有願言:願十方天下人民皆得佛道,有急疾皆呼我八人名字,即得解脫,誦禮八菩薩者,得現世福,命終八人迎接往極樂國土,化生蓮華中作無生菩薩。

跋陀和菩薩   那羅達菩薩   憍目冕菩薩   羅鄰那竭菩薩   須深彌菩薩   摩訶須薩和菩薩   音互達菩薩   和倫調菩薩。

*以下四聲聞,誦禮者,令人得現世福:

舍利弗   目揵連   大迦葉   須菩提

*以下三聲聞,念禮者,令人得大乘福:

*富樓那   阿難   羅睺羅    

※   八、禮敬佛舍利所分布諸塔  

第一分舍利在拘ㄕ那國城。

第二分舍利在波婆國。

第三分舍利在羅摩國。

第四分舍利在庶勒國。

第五分舍利在毘冕國。

第六分舍利在毘耶離國。

第七分舍利在迦毘羅國。

第八分舍利在摩伽他國。

第九分舍利在瓶頭羅國。

第十分舍利在羅延那國。

佛初去世後起此十塔,當爾時,閻浮提二十八萬里中有十塔,念禮者得無量福德,捨身不墮三惡道。

*天上四塔:

忉利天城東,照明園中有佛髮塔。

忉利天城南    麁澀園中有佛衣塔

忉利天城西    歡喜園中有佛缽塔。

忉利天城北    駕御園中有佛牙塔。

*人間四塔:

第一所生塔    在拘薩羅國    迦毘羅城嵐鞞林。

第二道場塔    在摩伽陀國    伽耶城菩提樹下。

第三轉法輪塔    在伽ㄕ國    波羅捺城鹿野苑。

第四般涅槃塔    在摩羅國    拘ㄕ羅城雙樹間。

此八塔念禮者,亦令人得現世福。

※九.佛說八大靈塔名號經

第一     淨飯王都迦毘城     龍彌儞園佛生處

第二     摩伽陀尼連河側     菩提樹下成正覺處

第三     迦ㄕ國波羅奈城     轉大法輪十二行處

第四     舍衛大城祇園內     遍滿三界現神通處

第五     桑迦ㄕ國曲女城     忉利天宮下降處        

第六     王舍大城聲聞分別   佛為化度處

第七     廣嚴城靈塔   思念壽量處

第八     拘ㄕ那城娑羅林內,大雙樹間入涅槃處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發大信心,修建塔廟承事供養,是人得大利益,獲大果報,具大稱讚,名聞普遍甚深廣大。能於此八大靈塔,至誠供養,是人命終速生天界。

佛復說一生遊止國城及停留時間:

二十九年處王宮     六年雪山修苦行     五年王舍城化度     四年在於毘沙林     二年惹里巖安居     二十三載止舍衛   。   廣嚴城、鹿野苑、摩拘梨、忉利天、ㄕ輸那,喬淡彌、寶塔山頂并大野、尾努聚落吠蘭帝、淨飯王都迦毘城,此等聖境各一年,如是八十年,然後佛乃入涅槃   .                  

十   無量義經

法華三部經:無量義經   法華經   觀普賢經。                    

佛陀住世之時,先講述「無量義經」,之後再宣說「法華經」。因眾生有無量的煩惱,故佛說法無量,義亦無量,世尊說是微妙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三世諸佛之所守護。若有眾生,得聞是經,則為大利,若能修行,必能疾成無上菩提。其有眾生不得聞者,當知是等為失大利。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終不得成無上菩提。

是經有十不思議功德力:

第一是經能令菩薩未發心者,發菩提心;無慈仁者,起於慈心;好殺戮者,起大悲心;生嫉妒者,起隨喜心;有愛著者,起能捨心;諸慳貪者,起布施心;多驕慢者,起持戒心;瞋恚盛者,起忍辱心;生懈怠者,起精進心;諸散亂者,起禪定心;於愚癡者,起智慧心;

未能度彼者,起度彼心;行十惡者,起十善心;樂有為者,志無為心;有退心者,作不退心;為有漏者,起無漏心;多煩惱者,起除滅心。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一功德不思議力。

第二若有眾生得聞是經者,若一轉,若一偈,乃至一句,則能通達百千萬億義,無量數劫不能演說所受持法,所以者何?以其是法,義無量故。善男子,是經譬如從一種子生百千萬,百千萬中,一一復生百千萬,如是輾轉,乃至無量。是經典者,亦復如是。從於一法,生百千義,百千義中,一一復生百千萬數,如是輾轉,乃至無量無邊之義,是故此經名無量義。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二功德不思議力。

第三若有眾生得聞是經,若一轉,若一偈,乃至一句,通達百千萬億義已,雖有煩惱,如無煩惱。出生入死,無怖畏想。於諸眾生,生憐憫想,於一切法得勇健想。如壯力士能擔能持諸有重者,是持經人,亦復如是,能荷無上菩提重擔,擔負眾生出生死道。未能自度,已能度彼,猶如船師,身膺重病,四體不御,安止此岸,有好堅牢舟船,常辦諸度彼者之具,給與而去。是持經者亦復如是,雖膺五道諸有之身,百八重病,常恆相纏,安止無明,老死此岸,而有堅牢此大乘無量義辯,能度眾生,

能如說修行者,得度生死。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三功德不思議力。

第四若有眾生得聞是經,若一轉,若一偈,乃至一句,得勇健想,雖未得自度,而能度他,與諸菩薩以為眷屬。諸佛如來,常向

是人而演說法,是人聞已,悉能受持,隨順不逆,轉復為人,隨宜廣說。善男子,譬如國王夫人,新生王子,若一日,若二日,若至七日。若一月,若二月,若至七月。若一歲,若二歲,若至七歲,雖復不能領理國事,已為臣民之所崇敬,諸大王子以為伴侶,王及夫人愛心偏重,常與共語。所以者何?以稚小故。善男子,是持經者亦復如是,諸佛國王,夫人和合共生。若是菩薩得聞是經,若一句,若一偈,若一轉,若二轉,若十,若百,若千,若萬,若億萬恆河沙,無量無數轉,雖復不能體真理極,雖復不能震動三千大千國土,雷震梵音,轉大法輪,已為一切四眾八部之所宗仰,諸大菩薩以為眷屬。深入諸佛秘密之法,所可演說,無違無失,常為諸佛之所護念,慈愛偏覆,以新學故。善男子,是名是經,第四功德不思議力。

