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功能「收藏作家」上線啦!
HOT 閃亮星─肆夕耽美稿件大募集

一字記之若信。(騎士有一腔熱血沸騰是不夠的,還得有信仰支持)

若是把信心比喻為城堡,究竟是消失的城堡導致面目全非,亦或面目全非後乃至於城堡消失?(錢穀融先生)當然並沒有完全否定二十世紀的文學創作。在他看來,二十世紀作家的作品,之所以詩意稀薄、缺少美的蘊涵,乃在於那些作家對自己、對整個人類失去了信心,找不到抵制和駕馭強大的物質力量的辦法。此話無錯,不過隨著時代科技人文水平曲線指數成質數次方倍增,綜合類雜誌與新聞報導、網路媒體等發展早已使人類認知觸索到真實世界,而文學又能如何挖掘出垃圾山中丟失的結婚鑽戒?「5G美中貿易戰」關系到未來的飛彈控制系統是網路5G在操縱,誰是5G霸主?誰就掌握世界。時代已經到了這樣的地步,是否我們還要努力去掌握19世紀的文學傳統價值?這是個大哉問。

反正

『老人家說的話,應當有他久歷人間所歸納的寶貴經驗。我們年輕人也別去反駁什麼,把他們老人家的話放在心裡記牢就是了。』^_^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   ,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聖經~

原文應該是:一字記之若心。

意思是:就算是做小事,也要用心做到完美。

曾和朋友吵架,彼此的爭論點是:

他認為   “做事要盡美”;而我認為   “做事要盡善”。因為我認為要把眾人之事,處理到最適當的位子,才對。要盡美,就必須犧牲一些人的利益。恍惚間仍感慨似乎用心還是不夠的,或許人還是要有   “信心和信念”,才能產出繼續支撐前進的登山杖。

就像我常鼓勵身邊的人說:「不要放棄!我們還沒有輸!!   我們再想想看新的方法,一切還沒到結局。」

妳要問:「工作、生活煩累,不斷輪迴循環瑣碎雑務,人生不停再做選擇,究竟是為了是什麼?」

我說:「輪迴是為了讓我們試圖再次做最正確的抉擇。」正因我們常犯錯,並且常做出錯誤的決定。

佛典中有一個故事:天地混沌時鳳凰誕下了孔雀和大鵬。孔雀出生因為自己肚子餓,就開始吃人類充飢,有次竟然把佛陀給吃了。佛陀從牠背脊破出而生,感激母胎脫存之苦便給了這隻孔雀賜名「孔雀明王」之尊位。而永劫迴歸之後,佛陀有一世轉生為孔雀明王。祂每天都會虔誠背誦(孔雀護衛經)。有次獵人們想抓祂,數次捕捉不到,於是獵人們想出一個法子。獵人們找來許多的雌孔雀,發出求偶的鳴聲。因孔雀明王許久未交配,生理受不了,便跑出去找雌孔雀,果真被獵人抓住。祂異常懊悔之餘又開始唸(孔雀護衛經),神跡出現,獵人倏然恍惚,牠便趁勢飛走了。

錢穀融先生說:「在文學作品中一切都是從解放人、美化人的理想出發的,一切都是為了人的;偉大的文學家必然也是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

又寫道:「文學作品應該富有情致和詩意,使人感到美,能夠激起人們的某種憧憬和嚮往。使我遺憾的是,最近一百年來,從世界範圍來說,作家們的思想和技巧雖然日新月異,時顯奇彩,可是在他們的作品中卻少有豐厚的情致和濃郁的詩意。那令人憧憬,惹人嚮往,永遠使人類的靈魂無限渴望的美,則更是日見其杳如了。眾多享有世界聲譽的名家的作品,雖然有些確也寫得頗有深度,很能啟發人們去思考,但總覺得缺乏吸引人的魅力,並不怎麼使人喜愛。我無論讀卡夫卡、海明威、加西亞·馬爾克斯乃至米蘭·昆德拉的作品,都決不能引起像讀巴爾扎克、狄更斯、托爾斯泰的作品那樣的興趣來。」錢先生認為不僅要把人當做文學描寫的中心,而且還要把怎樣描寫人、怎樣對待人作為評價作家和他的作品的標準,由此才可能創作出偉大的作品。

=====================

我很喜愛某部電影中的一句台詞。

女主問:「我們終於成功了。接下來,我們該怎麼做?」

男主回答:「不知道…因為在這之前,我們從來未曾做對過。」

=====================

錢先生所批評的那樣將「作品寫得很玄虛,裡面的人物不像是與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所寫的事件也離奇怪誕,令人難以捉摸;或只用頭腦,而不用心靈寫作,把文學創作當作時裝表演,沉湎於寫作技巧的翻新,以致使文學現象科學化,旨在吸引眼球,而不是吸引心靈;或只寫小痛小癢,而不敢面對時代與社會的重大問題,沒有在創作中把作家自己真正擺進去。」

