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功能「收藏作家」上線啦!
HOT 閃亮星─肆夕耽美稿件大募集

敝帚自珍《图腾醉》

《图腾醉》写完了。正如画家退后几步看自己的画作一样,我也拉开一定距离审视自己的作品。于是发现,这部小说确有值得黄婆卖瓜自卖自夸之处。

之前的作文者是怎样写文革的呢?

四十多年来写文革的文章汗牛充栋,共同绘制出这么一幅文革画卷:它由两大色块构成,一块是由造反派体现的深黑色,一块是由无辜无奈的干部和普通人体现的粉红色。原本应当出现在画卷中的第三种重要色彩——保守派,则不见了。画卷不但色彩单一,而且由于它把“派”这条重要的轮廓线抹掉,文化大革命就变成了平面的模糊的,而非立体的清晰的。他们的写法大体有这么几个路数:

1,混淆时空,张冠李戴

文化大革命初期,即横扫期,群众还并没有分派。可是作文者一提起横扫,就老是造反派,造反派的,什么都安到造反派头上。实际上,当抄家、扫四旧、戴纸帽游斗人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造反派组织还并没有诞生呢!这就像将义和团运动说成国民党干的一样。

到了第四时期,即工宣队期,造反派组织已经消亡,人已经靠边,在挨整。作文者一提到这个时期的“清理阶级队伍”事件,“一打三反”事件,也都是造反派,造反派的。这就像将“大跃进”说成是国民党的功劳一样。

2,一笔勾销

作文者将保守派这个在文革中存在过的威武雄壮的派别一笔抹掉,只字不提。似乎保守派从来没存在过,或者虽然存在过也是无辜无奈地站在一旁。在众多笔端的共同绘制下,文化大革命变成了造反派的独角戏!

3,自圆其说

既然只有一派,那么,大规模武斗又是怎么回事呢?作文者们解释说:那是因为造反派分裂成甲乙两派,互相莫明其妙地打了起来!

如此写文革者,有的是不明情况。例如移民美国写《在上海的生与死》的女人郑念,她只蜗居在家里,对外边的事情不很清楚,所以将凡是上门与她过不去的人,统统称为造反派。

有的是为了叙写方便。群众上门抄家,你怎么知道是哪路溜子呢?为了方便起见,就将他们挂到大名鼎鼎的造反派旗下算了。抄家与造反是近义词,与保守是反义词,想当然就这么定了吧。大部分作者都属这一类,图方便,泛泛而谈,不耐烦深入。在《收获》上专栏连载后来又结集出版的《亲历历史》,作者虽多是名家,也陷此窠臼,开口闭口造反派的,尽管观察和思考本该是他们的份内专长。

后人将根据这幅失真的画卷来了解一段不寻常的历史。作为亲历的一代人如此来写文革,委实是非常肤浅的和不负责任的!

《图腾醉》勾明了派的轮廓线

派是文化大革命中一个重要概念,不说派便无以知文革。我们有责任留给后人一幅立体的,真实的,色彩丰富的文革画卷。为此,就须要还原派的轮廓线,将深红色的保守派添加进去。《图腾醉》重点做了这方面的勾勒。它不但叙写了保守派人从“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到“踏平工总,镇压反革命”,到绑架中央代表等一系列牛气冲天的行为,而且分析了他们的人员构成、阶级利益、气质和思想要点。

第38回以墨润秋答林父问的情节阐述了两派来源的不同和人种上的差别。“保守派,或者叫保皇派,就是些正在阔气的人。这里的阔气主要不是指钞票多。多是多一些,但不一定都多,多得不得了。但他们有无形资产,那就是政治地位。他们的家庭成份大都是非常好的。而在这个社会家庭成份好就是一笔无形资产,上学招工入伍入党入团都容易,稍一经营就变成有形资产。谈婚论嫁也有人要。除了本人家庭出身好,许多人的三大舅四大姨也都是共产党员,社会关系‘一串红’。有些人甚至有一个革命老爹,那就更加了不得。这些人当然希望维持现有体制啦。另外有一些人虽然家庭出身不怎么样,但通过努力也入团入党,取得了有利的政治地位。这些人也不希望现状受到挑战。目前文化大革命的矛头是指向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保守派人与这些当权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还是当权派的戚族或门生,冲击当权派当然损害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组成了保守派。”

