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O沒有於任何社群平台發布徵才訊息,請慎防詐騙
HOT 閃亮星─肆夕耽美稿件大募集

陳澤坤【天陽學院】:在股海中,自己必須了解的 7 大原則

這篇是陳澤坤先生從過往閱讀的股市書籍、以及這二十年的股市經驗,所得到的心得,如果是已經在股海一陣子的你,說不定很有感觸;如果是股市新人,希望可以藉由這一篇讓你獲得較為正確的觀念,說不定也可以讓你不會走了彎路。

在股市中的你需具備怎樣的心法?

從巴菲特的書、財報剖析、到三大法人介紹、如何抓飆股...不同類型的書大概都有摸過一輪了。也的確,結合書中的內容和自己的經驗,現在自己的想法也跟當初進股票的自己不太一樣,陳澤坤先生想用這一篇文章,闡述目前自己對於「股市」的想法,如果你是股市初心者,看到這篇文章,可以讓你產生不一樣的見解,那就更棒了。

1.   把股市看作是一種賭博

陳澤坤先生現在抱持這樣看股市:買股票是種賭博,股市是個賭場。雖然以投資的角度來看,你可能不會認同這樣的說法,但陳澤坤先生覺得用這樣的心態去看會有個好處─謹慎對待每次交易。

從短線講起好了,如果單純看技術線型去預測漲跌,這絕對不可靠;如果大家放以長時間投資來看,你可能也無法完全確定   3   年後產業真的如你所想的那麼好,畢竟,沒有人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

因此,進入股市,陳澤坤先生覺得要隨時保持機率論的觀點:沒有「一定會漲」或「一定會跌」的情形,對任何事件都要抱持著會發生例外的準備。因此,在買股票時,心態應該是這樣:自己覺得這支股票「有比較高的機率」會漲。抱持著一些不確定的心態,更能提升自己的風險意識,而不會因為一時的志得意滿,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也因為大家把股市看做是一種賭博,就會嚴謹的對待自己的每一次買賣,擬定交易計畫、風險分散就會變成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你遇到一個資深的股民,他也很可能會跟你說:敬畏且尊重市場。

2.投資與投機並無貴賤之分

你多少聽到別人說:做股票要「投資」,不要「投機」。為什麼?因為大家身邊總可以聽到一些例子是「XXX因為玩期貨或選擇權,結果一下就負債」,在這樣的情形下,大家不免會對想短期致富的「投機」行為冠上不務實、不可靠的負面標籤。

但如果說,「投機」真正的意思是:「我熟悉財經商品的特性,並在一個事件發生時,我找到了一些價格過低的商品,我確定有高機率這個價格會回升,而這中間就有價差可以套利」,從這句話來看,你會不會覺得,投機本身其實也要懂很多財經知識與投資經驗,才能很確保這個商品的價格是低的,中間的價差是可以賺的到的?

因此,「投機」這個詞被掛負面標籤是被冤枉的。因為人們不是因為「投機」而大賠,而是人們「不具有足夠的財經知識」以及「沒有紀律的買賣」,才會大賠。

反過來,「投資」這個詞,會有比較好的形象是因為長期來看,你看到穩定的公司,持續的放入股票而藉由領取股息的方式,的確會有比較好的結果。而你在這過程中,你會去需要了解總體經濟、產業前景、公司財報等,並且你也了解投資也是一種賭博,所以你會定期檢視產業狀況與調整你的持股比例,以達到獲利最大化、風險最小化的投資組合。

所以,就上述說明,會發現「投資」這件事是要花一些功夫去了解的。「投資」跟「投機」一樣,你需要增加財經知識以及增加交易經驗,他們兩者只是差在「交易策略的不同」,而沒有所謂高低貴賤之分,也沒有「投資比較難,投機比較簡單」的道理存在。

3.   找到自己的好球帶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你不用每一顆好球都揮棒,只要找到最甜的球揮棒即可」,意思是說,你要找到你最有把握、最舒服的投資方式,而且只做你看得懂的東西就可以了,不需要什麼股票都想做。

陳澤坤先生指出,什麼叫做不擅長、不舒服、看不懂的方式?就是「你藉由現有的股市資料,藉由你的知識與經驗,你無法判斷你的個股未來往上走還是往下走的機率比較高」,這個時候你持有這種股票,也只是增加自己的焦慮感,那這通常也是比較建議出別碰了。

那要怎麼找出自己的「好球帶」?首先先確定自己做股票的策略   (   例:要投資還是投機?   ),並藉由網路或書上找到你有興趣的方法去做嘗試。如果有不錯的成果,那之後如果又有同樣情形的個股出現,那就是你可以揮棒的「好球帶」,因為你可以比較了解未來這支股票會怎麼走。

