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功能「收藏作家」上線啦!
HOT 閃亮星─肆夕耽美稿件大募集

[後篇]網上匿名 有時行不通

匿名性的使用在網路出現之後屢見不鮮,隨之也有運用一些舊的理論來提供這些現象的解釋,例如人與人的連結透過資通科技可以構成強或是弱的連帶(ties)。弱連帶(Weak   ties)可以說明虛擬社群中網友間一種不明確、不緊密的關係,並且透過這種連帶有助於資訊取得,像是大型討論區中的網友隔著這種匿名的方式溝通、交流,反而強於他們將真名亮相時所獲得的資訊。而這些長年在網路上使用暱稱、代號的族群,如今也換了些面貌。

近期網路作家藤井樹為了世界盃棒球賽的門票問題,跳出來號召國內喜愛棒球的迷群一起包圍棒協,並且主動將自己的名字公佈出來以示負責;網路作家九把刀因為在彰化二水服替代役而被動由媒體將名字公開,並且鄉公所也透過他的名氣宣傳及舉辦活動;動漫畫評論團體傻呼嚕同盟在2006年國際書展漫畫館規劃的活動,以及2007年誠品的主題活動、北美館的「海洋堂與御宅族文化」展中,也可看到其中一些團員不用代號而用真名出現;動漫畫評論者蒂芬妮也曾在近年的活動使用真名;樂生的事件,從共享書籤HEMiDEMi的募款到街頭運動,網友從匿名的串連到真名連署陳情…;這些從代號轉變真名的例子族繁不及備載。

除了上述例子之外也看到另外種狀況,譬如在一些使用網路平台而去援交的網友,他們對於代號的使用就不那麼絕對,常以不同的代號「上下場」;政論板也可以看到對於藍綠不爽者紛紛使用非自己以往的代號;一些動漫族群會到的Komica網站更可以看到不留代號的狀況出現。以上這些現象究竟代表什麼意義呢?

虛擬社群的匿名性有外國研究者提出名譽系統來解釋,例如以駭客社群來說,他們不斷使用同一種代號宣告在破解的軟體上,使這些軟體在流傳時容易讓使用者辨識,也透過不斷累積的名氣、名譽而成為破解界的老大,即使駭客社群因此較容易被抓,但是仍然樂此不疲;國內盜版軟體上游大廠XYZ,從還未有網際網路開始就在光華商場周圍販售、使用同一名稱,讓使用大補帖的民眾認識是由誰製作,也導致有「偽XYZ」者還被「真XYZ」要求使用者抵制的情況。

此外,國內也有研究者稱呼網路匿名性具有三種類型(匿名性、異名性、同名性),真正的匿名、同名性的情況較少,多是以異名性的代號方式呈現,而實際上這三種匿名性是互相鑲嵌的,也就是這些匿名具有流通性,他們會自行轉用這種匿名來在不同情況下使用,例如在不利自己以往代號的情形,他們會自己放棄而使用其他代號,常使用網路論壇、BBS者對於這種情形應屢見不鮮,經常會發現論戰時會被人懷疑你究竟是否為「分身」還是「本尊」,以至於最後的焦點都已經模糊了。以日本最大的網路討論區2   channel來看,可以發現完全的匿名也造成其有「假消息的根源」、「偏見、謾罵的溫床」等社會上的見解。

日本有傳播經濟學者使用資料探勘的統計方式,針對2   channel內的動態社會現象提出解釋,例如「匿名」會正向反應到網友活動,對於張貼文章會有積極的作用,但是對於內容會呈現負向的狀態,換句話說,使用「識別性」的代號則會深化討論的內容,至於如何管理這種全匿名的討論區則支持一個論點:「如果討論的議題重要、需要讓人相信時,該使用能識別的代號」。這在近期日本影音網站NICONICO(類似YouTube)上的一個自導自演的網路行為來看,可以發現上傳影片檔的網友需具名謝罪,如此才有機會消除網友的怒氣。

從名譽系統、匿名性的流通性、網路匿名在重要議題的使用原則來看,可以了解網友匿名不僅具有背景行為的意義,同時在這個行為上也有著機制的規範。我們順道也可以看到真正要落實公民參與時,匿名轉真名或是可辨識的代號是有必要性,尤其是網路上存在的隱匿性下在不能完全揭露時。在以往匿名現象的背後,質化的辯證、量化的推導對於社會、傳播理論的強化可以有更進一步的探討,也讓我們能更清楚內在的涵義。

[改編文章刊於2007年12月1日中國時報A19版時論廣場]

回書本頁訂購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