而“造反派则大都是些未曾阔气过的人。他们中许多人生来就矮人一截,带有原罪:出身不好。来自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分子家庭的,属于黑五类,可以说很惨,谈婚论嫁都没人要。另有一些人虽然不算黑五类,却也离红色颇远,属于灰色地带。再转折有个海外关系什么的,那就更加麻烦了。这一类人处于二等公民的地位,处处吃亏,谈婚论嫁也降一个档次。以上这些人对现实有所不满,是造反派的生发基础。还有一些人,虽然家庭出身属于红五类,但层级较低。红五类也是分等级的。有一个革命老爹的人,社会关系‘一串红’的人,属于最顶级。一般工人贫下中农出身的,如果未能适应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竞争原则,未能有效地把无形资产转化成有形资产,混得没别人好,他们内心也是不平衡的,有机会的话想重新洗牌,而且修改游戏规则。这后一种人就成了造反派的中坚力量。”

以上是利益的冲突。两派的本质差别却还在思想上,在人格结构上。“保守派人认为现在的中国社会正是有史以来最为理想的人类社会:所有人都站成两个队列,一队是专政别人的,另一队是被别人专政的。他们喜欢井然有序,认为这很好。当然,他们恰好是站在专政别人的队列中。他们的脑筋也属于懒惰的一类,喜欢简单明晰,不喜欢质疑和想入非非。只要你接受现成的思想成果,遵循党制定的思想原则和言行规则,便可以轻轻松松地生活。反正对生活的要求不高。生活中即使有潜规则,他们也能适应,甚至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他们崇尚集体,藐视个人,强调服从和驯顺,反对个人特色和个人思想。保守派可以说是集体主义的,专制主义的,同时又是奴隶主义的。”

造反派则“可以说是自由派,比较向往自由,不大喜欢接受现成的思想成果和行为规范,倾向于追求个人空间。他们是个人主义的,自由主义的,反专制的。他们也接受总纲总论,认同主流意识,同意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终极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毛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等等这些基本原理。这在一个教育纯粹、信息控制、舆论一律的国家,是很自然的结果。但是在潜意识里边,他们又觉着在这些基本原理的统制下活得压抑。在他们看来,现在的社会还远不是理想社会,革命不应当只是这样的。他们认为这个社会还有许多弊病。碰巧毛主席号召造反,他们就把一切弊病都归咎到‘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身上去了,将毛主席想象成与他们一条心的领袖了,此时不反,更待何时?”

墨润秋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保守派和造反派:“保守派是一批保卫自己既得利益的专制主义信徒;造反派则是一伙不满足于现状的自由主义分子。”

把两派的情形弄清楚以后,令人眼花缭乱的文化大革命,就如经过摄像镜头的调焦,画面开始变得清晰起来。两派又各自与中央高层的派,军队中的派,以及干部阶层中的派有着不同的关系,于是演绎出了错综复杂的形势,将文化大革命的全景图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图腾醉》探索了文革思想

文革研究者争议的一个重点,是毛主席为什么要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多是从权力欲、个人品格方面去致喙。甚至有归咎到傅斯年那一记耳光的。极少有人从思想体系去探讨文革发生的原因。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第一是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第二是崇武抑文。正是这个思想使他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

阶级斗争和专政大家都很熟悉,《图腾醉》也写了大量篇幅。现在我们重点来谈崇武抑文。

崇武抑文就是极度藐视知识和知识分子,将“工农兵”神圣化。第87回,工宣队一位工人和一位军人去动员中学生林晓婷上山下乡。林母闷闷的,弱弱的问道:“这些孩子正是在该念书的年龄。为什么不叫念书了,为什么不让他们考大学了,而要叫他们到乡下去呢?我有点想不通。这对国家好吗,国家不需要有知识的年轻人吗?”