4.   嚴守交易紀律但保持彈性

交易紀律是指:大家在每次的買進賣出,應該都要遵循大家已經設定好的策略,如果目前的股市狀況不符合大家設定策略,則大家不應該進行交易。

但是,股市情形千變萬化,有時大家的策略可會有一段時間不符合股市狀況,那大家就要適度更改目前策略,而不是死守著原本策略。舉例而言,大家買進一支股票,預計賺   10   %後停利,但不幸遇到股市黑天鵝造成股市暴跌,在這樣的氣氛下,大家不應該繼續等賺   10   %後才停利。大家可以下修到賺   5   %後就離場,讓自己保持彈性。

保持彈性不代表不遵守紀律

陳澤坤先生表示,「保持彈性」是指「當股市遇到大事件造成現況改變,大家也應該要立即更改策略」。但如果股市現狀未改變,則大家應該要繼續維持大家的紀律,不要隨意更改。

5.   保持簡單的投資

以技術面觀點,會有很多的指標來協助大家判定目前要買進還是賣出,但是太多的指標參雜在一起,你就會發現有的指標叫你賣出、有的指標卻叫你買進,反而讓你變得錯亂。

怎樣叫做保持簡單呢?你可以打開股市   APP,看你的副圖技術指標有幾個?以前的陳澤坤先生可能有6~8個副圖,現在只有   K   線、成交量、大戶持股比!連均線指標都不太看,可以說是簡單到一個不行的圖。

你可能不認同只用這麼簡單方法判斷漲跌,因為你確實用較多的資訊提高了你的勝率,那陳澤坤先生覺得也很好,因為你找到屬於你的方法了。

那為什麼陳澤坤先生會選用簡單的方法,這要從他的股市接觸歷程說起,下面是他接觸股市之後不同時間點的歷程,如果你也是在股市一些時間了,可能也有些感觸:

股市的漲跌衡量方法都去接觸,想藉由多重資訊提高自己的勝率

接觸了大量股市書,研讀個股花了大量的時間,但獲利成效跟投入時間不成正比

逐漸發現股市漲跌隨時都有例外發生,取得大量資訊並不保證績效就更好

刪去許多判斷方法,只用少數方法判斷漲跌方向即可

如果你看過「亞當理論」或者是   JG   的「反市場」,他們也是提出了一樣的論點。他們觀察到,那些會賺錢的股市老手,並沒有用太艱深複雜的資訊與理論,而「保持簡單」正是他們的致勝關鍵之一。

對陳澤坤先生來說,保持簡單的判斷有一些優點:

不用花大量時間在股市研究

減少焦慮感,維持心理平衡看待股市

減少不同資訊間互相衝突,影響自己的判斷,徒增自己困擾

過多資訊會將注意力分散,會漏看一些關鍵資訊

6.   耐心的等待機會

當大家找到了「好球帶」,大家應該要耐心等候球進大家的「好球帶」後再揮棒。雖然等的過程中,會遇到其他幾隻大漲的股票很吸引你,讓你很想入場。但是,因為那些股票沒有經過你的「好球帶」,表示那些股票的線型或產業並不是你熟悉的領域,就算買進,可能也不一定抱得舒服。

從技術面來比喻,大家可以用「等公車」來比喻做股票,大家的獲利策略好比是設定了公車路線,個股線型就像是公車,大家只搭上會經過大家設定好路線的公車,當公車偏離了大家的公車路線,大家就要下車。

陳澤坤先生表示,如果來不及上車呢?那就再等下一班公車進來,而不必在意沒有搭上公車。

而且,等待的過程,也讓大家可以暫時離開股票,讓心情適度放鬆也是做股票很重要的一環。

7.   了解人類心理

大家人類的大腦隨著祖先趨吉避凶以及簡化一些大腦的運算,會有一些大腦機制存在,但也因為這些機制,造就大家在股市中會造成一些認知偏差,像是:

定錨效應:當一支股票穩定在   100   元上下徘徊時,當股價掉到   80   元,人們會覺得他很便宜而買進,即是因為大腦判定   100   元是正常價格。

追高殺低:當看到一隻一直往上漲的股票,大腦會給你「他會繼續往上漲」的認知,造成你想買進追高,反之殺低也是一樣的原理。

損失避趨:人們遭遇損失的痛苦會大於所獲得的快樂,因此當股票被套牢時,你會不想面對痛苦的感覺而捨不得賣,選擇寧願賭一把看股價會不會再回來。

在這篇陳澤坤先生提出了他目前的心得,這些心得是他這二十年的核心收穫,是他覺得很重要的內容,也希望看完的你能對股市心法能更了解!

上一篇回作家的PO下一篇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