第五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若滅度後,其有受持、讀誦、書寫,如是甚深無量義經,雖復具縛煩惱,未能遠離諸凡夫事,而能示現大菩提道。延於一日以為百劫,百劫亦能促為一日,

令諸眾生歡喜信伏。是善男子,善女人,譬如龍子,始生七日,即能興雨,亦能降雨。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五功德不思議力。

第六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若滅度後,受持讀誦是經典者,雖具煩惱而為眾生說法,令遠離煩惱生死,斷一切苦。眾生聞已修行得法、得果、得道,與佛如來等無差別,譬如王子雖復稚小,若王遊行及以疾病,委是王子領理國事,王子是時依大王命,如法教令群僚百官,宣流正化國土人民,各隨其安,如大王治,等無有異。持經善男子、善女人亦復如是。若佛滅度後,是善男子,雖未得住初不動地,依佛如是所用說教,而敷演之,眾生聞已一心修行,斷除煩惱,得法、得果、乃至得道。善男子,是名是經,第六功德不思議力。

第七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佛在世,若滅度後,得聞是經,歡喜信樂,生稀有心,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如法修行,發菩提心,起諸善根,興大悲意,欲度一切苦惱眾生,雖未修行六波羅密,六波羅密自然在前,即於是身得無生忍,生死煩惱一時斷壞,即生第七地與大菩薩位。譬如健人,為王除怨,怨既滅已,王大歡喜,賞賜半國之封,悉與以之。持經男子、女人亦復如是,於諸行人最為勇健,六度法寶不求自至,生死怨敵自然敗壞,證無生忍,半佛國寶封賞安樂。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七功德不思議力。

第八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佛在世,若滅度後,有人能得是經者,敬信如視佛身,令等無異,愛樂是經,受持、讀誦、書寫、頂戴,如法奉行,堅固戒忍,兼行檀度,深發慈悲,以此無上大乘無量義經,廣為人說,若人先來都不信有罪福者,以經示之,設種種方便,強化令信,以經威力故,令其人心忽然得廻,威德勢力,得道,得果。是故善男子,善女人,即於是身得無生法忍,得至上地,與諸菩薩以為眷屬,速能成就眾生,淨佛國土,不久得成無上菩提。善男子,是名是經,第八功德不思議力。

第九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若滅度後,有得是經,歡喜踴躍,得未曾有。受持、讀誦、書寫、供養,廣為眾生分別解說是經義者,即得宿業餘罪重障,一時滅盡,便得清淨,逮得大辯,次第莊嚴諸波羅密,獲諸三昧,首楞嚴三昧,入大總持門,得勤精進力,速越上地,善能分身散體遍十方國,拔濟一切二十五有極苦眾生,悉令解脫,是故是經有如是力。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九功德不思議力。

第十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及滅度後,若得是經發大歡喜,

生稀有心,即自受持、讀誦、書寫、供養,如說修行,復能廣勸在家出家人,受持、讀誦、書寫、供養、解說,如法修行,既令餘人修行是經力故,得道得果,皆由是善男子,善女人,慈心勤化力故。是善男子,善女人,即於是身,便逮無量諸陀羅尼,於凡夫地自然初時,能發無數阿僧祇弘誓大願,深能發救一切眾生,成就大悲,廣能拔苦,厚集善根,饒益一切而演法澤,洪潤枯涸,以此法藥施諸眾生,安樂一切,漸見超登,住法雲地(十地),恩澤普潤,慈被無外,攝苦眾生令入道跡,是故此人,不久得成阿耨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是名是經,第十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如是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極有大威神力,尊無過上,能令諸凡夫,皆成聖果,永離生死,皆得自在,是故此經名無量義也。能令一切眾生於凡夫地,生起諸菩薩無量道芽,令功德樹鬱茂扶疏增長,是故此經號十不可思議功德力也。

※※十一、文殊師利十種無盡甚深大願                                                  

我有先誓大願,依我十種大願者,先為父母、兄弟姊妹、妻子眷屬,得令富貴,果報圓滿,兄友弟恭,慈心不殺,聽學大乘讀誦尊經,轉教群品,願至菩薩。我亦作師僧子弟和尚,阿闍黎,同學伴侶,受我法教,學我威儀,學我禮節,令發我願,廻向大乘,學習菩提,漸成佛道,於是我做他作,大臣官長,理務世俗,一一清正,於國忠孝,悉共有緣,歸向菩提,得值三寶,令發菩提之心。

十種無盡甚深大願:

一者大願   :   若有一切眾生,所生三界或我作他作,隨緣受化,四空五淨之主,八定四禪之主,梵王六欲之主,帝釋諸天之主,四天四輪之主,諸神龍王之主,八部鬼神之主,守護法王之主,伽藍宮殿主,四大持世之主,金剛堅牢之主,護國善神之主,大國小國之主,粟散四王之主,統領諸軍主,都攝所守主,所有水陸之生,胎卵濕化,九類蠢動,一切含靈,同生三世願佛知見,或未聞我名,令願得聞,及聞我名,於我法中,令一切有情,盡發菩提廻向大乘,修無上道,若有眾生,以法藥世醫,救療諸疾,歷數算計,工巧博易,世典文筆,歌詠讚歎,講論戲處,導以度人,隨類同事,接引世俗,令發菩提,正見正受,共我有緣,得入佛道。