林母提出的问题正是触及了毛主席核心思想的重要部位。是呀,为何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呢?

且看工宣队如何回答。军人斩钉截铁地说:“国家需要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而不需要脱离实际的知识分子,更不需要满脑子资产阶级思想的年轻人!所以毛主席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这是确保无产阶级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的伟大战略步暑!”

工人师傅则说:“而且,什么叫知识?这个问题也是个阶级眼光的问题。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看法。在资产阶级认为有知识的人,实际上最无知识。那些书呆子连韭菜麦苗都分不清楚。而贫下中农关于韭菜的知识可知道得多了。炒韭菜要猛火热锅,翻两下就装盘,不然就炒老了。这些才是有用的知识。那些臭知识分子,成天去研究什么马尾巴的功能,有屁用吗?”

军人又言:“毛主席他老人家还说了,如果路线错,知识越多越反动!所以,首先是个路线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当然也需要知识分子的。但我们需要的是有无产阶级觉悟的知识分子!”

工宣队这些回答都是对毛泽东思想准确的阐释。

鸿蒙大学经过一年多的“停课闹革命”,在校革委会领导下原已复课。但毛主席他老人家硬是不答应,决定派工宣队进各学校“领导斗批改”,而且宣布“将永远领导学校”。

  “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改变学生的思想”,而不是教给知识技能。这是毛主席的“最新指示”。他已经认定一个真理: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全靠思想。所以他派有思想的工人、解放军进学校当教师爷,取代原来那些只会教给学生知识的老夫子。

如果没有《图腾醉》,人们对工宣队进驻高校这个事只能有一个大概的想象,不知道具体的情形是怎样的。小说的长处在于将一个抽象的概念演绎得细节丰富色彩绚丽。于是读者看到,工宣队进驻以后,课又上不成了,而代之以吃忆苦饭,举行宗教仪式,和每天没完没了千篇一律的政治学习。学生们受不了,进行抵制,与工宣队“打地道战”。工宣队最后没办法只好宣布“自学”。

这一“自学”,就使学生世界变成一个无政府主义乐园。起居无时,唯适之安。早晨睡到日上三竿。下午逛街,游玩,爬山,吊膀子。到了晚上,宿舍楼灯火通明,吹拉弹唱。家家欢乐,户户笙歌。主要的娱乐是打牌。打输了的,在耳朵上钳夹子;在鼻子上粘纸条;钻桌子底下学狗叫。还有相约不吃不喝,看谁坚持得住的。夜生活要到子夜以后才逐渐停息。

当世界各国的青少年在科学技术的路上迅跑的时候,中国的大学生则天天在熬废话。废话熬不下去了,便尽日作无聊之乐!

工宣队副指挥长陆可森在大会上一段讲话非常精彩。他说:“还一心惦念着上课呀?你们以为,还是从前那样吧——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不是?”“我告诉你们,今后是:学好毛主席的话,走遍天下都不怕!”

最后一句话讲得是那样慷慨激昂,口水都喷出来了。

有什么比这些事情能更好地了解毛主席他老人家在想些什么吗?了解他在想些什么,就能更好地知道文化大革命为什么发生。

到了文革后期,报纸更是大批所谓先验论。说,牛顿与苹果的故事完全是胡扯蛋,所有科学技术进步都是生产力促动的结果,而不是哪个人的发明。说人生来决无聪明愚笨之分。更有医学界人们在政治学习的时候说,人的胚胎一开始就是一条神经沟,有什么差别?这个医学界高论被登在报纸头版。

《图腾醉》勾画了社会价值取向和民众心理

1,穷光荣

最足炫耀是贫穷,万恶富为首百善贫为先。辩论会上李红遇上台发言,当北京学生审查他的资格时,李红遇拍胸说:“老子世代贫农!解放的时候家里穷得只剩下一条绳子,差点便用它来上吊!”既然穷得如此入木三分,北京学生就都服了,对他格外尊敬。这便是那时社会的价值取向。