我說:時間最遠的距離,不是十年後的現在,而是今日之前。對於未來不安感與期待值總在持續遞減中;啻面對昨天過去的悔恨卻是無法追返其隨時光列車奔馳愈拉愈小。如果沒信心,再用心也是惘然,

安慰自己說已盡力了,別奢求一切原本不屬於我的未來。而有信心的人在遭遇做錯、失敗、被批評、錯過、遺漏、迷惘…他躊躇滿志之餘,那就再來一遍重來、再來一遍重來、再來一遍重來,樂此不疲,甚至全部砍掉重練!直到生命結束為止。

汪曾棋先生說道:「想像和虛構的來源,還是生活。一是生活的積累,二是長時期的對生活的思考。一個作家發現生活裡的某種現象,有所觸動,感到其中的某種意義,便會儲存在記憶裡,可以作為想像的種子。其次,更重要的是對生活的思索,長期的,斷斷續續的思索。井淘三遍吃好水。生活的意義不是一次淘得清的。我有些作品在記憶裡存放三四十年。好幾篇作品都是一再重寫過的。

最無法擺脫的是語言。一個民族文化的最基本的東西是語言。漢字和漢語不是一回事。中國的識字的人,與其說是用漢語思維,不如說用漢字思維。漢字是像形字。形聲字的形還是起很大作用。從木的和從水的字會產生不同的圖像。漢字又有平上去入,這是西方文字所沒有的。中國作家便是用這種古怪的文字寫作的,中國作家對於文字的感覺和西方作家很不相同。中國文字有一些十分獨特的東西,比如對仗、聲調。對仗,是隨時會遇到的。有人說某人用這個字,不用另一個意義相同的字,是“為聲俊耳”。聲“俊”不“俊”,外國人很難體會,但是作為一個中國作家是不能不注意的。」

錢穀融與汪曾棋老前輩所倡導的是中國哲學中代表積極面「儒家」仁愛精神;而代表消極面的「道家」重視的是義與道,講究陰陽五行,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人在牢裡,或是說把自己內心桎梏於無形的天地之獄中,其實是一種(遁)。

如崇山大海、如幽巖怪壑、如丘山平原、如長江黃河、如斷岸千尺、如波澤春漲。天地之美,盡收眼底。

人的生死,只是宇宙萬物的一瞬,形式上是遁跡,精神上是遁世。

遁   在中國傳統,叫做(隱)。隱有三層次:小隱於郊、中隱於市、大隱於牢。遁得太多,以至無所不遁。由水遁到土遁,由土遁到尿遁。“莊子”   說道在尿中,的確尿中有道,此乃「尿道」之正解。

對於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高行健」的<靈山>與「謝旺霖」的<轉山>心得:

「這一步踏出,不知前方相遇的會不會是死亡?」

你永遠不知道(除非到最後那一刻),或許,因為你不會知道,所以你有了繼續走下去的勇氣。不再怨懟過去記憶的傷痕,也不再遙想未來如何,唯一的「現在」無法取代。因為過去和未來都曾或將是現在。

你原以為只要跨過了這一步,生命將有所不同,當跨過這一步,你或許就不是你,

而是另一個真正可以去冒險和犯難的人。

「所有設下的邊界,都只為了跨越。」

「只能靠近,卻無從抵達。」

這次,倘若邊境果真有任何意義,

也只是為了--「身在現場。」

向前,你對著自己說,這是最輕易的一個跨步,卻是跨過最重的一步,

跨過這小小的邊境界碑,以後就得朝向更遙遠的路途。

上一篇回作家的PO下一篇

回應(2)


可以去做閉眼原地踏步,檢查左右腳有沒有平衡。(一種健康檢查,主要測骨盆有沒有歪斜。)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正確運動名稱忘了,復健師也許知道。
 
2020-03-13 22:55 透過電腦版 回應

呵呵呵,用眼睛看到.....
本酸人不是這樣看世界,慢慢繞.....

身為光明神的騎士,打廣告一下輕小說,作者御我,書名:吾命騎士。
2020-03-12 21:08 透過電腦版 回應
寫這篇文章,事實上是寫給自己看的。
表面故作灑脫,骨子內悒愁,我看不見前方有什麼,乾脆閉眼邁步行。
2020-03-12 22:1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