二者大願:     若有眾生,毀謗於我,瞋恚於我,刑害殺我,是人於我自他,常生怨恨,不能得解,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三者大願   :   若有眾生,愛念我身,欲心見我,求得於我,於我身上,於他身上盛行諂曲,邪見顛倒,及生淨行不淨行,諸惡不善,願共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四者大願:     若有眾生,輕慢於我,疑慮於我,枉壓於我,誑妄於我,毀謗三寶,憎嫉賢良,欺淩一切,常生不善,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五者大願:     若有眾生,賤我   、薄我、慚我、愧我   。敬重於我,不敬於我;妨我不妨我,用我不用我;取我不取我,求我不求我;要我不要我,從我不從我,見我不見我,悉願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六者大願:     若有眾生   常殺生命,作屠兒魁膾,畋獵漁捕,怨命現前,更相殺害,無有斷絕,世世相報,殺心熾盛,不生悔過,賣肉取材,自養性命,如此之心者,永失人身,不相捨離報對,如是令發菩提之心。若有他人,取我財物,我與財物;或施我財物,我施財物,所得財物,及不得者,於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七者大願:     若有眾生,供養我者,我供養他者,或我造他造,寺舍僧房,伽藍佛塔,禪房蘭若,獨靜之處;或我造他造一切功德,及造菩薩諸佛形像,令他布施修立福祐,徧於法界,廻向一切諸佛菩提,令一切有情,同霑此福。及有他人自己,朋友同伴,師長弟子,修行苦行,節身斷食,持戒破戒,有行無行,和尚阿闍黎教導稱說,聽受我教,我受他教,同行同業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八者大願:     若有眾生,廣造諸惡,墮於地獄,無有出期,經無量劫,受諸苦惱從地獄出,生於五趣,先作畜生,將命還於前生,負物作駝驢豬狗,牛羊象馬,奴婢僕從,償他宿債,累劫賠命,還他偷盜無有休息。我於五道,從形受化,常生同世,教化於人,或作貧窮困苦,盲聾瘖瘂最下乞人,於一切眾生中,同類同緣,同事同行同類,導引得入佛道,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九者大願:     若有眾生,縱恣身心,我慢貢高,故於我法中,污泥佛法,師長弟子,無慚無愧,用僧佛錢,菩薩財物,殺生偷盜,邪行妄語,綺語惡口,兩舌鬪亂,縱恣貪瞋,不揀良善,劫奪他財,拒諱慢人,不識善惡,廣造十惡一切諸罪,死墮阿鼻,入諸地獄,從地獄出,輪還六處,入生死海諸趣惡道。願共有緣,同業同道,隨緣化變,當以救之,令得出離。共我有緣,發菩提心,求無上道。                  

十者大願:     若有眾生,當於我法,若我有緣,若我無緣,同我大願,則是我身共我無別,行四無量心,心等虛空,廣度有情,無有休歇,願達菩提,登正覺路。

大聖文殊,以聖性願力不入三界,亦不出三界。心如虛空,常在如來清淨性海中,安住法界,徧在眾生,心識體性。文殊師利言:我有大願,以聖性力,加持有情,令罪垢消滅,得入菩提,諸佛聖果。

如是文殊發廣大願已,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天雨曼陀羅華,遍滿虛空,其時大會諸眾,盡見其華,同時讚嘆。文殊大士,聖力自在,不可思議,不可言說,爾時諸大會眾咸皆歡喜,信受奉行。

※※十二、文殊師利根本一字陀羅尼經                            

※唵   齒臨

佛告一切諸天眾言,若誦此咒,我記此人則為已持一切諸咒,悉皆圓滿,一切所作皆得成就更無過者,此陀羅尼於諸咒中是大神咒王,有大神力,若人能受持者,文殊師利童子菩薩常來擁護,或於覺時或於夢中,為現身相及諸善事,能令此人生大歡喜,能滅五逆十惡一切罪業,能除一切種種病苦,災障惡夢,邪魅鬼神,諸不祥事,而能成辦一切勝事,令一切所願皆得滿足。此咒是諸佛心,若人專心誦一遍,能守護自身,一切鬼神天魔不敢侵近;誦兩遍,能守護同伴;誦三遍,能守護一宅中人;誦四遍,能守護一城中人;若誦五遍,能守護一國中人,若誦六遍能守護一天下人,若誦七遍,力能守護四天下人。若清旦誦一遍,咒水洗面,能令見者歡喜。當知此咒於世出世,種種咒中為最殊勝。

※十三、咒語

咒:即真言,真如語言,如語不妄不異之音,誠實不虛之語。梵語譯為陀羅尼。又云總持,大總綱,祕密號,密言,密語。一般都不解釋。

真言陀羅尼宗,是一切如來秘奧之教,自覺聖智修證法門。咒是聲音的精華,以聲音的音波、頻率,與諸佛菩薩進行溝通交流,每一個咒語都是佛的精神與加持力,專一持咒,會感受到祂強大的力量,能快速轉化周圍的氛圍,安定我們的心,並產生護佑的能量。

首楞嚴經云:「諸佛密咒之法,唯佛與佛自相解了,非是餘聖所能通達,但誦持之,能滅大過,速登聖位。」又云:「神咒是諸佛密印,佛佛相傳,不通他解。」                        

賢首般若疏云:「咒是諸佛秘密之法,非因位所解,但當誦持,不須強釋。」

遠公涅槃疏云:「真言未必專是天竺人語,翻譯者不解,是以不翻。」

般若經云:「陀羅尼猶妙藥,亦如天甘露,但信而持之,滅障成德,能療眾惑病,服者常安樂。」

菩薩以寂靜定心為最上業,菩薩住寂靜心中,諸佛妙法自然現前,而得菩提,及得諸陀羅尼門。

何謂陀羅尼?秘密之咒文。「秘密」法門深奧,不容易示人。隨所隨所聞法能不忘失,隨所隨所聞法能受持,隨所隨所聞法能了知,及諸眾生亦能了知。不增長不分別,能受持八萬四千法門而不忘失、不遺漏,知諸眾生心心所行,以知眾生心故,隨彼彼眾生如是如是說法,能聞一切眾生語言,如實知諸言音,知一切言說皆是佛語,,於十方世界諸佛菩薩所住之處,說法音聲所聞之者一切受持,如是菩薩於一佛所聞法,於第二佛所聞法無有障礙,不生驕慢之心,不起放逸之行,能說一切世間現前見法,及一切世間現前見得集陀羅尼,能斷一切眾生疑惑,及斷一切煩惱,捨諸法而亦不失,增長諸法而不增一物,損減諸法而不減一法,說於諸法而無言說,令入涅槃而於世間不動,令得聖人地而不離於凡夫地,降伏諸魔而非身心意所起作業,是名陀羅尼。

文殊師利之勝妙法,能聽聞.受持之功德:

