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功能「收藏作家」上線啦!
HOT 閃亮星─肆夕耽美稿件大募集

婆羅篇 第二節 嘉應州

        文良不經意回想自己何時有了長工?但思緒一來,後腦卻痛了起來,一時混沌之間,模糊的人像、背景大批的飛進我的腦海裡。

        一陣迷惘之後,文良了解到自己現在的身體是何人?看來真是莫名其妙的穿越了……

        在漢末到明清期間,新舊政權一再交替的時候,飽受戰亂的人民與失利的地主政商權要,大多會逃亡海外。因為中國地緣的周邊關係,東南亞變成華族移民的避居之地,這就是中國史詩級的“下南洋”。

        “下南洋”在台灣、廣東、褔建區域亦稱“過番”,指的是去南洋一帶海域群島找生計。

        華族履次大舉外移南洋,主要有三個主因:第一是受天災及戰火所害;第二是由於食糧、政變的原因;第三是因為百姓想追求更好的生活。

        “閩廣人稠地狹,田園不足於耕,望海謀生”當時褔廣一帶生活較為艱困,地少人多,人民生存困難。

        由於謀取生計、躲災避禍,近八百萬華族大舉出海,往南洋求存。清朝統治初期,大批的抗清敗退明軍餘部,以及明朝遺民,受難人民,導致移民南洋的高潮。

        當時因為廣東人經商良好,所以受到南洋多數酋長的歡迎。因為有歐洲人在南洋禍害,當地人也從褔廣區域招引民營武力團練,保護領地。

        現在佔據的前身就叫羅芳,出生於西元一七三八年,父親名叫羅啟隆,母親楊氏,他母親生了兄弟三人,即羅芳、羅葵、羅台三子,他是老大。原本居住於嘉應州石扇堡,少時讀書練武,有閒暇的時候,就幫忙家裡耕田放牧。

        羅芳參加當地的童試,考中了秀才,然後又想繼續往上拚個舉人的名聲,於是持續考了鄉試,可惜的是,第一次沒中,於是寒窗苦讀,第二次要考舉人時,都已經三十多歲了。這次鄉試,依然沒中舉,羅芳只能先學會點糊口的本事,所以,在老家開始當起教書先生,靠著微薄的學費,讓自己勉強度日。

        堡口有神壇一座,枌榆鎮撫,桑梓屏藩,形勢最勝。有人觀此形勝,便謂此處必產異人,將來功名事業必高出尋常萬萬者。

        羅芳生而虎頭燕頷,龍肫虯髯,長耳方口。雖然長不滿五尺,然好讀書,胸中常懷大志。量寬洪,喜怒不形于色。且多才多藝。壯遊交,為眾所尊。

        在此時期,反清天地會成員潛伏民間,鄭成功、朱一貴與林爽文佔據台灣之事,常為地方人仕津津樂道。羅芳曾為此攘臂奮然道:「大丈夫安能日處異族威淫之下,侷促如轅下駒哉。行當浮海外洋,覓一片乾淨土,為我漢族男兒吐氣也。」

        南洋一帶的婆羅洲採金,是當時東南沿海百姓非常嚮往的,傳說婆羅島是黃金遍地,隨便在小河裡洗洗一雙草鞋,就會不小心撈到小金塊,最有名的地方就是。這對羅芳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不說在那裡,還有許多一樣說著客家方言的鄰近鄉民。

        乾隆三十七年(西元一七七二年),已是三十五歲的羅芳,決定下南洋謀生。

        羅芳號召一百六十名親友,雇了一名嚮導,搭乘紅色的「大雞眼」民船,從廣東虎門出發前往婆羅洲「金山」坤甸。

        一行人乘船途經瓊崖(海南島)、西沙、呂宋(菲律賓),最終在四十多天後,在五月炎熱陽光下,到達目的地—現屬印尼的婆羅洲島(世界第三大島)西岸。

        這時候的婆羅洲島,分屬二十多個大大小小的馬來族蘇丹管轄。

        羅芳看到當地山明水秀的美景,提筆寫下《遊金山賦》:

        「蓋聞金山之勝地,時懷仰止之私衷。地雖屬蠻夷之域,界仍居南海之中。歲值壬辰,節界應鍾。登舟自虎門而出,南征之馬首是東。攜手偕行,親朋百衆;同舟共濟,色相皆空。予自忖曰:既從虎門而出,定直達乎龍宮   。無何遠望長天,覺宇宙之無盡;下臨無地,想雲路之可通。」

        羅芳由桑伯斯(三發)登陸,見「長林豐草,廣裘無垠。」便闢地而居。

        桑伯斯位於西婆羅洲島北端的沿海地區,東邊是孟加影和砂拉越州古晉區域,南方是山口洋區域,西邊面臨納圖納海,而北方則是砂拉越州。

回書本頁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