2,政治第一

认为人有两个生命:排在首位的是政治生命,其次才是肉体生命。如果必要,宁可牺牲肉体生命去保住政治生命。倘若政治生命没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所以人们千奇百怪地去争取政治生命。一旦政治生命出问题,许多人就不想活了。程俊仁,以及许多自杀者,正是出于这个认知走上不归路的。

爱情第二

如果恋人中的一方出了政治事故,另一方怎么办?坚持爱情至上还是服从政治原则?——当然是政治第一!李铁梅提着一箱子礼物去见未婚夫程俊仁,发现他已经成了众人讨伐的反革命,震惊得礼物散落。一只橄榄滚到程俊仁脚边,老程捡起想往嘴里送。铁梅跃上前一把夺过,一只橄榄也不给他吃了。甩门而去。。

铁梅回自己学校晕了三天,跟室友洪晃说“小晃你知道我是个爱情至上主义者,又是个领袖至上主义者。现在两个至上互相打架,这简直是把我活活撕裂,我还能不晕过去么?”   洪晃震惊得张口结舌,半天才说:“我理解你。你那爱情是我所见过的女人最疯狂的爱情了,你对于毛主席的崇拜也是我见过的最疯狂的崇拜了。现在两个疯狂互相打架,哪能叫你不疯狂?”

亲人第二

老右派分子牛理四个子女和他断绝关系。牛理临死要求他们来见一面。“组织上”跟他说,只要你在认罪书上签字,我们一定叫你的子女来见。子女们还是坚持政治立场,不去见。牛理的字白签了。

李金凤因为对毛主席像大不敬而被女儿陆晨告发,而至于被枪决。女儿为政治表现而将母亲送上断头台!

婚姻第二

人们的择偶标准首先考虑的是政治:家庭出身如何,社会关系是否清明,本人是否党团员,思想是否正宗,等等。甚至把政治作为择偶的唯一条件。“因此,瘸腿裂唇的丑八怪由于家庭成份好而意外地得到一个美女,歪瓜裂枣姑娘竟然嫁得一个美郎君,彩凤随鸦是常有的事情。”

纪延玉由于本身政治资本充足而脱离了一般人的择偶标准,选择了墨润秋。但她的目标是将墨润秋收编。不料最终还是收编不了,失望之下,当文革派斗最尖锐的时候,“纪延玉变魔术似的手里就有一把手枪”,决定将他杀了!

3,革命至圣至上

民兵班长申纪兰把地主婆婶娘捉来杀了吃了。人说,你是叔叔婶娘自小扶养大的,怎么下得了手呢?纪兰回答说:“我要革命!”

“贫下中农最高法院”院长黄天辉杀人后,说:“是我杀的。谁来问我都不怕,干革命心红胆壮!”

4,不动脑,随风跑

人们自觉关闭脑子的思考功能,任由政治风把自己刮过来刮过去,跟着风跑。聂元梓贴北大党委的大字报,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可是电台一广播,聂元梓立即成了钦点英雄,人们围到哲学系门口想一睹她的风采,敲锣打鼓声援她。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鸿蒙大学。

程俊仁认为自己没反毛主席。可是群众不认可他的说法。经过七斗八斗,他倒是开始怀疑自己的说法了,开始认同群众的说法了,认识到自己确实是罪恶滔天了。还找了一条毛主席语录来套自己。主席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终于接受群众对他的认定。既然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发展的顶峰,那么毛主席的任何一句话,铁定是一句顶一万句的了。所以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句话就绝对地没有错,而我自己当然就是幼稚可笑的了。他的逻辑推理非常明晰。

5,“赵太爷”是不会错的,群众是不会错的

未庄人认为“至于错在阿Q,自然不必说。其所以者何?因为赵太爷是不会错的”。这种评判是非的标准一直继承下来,到了文革更是发扬到无以复加。

此外还发展出另一个是非判断标准:群众是不会错的。

鸿蒙大学在工宣队的领导下再一次停课,天天熬废话。墨润秋私下表示停课不对。他的同学张建华则说:“有什么不对?全国都这样嘛!”

只要全国都这样,那就是对的!