世尊告文殊師利,若有眾生聞是勝妙法集,而能知信,彼諸眾生深種善根,非於一佛而修功養,非於一佛二佛種善根,是妙法門,微少善根眾生不能得聞,假令得聞亦不能信。離此法行無有一人成佛,聞此法門,現前得於解脫,謗此法門者生於地獄。菩薩常應求聞讀誦此經,若人聞此法門,能信能忍不生於謗,世尊授是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聞文殊師利法門能信者:

1.是人過去世曾聞此法門,聞已隨喜有大善根。

2.常思惟正念,常畏諸不善業,常作大菩提願。

3.自性直質柔軟安隱,樂修善行。

若人能信此法門者,是人名為見法,名為證法,名降伏魔,當知是菩薩名為報如來恩,名為以最上供養如來,名為受持如來密藏者,名為攝受如來法門者,名為可信者。能說此法門者,是人於如來所轉法輪而得隨轉。若人能得此法門者,是人名得最上妙法。如來滅後,若有人聞此法,能受能持,能書寫,能讀誦,皆是無所發菩薩威神力故。

  此無所發菩薩說此法集已,得世尊授記,於未來過十二劫,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號大光明如來,劫名諸天讚嘆,世界名大歡喜。彼大光明如來壽命住一大劫,彼國眾生壽命十二小劫。

流通處:

是法門多行於娑伽羅龍王世界,多行帝釋住處,多行於阿那波達多龍王住處,然後行於閻浮提中,雖行閻浮提,常於諸佛所護眾生中行,於直心.不諂曲心之眾生中行,於能信深法者,常在如是眾生心手中行。

十四、大方廣佛華嚴經

不讀華嚴,不知佛家之富貴。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十種迴向:

三世諸佛咸共演說,迴向有十種:

1.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

2.   不壞迴向

3.等一切諸佛迴向

4.至一切處迴向

5.無盡功德藏迴向

6.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

7.隨順一切眾生迴向

8.真如相迴向

9.無縛無著解脫迴向

10.入法界無量迴向。

十種迴向之闡釋:

1.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

菩薩行六波羅蜜,修善根時作如是念:願此善根普能饒益一切眾生,皆使清淨,功德圓滿,不可沮壞,無有窮盡,常得尊重,正念不忘,具無量智,令一切眾生,承事供養一切諸佛,我願保護一切眾生,終不棄捨,我為救度一切眾生,發菩提心,所言誠實,無有虛妄。

2.   不壞迴向:菩薩於諸如來所、於諸菩薩、於一切佛法、於一切佛教、於一切眾生,得不壞信,發深志樂故,慈眼等觀,普利益故,以此不壞迴向之力,攝諸善根。

3.   等一切諸佛迴向:菩薩見一切色,乃至觸法,若美若惡,不生愛憎,心得自在,無諸過失,廣大清淨,歡喜悅樂,離諸憂惱,心意柔軟,諸根清涼,獲得如是安樂時,復更發心,迴向諸佛。

4.   至一切處迴向:菩薩修習一切諸善根時,願此善根功德之力,至一切處,至一切三世,無處不至,遍至一切諸如來所,供養三世一切諸佛,過去諸佛,未來諸佛,所願悉滿,遍滿一切虛空法界,願以信解,大威力故,一切善根悉皆迴向。

5.   無盡功德藏迴向:凡所積集,凡所信解,凡所隨喜,凡所圓滿,凡所成就,凡所修行,凡所獲得,凡所知覺,凡所攝持,凡所增長,悉以迴向,莊嚴一切諸佛國土。

6.   隨順堅故一切善根迴向:隨順法義,隨順法性,隨順一切圓滿大願,隨順一切堅固之法,隨順真實性,如是一切善根迴向,無有休息。

7.   隨順一切眾生迴向:隨所積集小善根,大善根,廣善根,多善根,無量善根,阿僧祇善根,佛境界善根,法境界善根,僧境界,方便善巧善根,勤修一切捨善根,以此善根果報,盡未來劫,修菩薩行,悉以惠施一切眾生,悉以迴向一切眾生。

8.   真如相迴向:正念明了,其心堅固,遠離迷惑,專意修行,深心不動,成不壞業,趣一切智,終不退轉,志求大業,勇猛無畏,植諸德本,常念諸佛,護持正法,於菩薩道信樂堅固,成就無量淨妙善根,以智方便而為迴向。

9.   無縛無著解脫迴向:於一切善根心生尊重,以無縛無著解脫   ;   清淨普賢身語意業,發起普賢廣大精進,成就普賢一切陀羅尼門,成就普賢自在力,成滿普賢迴向行願。

10.   入法界無量迴向:以法施為首,趣向一切智心,殊勝願力,究竟堅固,成就增益,具大威德,依善知識,心無諂誑,思惟觀察一切智門,無邊無境界,以此善根如是迴向。

*十地:地以堅實為體,以發生為用,一切佛法,依此發生,故謂之地。

菩薩從初發跡至成作佛,有十種智地,三世諸佛已說、當說、今說,此是菩薩摩訶薩,向菩提最上道,亦是清淨法光明門,不可思議。

1.歡喜地2.離垢地3.發光地4.焰慧地5.難勝地6.現前地7.遠行地8.不動地9.善慧地10.法雲地。

闡釋:

1.   歡喜地(初地):出生大願,漸次深故,行檀波羅蜜,能見三千佛剎土,滿中億千那由他伏藏。多作閻浮提王,豪貴自在,常行大施,能住壽百劫。

2.   離垢地(二地):不受一切破戒施故,行ㄕ波羅蜜,能見三千佛剎土,坦然平整,以眾寶華莊嚴。多作轉輪聖王,七寶具足,有自在力,行十善業道。

3.   發光地(三地):捨離世間,假名字故,行羼提波羅蜜,能見諸力士降伏怨敵。多作三十三天王,捨離貪欲,布施愛語。

 

◎三十三天:

1.梵語將忉利天譯作三十三天,為欲界之第二天。

2.在須彌山頂上中央為帝釋天,四方各有八天,故合成三十三天。

4.   焰慧地(四地):與佛功德,同一味故,行毘梨耶波羅蜜,能見四方有諸風輪來,有種種妙華遍布其地。修行十法明門,多作須夜摩天王。

5.   難勝地(五地):出生無量方便神通,世間所作,眾珍寶故,行禪波羅蜜,能見眾伎女以眾寶瓔珞莊嚴其身,上有憂鉢羅華天冠,瞻匍華天冠,婆師迦華天冠,阿提目多伽華天冠,而為嚴容。修行四聖諦,多作兜率陀天王,摧伏一切外道邪見。

