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功能「收藏作家」上線啦!
HOT 閃亮星─肆夕耽美稿件大募集

序篇 夜探(1)

缺月斜照,滿山靜默。

高崖古木之間,一個矯捷身影急急攀援而下。這人腰懸二尺短劍,一身輕功,在樹藤與矮木叢間夭矯趨避。此處僻處湘西,山水雄奇秀麗,但危崖也是奇險,他縱躍其上,恍如行走平地。然而靜夜之中微聞喘息之聲,顯是心意慌亂,卻與其功夫不稱。

這是個十七八歲的靛衫少年。此刻他背上、肋間、乃至四肢處處劇痛,好似要撕裂開來一般,心中念頭雜沓:「我不要給他看到我的狼狽模樣,但…但我行跡已露,現下不留一句話便去,他日又去哪裡找這奸賊?…若是他一劍將我殺了,又待如何?我兩代都死在他手下?若是…若是我一年內武功勝不得他,我又如何?……」

這少年生長在天寬地闊的吐蕃地界,月餘前自鳳翔趕來,幾曾見過這裡的山明水秀、溫軟風光?然而未曾有心賞玩,便趕上這寶鳳山來,探得仇人確是在此間「翻疑莊」隱居,正要留下戰書,身上劇毒卻發作,而行蹤已被莊內那人知覺。他急縱而出,不循山路,憑著輕身功夫,便逕向山下躍去。

他念頭一多,似乎更引動身上疼痛,氣息便更急促起來。他暗暗自責:「殷遲啊殷遲,你出道以來多少次身入險地,怎地臨到報大仇的關頭,便這般沒用?」

一個多月前,關中大地西角的鳳翔府,七月十五的三更,滿月銀華灑遍了岐王宮殿的簷瓦。岐王李茂貞義子、靖難節度使李繼徽披星帶月趕回,正與「西旌」中人夜酌密議。

此時是大梁龍德二年。大梁即史書所稱的後梁,以與南朝的梁朝分別,國姓為朱,眼下在位的是大梁第二個皇帝。其時的中土,除軍閥朱溫生前建立的大梁皇朝外,尚有盤據關中一隅的岐王,憑地勢固守劍南兩川的蜀帝,以及廣佔河北、逼得大梁沿河力拒的晉王李存勗。而在江南,唐朝餘下的各地藩鎮紛紛稱帝,割據更細。自南而北,山河碎裂,軍閥政權擴張攻伐,無日或止,後世目為「五代十國」前期。

晚唐最末的二十年中,就屬岐王李茂貞勢力最雄,氣焰最熾,曾派將領火燒宮門,曾劫留大唐天子到鳳翔城一年有餘,那時明眼人誰也知道他有意南面。然而唐亡以來,岐王所佔城寨被大梁與大蜀等軍閥勢力逐步侵去,他倚賴的是曾經長期經營關中,地方實權在手,儼然自成一國,可與大梁朱溫、大蜀王建長年相抗。一座岐王府署雕樑畫棟,飲食、儀仗早與皇宮無異。他待夫人劉氏極是恩愛,因此劉氏的起居、服飾,亦是皇后的派頭。

一面是大梁與蜀國一東一南的軍力脅逼,近年更有河東的晉王李存勗勢如破竹,連大梁也爭他不過,岐王疆土已然日漸窮蹙。在這一日壞似一日的情勢之中,岐王李茂貞坐擁皇帝規模的宮城用物,替自己修建帝皇氣象的陵寢,憑他實力,加上昔日軍威,臨老偏安稱個帝號也不為過,他卻始終未曾登基。

——他奉的是大唐年號。昔年目中無君、數度逼得天子逃出京師的頭號逆臣,直到天下再也沒有一位唐朝皇帝的當兒,卻甘心自命為大唐的一個地方藩王。李茂貞雖不是關中人,但鳳翔是他青年時發跡的地方,是他第一座節度的城池,晚年的岐王逐鹿問鼎不成,又退回了最早讓他立穩腳跟的鳳翔府。

他和義子們曾經從這兒揮軍起行,八方征討,教朝廷與各地藩鎮聞之膽寒;如今又在這兒起造了有實無名的皇宮,將餘生再也無法實現的野心牢牢地封存起來。

那「西旌」是岐王麾下專事諜探與刺殺的一隊機密死士,早在李茂貞最初節度鳳翔時,即已草創,受義子李繼徽統屬,刺探朝廷與各方節鎮秘事軍情,更曾在長安匿名落戶,卻是史所未載。唐朝昭宗皇帝為朱溫弒殺當年,西旌分裂,專務刺殺的青派被當年的川西節度使、蜀王王建所收買,入蜀投奔。王建於三年後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同時,專養探子的西旌赤派卻不減忠心,留在了李繼徽身邊,自此便更受岐王倚賴。

而朱溫弒帝後,屠殺親王貴族,在長安大肆焚掠,屋宇為之盡毀,長安百姓被驅趕著往洛陽遷徙,連拆下的木材也從渭水漂走,運到了他日後稱帝的東都洛陽。西旌在京師興化里潛居的豪邸也遭拆毀,赤派諸人便向西轉回鳳翔安身。

興化里廣廈如雲的風光已經過去,因為那座舉世獨一風流的長安城已變了廢墟,寫史的人很少再為它多添筆墨了,有些人卻仍在長安西面的鳳翔,悠悠地東望回憶中的繁華,與此生未竟的霸業。

前事紛擾,至此已一十八年。

這夜,李繼徽寬袍輕裝,設下便宴招待西旌的頭目王渡等三人,屋中四人只有李繼徽佩劍,此是慣例。屋外禁衛森嚴,並無洩密之虞。李繼徽此時已在中年,他做了大半輩子的節帥,而今仍領著靖難節度使的頭銜,只是靖難軍所鎮守的邠寧兩州早已失去。晚唐藩鎮爭地,往往先封了自家人地方軍銜,再去爭奪所屬州縣。從前,他這個靖難軍節度的封號,便也是義父擅自授與,他再將邠、寧搶到手中,終至名實相符。

儘管城池幾度轉手,他也已在關中留下了威名,但與王渡等江湖漢子相見時,仍如青年結交時脫畧,西旌諸人私下對他也不以軍銜稱呼。他初率西旌時是名小小軍將,眾人為防走漏風聲,在外稱他李公子,現今也還是叫他李公子。

這時王渡說道:「成都的蛛網探得,青派已得知李存勗蠢蠢欲動…」李繼徽道:「年前他不是弄了一方玉璽?稱帝怕就在一年之內。」

王渡道:「正是。目下青派在蜀宮做暗衛的頭領正遣人北上,似乎和這事有關,去處卻是不知。」

回書本頁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