6,假革命

人们都积极表现自己,对革命趋之若鹜。表现之一便是在生活上艰苦朴素。林博源特地做了几套宽直无样的革命服,穿出去又觉得太新了,便将它弄旧。“方法有些像是制造文物赝品”。

像林博源这种假革命的人数不胜数。革命这个词的含义本来就很不明确,它可以被各种人借用和炒作。许多革命者是为了顺应潮流,带着个人目的假装革命的。而假得久了,也就变成真革命。赶潮儿从假革命中捞到好处,有了一定的利益和看好的前途,他们就需要保卫革命的理论和现有秩序,这时就变成了真革命。

7,幸灾乐祸,落井下石

群众都表现出了极高的革命觉悟和革命热情。但在这热情的背后有一种鬼鬼祟祟的心理。程俊仁被揪出来批斗时,人们兴高采烈地讨伐他。“讨伐声大半发自那些缺乏安全感的人们。猫逮住一只麻雀,老鼠们和别的麻雀就会高兴起来:哈,我暂时不怕了!有人被政治运动逮住对于普通人来说总是好事。运动通常有百分比指标。假设你单位有一百四十个人,摊上七个右派名额。其中四十个人是天生左派,被排除在外的。七个名额就得在剩下的一百个人中间找。你作为普通人,就有百分之七的风险被划为右派分子。每揪出一个右派,只要不是你,你的风险就减少百分之一。当七个人全都有了时,你就安全了。所以每当有一个人遭殃,对于你来说都是值得高兴之事。”

于是落井下石。砸石头越狠越能表现自己的政治觉悟,从而越有利于自己的安全。

8,爱看热闹

李铁梅甩程俊仁的门而出时,“门外,走廊里,挤着二三十个戏迷。由于文革时期舞台上除了八个样板戏没有别的娱乐节目,他们就想从身边的人们中去寻找一些好看的戏份。这会儿祸从天降郎变反革命,情逢政治妹成伤心人正是吸引观众的一幕。所以人们鸦雀无声地立在走廊里听着。虽然台词不大清楚,但语调声喧及哐当一声礼物散落的动静是听到了的。正紧张,忽见女主角铁青着脸提原箱子甩门而出,剧情达到高潮。观众的兴奋臻于顶点,以至于张大嘴巴都忘记鼓掌了!”

9,废话连篇

“一个挨一个的发言者基本上都是重复赵常兴的套路。这是一个语言贫乏的时代,又是一个语言泛滥的时代。人们要活得好,一靠沉默,二靠说话。你必须会说,话说得越长越好。要引经据典,马克思怎么说,列宁怎么说,毛泽东怎么说,注明出处,某集某页,什么文章。这显得你很渊博。要会缠绕,绕过来绕过去让人找不着头绪。最后说得人家既听不懂,又昏昏欲睡,那么你就成功了。大多数人都具有这种语言修养,甚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知道领袖在想些什么,再知道民众在想些什么,你就知道了文化大革命为何会发生。

《图腾醉》研究了红卫兵这个特殊物种

红卫兵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个物种。他们出生在旧社会的末端或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懂事时起接受的就是纯粹的革命教育。课堂上讲的,小说上写的,电台广播的,银幕上放的,舞台上演出的,都是清一色的革命道理和革命故事,概括起来可以是一句话:同志们冲啊!年轻一代没有机会获取外部信息,也没有机会获取古旧信息,更没有机会接触异端思想,整个眼界只局限在本境、当代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书店和图书馆都是经过净化的。强力控制的舆论导向有效地塑造了整整一代人。”

“只压倒一切地灌输给他们一种理念,这就像在一个人的成长期只给他吃一种食物那样,必然导致营养不良和发育畸形。”

“他们的思维方式简单,绝对,一元论,非黑即白。至若说到对世界的了解,则比井底之蛙好不了多少。只知道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待我们去解救。这个年龄的人最好塑造,况且是在封闭环境下的塑造。你说鹿便是鹿,说马便是马,对听到的话全信,而且无比认真。现在,这一代人正浩浩荡荡走上历史舞台,成为叱咤风云的红卫兵。”