6.   現前地(六地):觀察緣生,甚深理故,行般若波羅蜜,見眾寶池八功德水,湛然盈滿,其池四邊有七寶階道,底布金沙,自見己身在此池中嬉戲娛樂。了知十二因緣,多作善化天王。

7.遠行地(七地):廣大覺慧,善觀察故,行方便波羅蜜,見其左右有諸地獄,而從中過無諸艱難。滿足菩提分法,多作自在天王。

8.   不動地(八地):示現廣大莊嚴事故,行智波羅蜜,自見兩肩上有獅子王,形容端嚴,頭上有幡,有大威力降伏眾獸。又名不轉地,有大勢力,多作大梵天王。

9.   善慧地(九地):得深解脫,行於世間,如實而知,不過限故,行成就眾生滿足波羅蜜,見轉輪聖王百千大臣剎利居士而自圍繞,以正法化無量眾生,見虛空中有眾寶華蓋垂覆其上。更無餘念,唯入佛境界,多作二千世界主,大梵天王。

10.   法雲地(十地):能受一切諸佛如來,大法明雨,無厭足故,行諸願滿足波羅蜜,自見己身成佛,身真金色放大光明,大眾圍繞而為說法。多作摩醯首羅天王,於法自在,得不思議解脫,以自願力起大悲雲。

*普賢菩薩十大行願品                      

一者   禮敬諸佛

二者   稱讚如來

三者   廣修供養  

四者   懺悔業障  

五者   隨喜功德

六者   請轉法輪

七者   請佛住世  

八者   常隨佛學

九者   恆順眾生

十者   普皆廻向

初學菩薩,雖修行信心,以先世來,多有重罪惡業障故,或為魔邪所惱,或為世務所纏,或為種種病緣之所逼迫,如是等事,為難非一,令其行人,廢修善品,是故宜應勇猛精進,晝夜六時,禮拜諸佛、供養、讚歎、懺悔、勸請、隨喜、迴向無上菩提、發大誓願,無有休息,令惡障消滅,善根增長,此即普賢十大願王,亦即占察善惡業報經中地藏大士所示懺法。懺悔能滅業障,勸請能滅魔障,隨喜滅嫉妒障,迴向能滅著二邊障,發願能滅多退忘障。六時行道,必須理事並資,甚勿師心自問,尤勿藉此邀利邀名。亦勿貪著世間果報,但念自他利益安樂,迴向阿耨多羅三邈三菩提。

※十五、普賢如來根本咒

「唵   阿   吽」   此三字是梵文聲母的總綱。「唵」是宇宙原始生命能量的根本音。「阿」字是宇宙開闢萬有生命的第一個音。是人類發聲的開始,其聲是輕快的、上揚的,故「阿彌陀佛」不能唸成「ㄛ彌陀佛」,「ㄛ」音是下沉的,黑暗的,墜落的,沒有提升的能量,且「阿彌陀」梵音讀為Amita,字首A正是「ㄚ」的音。所以唸「ㄛ彌陀佛」是不正確的。「吽」是萬有生命潛藏發聲的根本音,這三個音組成一個咒,便是普賢如來的根本咒。

「唵」字即化身,名金剛身業。「阿」即報身,名金剛語業。「吽」即法身,名金剛心業。三字攝此三身,分別說三乘解脫道,所有聲聞緣覺及一切智智,皆由此出現說一切法,亦是金剛三業如實安住。

※※十六、大藏治病藥                        

※「大藏治病藥」是中國靈澈法師所編寫的,他是唐代有名的詩僧,對中國文學很有影響力。也是義學沙門,這是他在閱讀大藏經之後,有感而編,是大藏經中佛法的治病心藥。人身上的病,大多由心理產生。眾生切莫以小善無益而不為,以小惡無損而為之。地藏經云:「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是以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若能熟讀此百病之因,逐日檢點,祛除貪瞋癡慢疑之惡根,對應療病藥方,並與「藥師經」配合修持,必能趨吉避凶,福壽無疆。

*百病之所由生:

喜怒偏執是一病     亡義取利是一病     好色壞德是一病     專心係愛是一病         縱欲無理是一病         縱食蔽過是一病         毀人自譽是一病         擅變自可是一病         輕口喜言是一病     快意逐非是一病       以智輕人是一病       乘權縱橫是一病         非人自是是一病     侮易孤寡是一病       以力勝人是一病     威勢自愶是一病       語欲勝人是一病     貨不念償是一病       曲人自直是一病       以直傷人是一病       與惡人交是一病       喜怒自伐是一病       愚人自賢是一病         以功自矜是一病     誹議名賢是一病       以勞自怨是一病         以虛為實是一病       喜說人過是一病         以富驕人是一病         以賤訕貴是一病         讒人求媚是一病       以德自顯是一病         以貴輕人是一病       以貧妒富是一病       敗人成功是一病     以私亂公   是一病       好自掩飾是一病       危人自安是一病       陰陽嫉妒是一病       激厲旁悖是一病     多憎少愛是一病     堅執爭鬥是一病       推負著人是一病       文拒鈎剔是一病       持人長短是一病       假人自信是一病       施人望報是一病       無施貴人是一病       與人追悔是一病       好自怨憎是一病       好殺蟲畜是一病       蠱道厭人是一病       悔訾高才是一病       憎人勝己是一病       毒藥酖飲是一病         心不平等是一病       以賢貢犒是一病         追念舊惡是一病       不受諫諭是一病       內疏外親是一病       投書敗人是一病       笑愚癡人是一病       煩苛輕躁是一病       撾搥無理是一病       好自作正是一病       多疑少信是一病       笑顛狂人是一病     蹲踞無禮是一病       醜言惡語是一病       輕慢老少是一病     惡態醜對是一病       了戾自用是一病       好喜嗜笑是一病       當權任性是一病       詭譎諛諂是一病       嗜得懷詐是一病       兩舌無信是一病       乘酒凶橫是一病       罵詈風雨是一病       惡言好殺是一病       殺人墮胎是一病       干預人事是一病       鑽穴窺人是一病       不借懷怨是一病       負債逃走是一病     背向異詞是一病       喜抵捍戾是一病       調戲必固是一病       故迷誤人是一病       探巢破卵是一病       驚胎損形是一病       水火敗傷是一病       笑盲聾啞是一病       亂人嫁娶是一病       放人搥撾是一病       教人作惡是一病       含禍離愛是一病     唱禍道非是一病       見貨欲得是一病       強奪人物是一病    

*療百病之藥方:

思無邪是一藥       行寬心和是一藥     動靜有禮是一藥     起居有度是一藥     近德遠色是一藥     清心寡欲是一藥     推分引義是一藥     不取非分是一藥     雖憎猶愛是一藥     心無嫉妒是一藥     教化愚頑是一藥     諫正邪亂是一藥     戒敕惡僕是一藥     開導迷誤是一藥     扶接老幼是一藥     心無狡詐是一藥     拔禍濟難是一藥     常行方便是一藥     憐孤恤寡是一藥     矜貧救厄是一藥       位高下士是一藥     語言謙遜是一藥     不負宿債是一藥     愍慰篤信是一藥     敬愛卑微是一藥     語言端愨是一藥     推直引曲是一藥     不爭是非是一藥     逢侵不鄙是一藥     受辱能忍是一藥     揚善引惡是一藥     推好取醜是一藥     與多取少是一藥     稱歎賢良是一藥     不自誇彰是一藥     推功引善是一藥       不自伐善是一藥     不掩人功是一藥     勞苦不恨是一藥     懷誠抱信是一藥     覆蔽陰惡是一藥     崇尚勝己是一藥     安貧自樂是一藥     不自尊大是一藥     好成人功是一藥     不好陰謀是一藥       得失不形是一藥     積德樹恩是一藥     生不罵詈是一藥     不評論人是一藥     甜言美語是一藥     災病自咎是一藥     惡不歸人是一藥     施不望報是一藥     不殺生命是一藥     心平氣和是一藥     不忌人美是一藥       心靜氣定是一藥     不念舊惡是一藥     匡邪弼惡是一藥     聽教伏善是一藥     忿怒能制是一藥     不干求人是一藥     無思無慮是一藥     尊奉高年是一藥     對人恭肅是一藥     內修孝悌是一藥     恬靜守分是一藥     和悅妻孥是一藥     以食飲人是一藥     勗修善事是一藥     樂天知命是一藥     遠嫌避疑是一藥     寬舒大度是一藥     敬信經典是一藥     息心抱道是一藥     為善不倦是一藥     濟度貧窮是一藥     捨藥救疾是一藥       信禮神佛是一藥     知機知足是一藥     清閒無欲是一藥     仁慈謙愛是一藥     好生惡殺是一藥     不寶厚藏是一藥     不犯禁忌是一藥     節儉守中是一藥     謙己下人是一藥     隨事不慢是一藥     善談人德是一藥     不造妄語是一藥       貴能援人是一藥     富能救人是一藥     不尚爭鬥是一藥     不淫妓青是一藥     不生奸盜是一藥     不懷咒厭是一藥     不樂詞訟是一藥     扶老挈幼是一藥                          

                       

※※十七、佛說海八德經  

聞如是,一時佛遊無勝國,時在河邊,為諸沙門說經戒,佛告沙門,觀彼巨海,猶我僧法,有八美德。

第一之徳:   汪洋無涯,既深而廣,無能限者,吾法如之,無不深妙,八方之大,莫大於僧法,僧法最為弘大。

第二之徳:   大海潮水,尋以時來,不失常處。如吾四部眾,受吾戒者,不犯禁戒,違失常法。

第三之德:   當天之下,有五大河流,具入於海,雨落河注,吞受百川萬流,江河之水,終日終夜,海水如故,蓋無增減。吾僧法亦如是,梵釋之種,來入僧法,四姓族望,或釋或梵,王者之種,捨世豪尊,來入正化,或工師小姓,亦入正化,種族雖殊,至於服習大道,同為一味,無非釋子。

第四之徳:   大海通鹹   ,唯有一味,邊中如一,無不以鹹為味。吾法如是,禪定之味,志求寂定,致神通故。四諦之味,志求四道,解結縛故。大乘之味,志求大願,度人民故。

第五之徳:   海懷眾珍,黃金、白銀、琉璃、水精、車璖、瑪瑙、摩尼之妙,千奇萬異,無不備有。吾僧法中,三十七品道寶之妙,神足住壽,飛騰十方,靡所不適,瞬息之間,周旋無量佛界,到殊勝之剎,能以其道,化導群生,淨己佛土。

第六之德   :大海之中,神龍所居,沙竭龍王,阿耨達難陀、和羅摩那、私伊羅末,如此諸龍,妙德難量,能造天宮,品物之類,無不仰之。吾僧法亦復如是,諸賢者菩薩大士,教化之功,彌茂彌美。

第七之德:   海有眾魚,巨驅巍巍。第一魚身長四千里。第二魚身長八千里。第三魚身長萬二千里。第四魚身長萬六千里。第五魚身長二萬里。第六魚身長二萬四千里。第七魚身長二萬八千里。

第八之德:   大海清淨,不受死屍,無諸穢濁,唯海之類而受之耳。死屍臭朽,海不容焉,神風吹漂上岸之邊。吾僧法清淨,亦如大海,不受穢惡,犯戒違禁,非清淨梵行者,蓋不得受,棄之遠之,猶海不受死屍。

吾經妙典,亦有景德,讀之無盡,其義日深,梵魔帝釋,無能測度,猶海廣遠,甚深難測,以斯之故,諸沙門樂之。海有八德,吾經亦然。

*大方廣佛華嚴經云:大海有十相,得大海名,不可移奪。

1.次第漸深

2.不受死屍

3.天下所有江水,轉流入海皆棄本名,合為海水

4.普同一味

5.具無量珍寶

6.無能至底

7.廣大無量

8.諸大神大身眾生之所居住

9.潮不過限

10.普受大雨,無有盈溢。

*海味鹹苦之因

1.劫初成時,自然雲起至光音天,周遍降雨洗滌梵身天宮已,次洗魔身諸天宮殿,他化自在諸天宮殿,化樂宮殿,兜率陀諸天宮殿,夜摩宮殿,洗已復洗,如是大洗,彼等洗時,所有鹹鹵辛苦等味,悉皆流下,次洗須彌留大山王身,及四大洲八萬小洲,自餘大山,如是澆漬,滌蕩萬物諸不淨汁,一時并下,墮大海中,故為鹹苦。