洪国年的母亲要求她梳梳头,打扮打扮。却给国年顶了回去:“妈!你那是老思想了。什么叫美?美也是有阶级性的。资产阶级有资产阶级的审美观,无产阶级有无产阶级的审美观。只有资产阶级小姐才会成天照镜子梳头,我们无产阶级不兴那一套!”新中国培养出来的年轻一代说话,理论都是一套一套的。

  “你就不怕以后找不着对象?”妈说。

国年被烦得啼笑皆非:“妈,你那老思想真得好好纠正一下了!我要找的对象一定是个无产阶级。假若那人是以资产阶级审美观来看我,我才不会理他呢!”

这就是红卫兵的说话方式!

《图腾醉》是真实和虚幻揉捏出来的文革雕塑

文化大革命有如一个庞大的旧物仓库,废铜破布残砖断木叉叉丫丫堆积如山。《图腾醉》是从中挑选出一些材料来,进行构思搭建,糊以膏泥,而成的一座艺术雕塑。

写作所凭的真实材料,有的是我自己的亲历亲见。第31回林夕如能否上北京串联,由同学投票决定。第85回林夕如差点让流弹打死。这些都是我自己的事情,那个有弹孔的皮箱如今还在我手边。校帘冲突以及三司绝食,是我们学院的真事,连下雨天也实写。食堂女工到宿舍楼下喊“二司的请到食堂喝红糖姜茶汤”,我亲闻,没虚构。第41回省委书记斗争会场被劫翻车,也是我亲见。当时我在场。

有的是我听同学讲述。第30回那个串联在火车上发高烧,被两男背下车强奸的女中学生,说着要上北京向毛主席告状;第40回两个中学生为抢传单牺牲生命,跌下过程中还笑;这些都是我们同学亲见,讲的。

有的读者问我,墨润秋写的是不是我自己?可以说,有是也有不是。我有过一个女朋友是高干女儿;我没有参加哪一派,却是二司的朋友;我的家乡有一条河,沙滩竹林青苔。这些与墨润秋有些像。但我没墨润秋那么来历不凡,那么聪明,那么武艺高强。

第二部分材料是我收集的文革传单、小报,或书籍。现在都纸质发黄地躺在那只有弹孔的小皮箱中。《武汉地区文化大革命大事记》,《武汉事件》,等等。那个给刘少奇贴大字报的女护士李红英的事迹,也得之于传单。

第三部分是后来我自己买的书籍,高皋、严家其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史》,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炎黄春秋》杂志,等等。

第四部分得之于网络。碰巧历史进行到互联网时代,有关文革的回忆文章时而会在网上看到。北京大兴县那条“流水线”,青海日报广场上的帐篷煤炉和横飞的子弹,湖南道县人们的不敢吃河水不敢吃鱼,广西的“贫下中农最高法院”,老婆子挖眼老头子吸髓,以及民兵女班长,都是我在网上看到材料而想象出细节敷演成小说的。一个当年保守派干将写的《参加过一回武斗》,故事被我从新疆移到黄鹤市,变成百万红基对医学专科学校的进攻。要不是看到他那篇文章,我还真下不了手写得那么血腥。重庆武斗时,有一个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和两只老母鸡想转移到舅舅家避险,路上母亲竟被人射杀了。多年以后大儿子得知开枪的人住医院在治病,兄弟俩开着车往医院要捉他报仇,不料那人得知消息屁滚尿流跑了,从此不知所终。大儿子在凤凰网接受采访,我看到了,便将此事编到黄鹤市来。只是没让那个开枪的人不知所终,而是让他到北京大兴县遭遇灭门案。大兴县发生过几宗灭门案,那是真事,网上能搜到。

写武汉720事件时,依据的材料相当具体,基本上写真。只是在王力怎样离开武汉这一段有所虚构,什么微型潜艇之类。

如果你想了解一下文革,而又不想进那个叉叉丫丫的旧物仓库去呆太长时间,那么,就请在仓库外观赏一下《图腾醉》这座文革雕塑吧。

回作家的PO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