2.又被往昔諸大仙人所咒,咒使鹹苦,令人不飲。

3.雜類眾生居之,大小便利其中,故成鹹苦,而不中飲。

※※十八、大般涅槃經

[一]、如來開可請之門,暗示弟子阿難即將涅槃,阿難為魔所障,默然不語。

一時佛在毘離耶大林中重閣講堂,與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佛告阿難,四神足人,尚能住壽滿於一劫,如來今者有大神力,豈當不能住壽一劫?爾時世尊,即開如來可請之門,以語阿難,阿難默然,而不覺知。世尊乃至殷勤三說,阿難茫然,猶不解悟,不請如來住壽一劫,利益世間諸天人民。所以者何?阿難為魔王波旬所迷惑故,爾時世尊三說其語,猶見阿難心不開悟,即便默然。

*娑婆世界之魔王名波旬

*阿彌陀佛國之魔王名無勝

[二]、阿難翻然驚悟,知佛即將涅槃,為時已晚。

魔王來至佛所,勸請世尊入般涅槃。世尊答魔王:我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猶未具足,又未降伏諸魔外道,所以不應入般涅槃。魔王:「世尊所為之事皆悉已畢,今者宜應入般涅槃。」魔王再三勸請。如來即便答言:「我於往昔,在尼連禪河側,已自許汝,以四部眾未具足故,所以至今。今已具足,卻後三月當般涅槃。」是時魔王聞佛此語,歡喜踴躍,還歸天宮。爾時世尊即便捨壽,而以神力住命三月。是時大地十八種震動,天鼓自鳴,以佛力故空中唱言:「如來不久當般涅槃。」諸天人眾,忽聞此聲,心大悲慟,遍體血現。

     

  是時阿難見大地震動,心大驚怖而自念言:「今者何故忽有是相?」即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面禮足白言:「世尊,忽見大地十八震動,又聞空中天鼓之聲,心大怖懼,不知此相是何因緣?」

[三].大地震動的因緣

1.大地依於水住,又此大水依風輪住,又此風輪依虛空住。空中有時猛風大起,吹彼風輪,風輪既動,彼水亦動,彼水既動,大地乃動。

2.比丘、比丘尼、優婆塞   優婆夷,有修神通,始成就者,欲自試驗,故大地動。

3.菩薩在兜率天,將欲來下降,降神母胎,故大地動。

4.菩薩初生,從右脅出,故大地動。

5.菩薩捨於王宮,出家學道,成一切種智,故大地動。

6.如來成道,成一切種智,始為人天轉妙法輪,故大地動。

7.如來捨壽,以神通力住命而住,故大地動。

8.如來般涅槃時,故大地動。

此種地動令人心悅,與地殼變化,板塊壓擠,造成人員傷亡的地震不同。

[四].如來自知即將涅槃,隨即宣說:八部眾、八勝處、八解脫等大乘法要,若能究竟此等法者,即於諸法,自在無礙。

爾時魔王來至佛所,三請世尊般涅槃。佛答言:「今者非涅槃時,我四部眾未具足,諸外道又未降伏。」佛三答魔王。魔王聞已,心懷愁惱,即還天宮。佛告阿難,今者魔王又來三請我般涅槃,我即答言:「卻後三月,當般涅槃。」阿難言「唯願世尊,哀憫我等,住壽一劫。」世尊答阿難言:「我無二言,我今所以便捨壽者,正由汝故。我前於此向汝說言,四神足人,尚能住世一劫,如來今者有大神力,豈當不能住壽一劫?如是殷情三說開勸請門,而汝默然,曾不請我住壽一劫,是故我今住命三月,汝今云何方請我住?」阿難聞佛此語,心生苦痛,悶絕懊惱,泣淚流連,不能自已。爾時世尊見阿難生大苦惱,即以梵音安慰之:「阿難,如今勿生憂悲,有為法皆悉如是,一切合會無不別離,設住一劫,會亦當滅,有為之法,性向如是,汝勿與我獨生苦也。」

[五].世尊回重閣講堂為諸比丘說法

三十七道品   四念處   四正勤   四如意足   五根   五力   七覺支   八聖道分。汝等應修習精勤思惟,不應放逸,一切諸法皆悉無常,身命危脆猶如驚電,汝等當知,卻後三月,如來當般涅槃。諸比丘聞佛此語,心大苦痛,涕泣交流,遍體血現,迷悶懊惱。世尊告諸比丘:「一切諸法,皆悉無常,恩愛會合,無不別離,汝等不應請我住世,亦不應生於憂苦。」

[六].世尊最後一笑

世尊往乾茶村,路經毘耶離城,世尊迴顧,向城而笑。阿難即便頭頂佛足,而問佛言:「無上大尊,非無因緣而妄笑也。」佛即答言:「阿難,我今所以向城笑者,正為最後見此城故。」此時虛空無雲清淨,忽然而降密雨。佛告阿難:「虛空諸天,聞我言最後見於毘耶離城,心大懊惱,悲感涕泣,此是天淚,非為雨也。」爾時諸比丘聞此語,心復悲憹,悶絕躃地,舉手拍頭,搥胸大叫,嗚呼苦哉!

爾時世尊告諸天人比丘,汝等可止啼泣之情,諦聽如來最後所說。

[七].世尊續進乾茶村說法

1.四聖諦:苦、集、滅、道。

2.八苦:生   老   病   死   所求不得苦   怨憎會苦   愛別離苦   五陰熾盛苦。

3.八正道:正見   正念   正思惟   正業   正精進   正語   正命   正定。

[八].世尊疾往鳩ㄕ那城

世尊途中止一樹下,腹痛下血   不堪復前。口渴,命阿難取淨水來。時有商人五百車乘,從河而過,其水汙濁,不堪飲用   。如來再三敕於阿難,阿難隨後持缽而去,既到河上,見水澄清,心大怖懼,身毛皆豎,即持水歸而以供奉。世尊神力,俄爾之頃,河便澄潔,世尊即便受水飲之。

[九].世尊往鳩ㄕ那城娑羅林中,身體極苦疲極。

世尊至雙樹下,令阿難安處繩床,令頭北首。世尊右脇著床,累足而臥,如獅子眠,端心正念,爾時雙樹忽然生花,墮如來上。爾時諸天龍神八部,雨眾妙花,供養世尊。世尊復告阿難:「欲供養我報於恩者,不必以此香花伎樂。若淨持禁戒,讀誦經典,思惟諸法深妙之義,斯則名為供養我也。」

[十].世尊滅後,能發心往以下四處,所獲功德不可稱計,所生之處,常在人天,受樂果報,無有窮盡。

1.如來為菩薩時,在迦比羅兜國,藍毘尼園處。

2.摩竭提國,我初坐於菩提樹下,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處。

3.菠羅奈國,鹿野苑中,仙人所住轉法輪處。

4.鳩ㄕ那國力士生地,尼連河側娑羅林中,雙樹之間般涅槃處。

[十一].世尊涅槃前,見最後弟子   須跋陀羅

世尊二十有九,出家學道。三十有六於菩提樹下,思八聖道之究竟,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跋陀羅不忍見天人尊將入般涅槃,即於佛前,入火界三昧而般涅槃。

[十二].如來最後之教

※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如來說此偈已,涅槃之時已至。時諸比丘及餘天人,聞此誨已,悲號涕泣,悶絕躃地。於是如來入   一禪   二禪   三禪   四禪   入滅盡定。爾時阿難見如來湛然不言,身體肢節不復動搖,即便流淚而作是言:「世尊今已入般涅槃。」爾時阿冕樓馱語阿難言:「如來未般涅槃,身不動者,正是入滅盡定耳!」爾時世尊出滅盡定,乃次第入於   一禪   二禪   三禪   四禪,即於第四禪入般涅槃。

 

  時大地震動天鼓自鳴,四大海水波浪翻倒,須彌山王自然傾搖,狂風奮發,林木摧折,簫索枯悴,駭異於常。

爾時摩訶迦葉與五百比丘,遙聞如來在鳩ㄕ那城,欲般涅槃,火速奔馳而來。至鳩ㄕ那城娑羅林中雙樹之間,知如來已般涅槃,得今七日,正在寶冠支提,將欲闍維,爾時迦葉聞此言已,悲號哽咽,諸比丘悶絕躃地。

[十三].佛足上有汙點,優婆夷之淚汙如來足

 

  迦葉至寶棺所,在於足處號啕嗚咽,頭面作禮。爾時如來於寶棺內,伸出雙足,迦葉見此,倍增悲驚。時諸天既睹奇特稀有之事,莫不嗟嘆,深生苦戀。爾時迦葉見佛足上有汙點,即便迴顧問阿難:「如來足上何緣有此?」阿難答言:「如來初般涅槃時,有一貧窮優婆夷,年一百歲,自傷貧乏無以表心,臨佛足上,心大懊惱,涕泣流連,汙如來足。」爾時迦葉聞此語,心懷惆悵,責怪阿難曾不呵止,沾此汙點。即以香華供養佛棺,禮拜讚嘆。皆悉已畢,於是雙足自然還入。

[十四].佛力故香積自燃

以佛力故香積自燃,經歷七日,寶棺融盡,於時諸天雨令火滅,諸力士眾收取舍利,以千張氈纏佛身者,最裡一張及外一重,如本不燃,猶裹舍利。當爾之時,虛空諸天雨眾妙華,並作伎樂,歌唄讚歎,供養舍利,時諸來眾及以力士,皆悉各設種種供養,諸力士眾即以金罌收取舍利,置寶輿上,燒香散華,作眾伎樂,還歸入城,起大高樓,而將舍利置於高樓上,即嚴四兵,防衛守護。

[十五].名字功德品

佛法無量不可思議,如來亦不可思議。如來常住不壞,無有變異。如來告迦葉,善男子,如今應當善持是經文字章句所有功德,如是經典,乃是無量無邊諸佛之所修習,我今當說。是經名為「大般涅槃」。上語亦善,中語亦善,下語亦善。義味深遂,其文亦善,純備具足清淨梵行。金剛寶藏滿足無缺,善男子,所言「大」者,名之為「常」,如八大河悉歸大海。此經如是降伏一切諸煩惱結,及諸魔性,終極解脫,最終覺悟的時刻,為「般涅槃」,然後放捨身命,是故名曰「大般涅槃。」善男子,如來所說種種妙法秘密深奧藏門,悉皆入此大般涅槃,是故名為「大般涅槃」。一切眾生若得聞是大般涅槃,餘經所有滋味悉皆永斷,是大般涅槃能令眾生度諸有流,如諸跡中,象跡為最,此經如是,於諸經三昧最為第一。善男子,譬如耕田,秋耕為勝。此經如是,諸經中勝,如諸藥中醍醐第一,善治眾生熱惱亂心,是大般涅槃為最第一,譬如甜酥八味具足,大般涅槃亦復如是八味具足,具足八味是故名為大般涅槃。若諸菩薩摩訶薩安住是中,復能處處示現涅槃,是故名為大般涅槃。迦葉,善男子,善女人,若於此大般涅槃而般涅槃者,當如是學如來常住,法僧亦然。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甚奇,世尊,如來功德不可思議,法僧亦不可思議,是大般涅槃亦不可思議,若有修學是經典者,得正法眼,能為良醫,若未學者,當知是人盲無慧眼,無明所覆。」

涅槃:圓寂。入滅。真解脫。常樂我淨。遠離一切繫縛。

是大涅槃微妙經典是一切諸佛甚深秘藏,甚奇甚特,不可思議,所流布處,當知其地即是金剛,是中諸人亦如金剛,若有能聽如是經者,即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隨其所願悉得成就。

佛告迦葉:我涅槃後四十年,此經於閻浮提廣行流布,然後隱沒於地。我正法餘八十年前之四十年,是經復當於閻浮提雨大法雨。

回書本頁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