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功能「收藏作家」上線啦!
HOT 閃亮星─肆夕耽美稿件大募集

苏格拉底申辩篇1-13局庭审分析

苏格拉底票54vs46——开局

标注:通过上段陈述能够看出苏格拉底的明智之处,首先他注意力放在了对他的控词上,然后有个感觉这“不是我”。接着他把那些对他的控诉定为是对他的攻击。此时听审席的观众是听众,他们没有帮助苏格拉底的义务;听审席只是辨别对错,谁的话有说服力会支持谁。

特别注意!这跟事实是无关的,主要看答辩双方谁的演讲口才好,谁能赢得更多法庭听众的支持,过三分之二的支持率就算赢家。苏格拉底的辩诉对话与事实无关,要讲事实的话、双方都有依据;如果都有依据、就看谁更有说服力,谁能赢得法官听众席的支持率,从而赢得这场官司。需要清楚的是:苏格拉底现在在庭上在为自己辩护,辩赢了、无罪释放,辩输了、有可能会死。所以他要极力为自己辩护赢得法官和听众席的支持,从而赢得这场判决;否则,他将要被判为有罪。苏格拉底的《申辩篇》主要记载了他的答辩,包含了他的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充分的显出了苏格拉底智慧的高度。苏格拉底在哲学届可以说是泰斗极人物,他的学生也很显赫。《申辩篇》最大财富是苏格拉底的语言技巧、思维方式、以及他自己对庭审局势的把握。申辩篇其中有很多亮点是隐藏起来了,你不辨析的分析剧情就根本看不出来它的亮点。我看到的是:苏格拉底语言技巧的运用是最高的。这场对苏格拉底的庭审局势像是心电图曲线,忽高忽低、时而被告占主动、时而原告占主动,它的局势在不停的变换。原告一群控告苏格拉底的人,他们的目的是苏格拉底“必须死”。被告就是苏格拉底本人了,他面对的局势很复杂,庭审如果是公平公正的倒还好、关键是雅典人对他是否带着愤怒。如果雅典人本身就恨苏格拉底,他辩的再好也等于零,法官和听众席都是雅典人、人家不投你票最后也得输。现在原告被告都有一张牌,那就是“嘴”,看谁的演说更能打动法官和听众席,从而赢得支持率。原告被告只要赢得三分之二的支持率,就算赢家。如果这是场战争的话、两边的武器就是一张嘴的较量,你的演说是否能带动法庭听众席这是生死的关键。当然,苏格拉底只有一张嘴,他面对的是一群嘴。

就是说:即使那些人对苏格拉底的控告是真的,只要苏格拉底能在法庭赢得听众席和法官的支持,他就能赢。

苏格拉底很聪明,对他的控诉他首先进行全盘否定说“那不是我”,不管对方说的是真还是假全然否定,然后转过来开始指责控诉他的人。

前面开头只是一个陈述,控诉内容肯定苏格拉底听过了,他把辨别的对象交给听众席和法官,这很巧妙!本来听众和法官只是从控辩中识别谁说的有理,谁的说法能站住脚,从而支持或和反对。不过,最后听审席和法官会进行举手表,然后定罪。主要是看控诉双方,谁能说服更多听众支持他的观点。第一,苏格拉底和他对手的演讲能力是胜败的关键,等于是:谁口才好,谁就是赢家。不过这里还有一些复杂,比方雅典人对苏格拉底是否仇恨,假如雅典人仇恨苏格拉底,那他即使口才再好都要被定罪。庭审跟辩论不一样,辩论的评判人员会对答辩双方进行打分,点评优劣点,庭审是看支持率的。注意!此处只针对苏格拉底《申辩篇》而言。

注意:他在陈述中把对自己的控词定性“那不是我”,然后指责那些控诉他的人;最重要是把裁判权扔给听众和法官,苏格拉底对所有人说:你们对他们对我的指控有何感想?

苏格拉底也不指望他们的回答,只是抛个疑问给他们。这样做能赢得一定的支持率,还能让法官和听众席对原告形成新的认识,这样对苏格拉底是有利的。票苏54vs46票,领先。

56vs44——(第二局)

标注:看见没?前面已经解释过了,这场审判是:看谁更有口才,谁能说服法官和听众席就能赢得更多支持,所以口才定成败(除非雅典人仇恨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这人不光口才好,他智慧也很高,善于思考喜欢求知,关键他爱真理、不停的在探索。

注意看,苏格拉底始终把对手的控诉定义为“谎言”,他说:原告对我的控词我反对,因为“那不是我”。接下来苏格拉底提出了一个事实,“在他们这些谎言中,最让我吃惊的是:我是说他们、告诉你们,要小心谨慎;不要被我的花言巧语欺骗。”

这句最不好理解,我拿过来申辩篇时、这里标点没标好,使我连句子都读不通。这点号“、”是我加。

上面这句其实没反应出苏格拉底什么,苏格拉底拿这句来指责对手的不是,目的是为自己拉选票。

这句另外反应出了一些问题:原告确实认为苏格拉底口才很厉害,所以给法官和听众席提了个醒,此处也表明苏格拉底在当时的雅典已经是“舌辩群雄了”。我们知道他是哲学大师,但是,你不知道在当时的雅典他的口才已经很厉害。

苏格拉底指责控诉他的那些人做法无耻!就是那句“你们要小心苏格拉底,他能把白的能说成黑的”,我们不得不承认苏格拉底有这个能力!苏56vs44票

57v43——(第三局)

注意看:苏格拉底把他的口才定义成是自己的“缺陷”,他口才已经很高了,他却说No、No、No,这反而是我不如人的地方。接下来他说:每当我一开口展现我的缺陷时,原告他们就必定有所察觉。

这段话苏格拉底太精明,假如法官和听众席紧盯他的辩词,他赢的把握不大,所以此时苏格拉底采用了软化。

怎么软化??——前面已经知道他口才厉害,所以肯定认真仔细听他答辩,这样做是为抓住他把柄定罪。等于法官听从了原告的提醒,谨慎的在听苏格拉底答辩,从陪审团、从法官、从听众席、直到原告,都在仔细抓苏格拉底把柄。这样庭审进行下去明显法庭局势对苏格拉底很不利,他如果无法说服法官和听众席,肯定会被定为有罪,结果是苏格拉底死罪成立;所以他开始软化。

怎么软化??

我来试答一下看看情况,苏格拉底说:原告说我口才厉害?其实那是我的缺陷,就是我不如人的地方。原告说我口才厉害!我不会打铁,他们说我厉害!我不会织布,他们说我厉害,雅典小朋友的问题我都答不上来。苏格拉底说:哎,那是我的缺陷,是我不如人的地方。

只有这样,才能化解整个法庭对苏格拉底的警觉。原告说苏格拉底口才很厉害,提醒法官和听众席认真听,稍不留意就被他给带跑了。听过苏格拉底回答后,大家觉得也没什么嘛,哪有原告说的那么厉害!所以在接下来的申辩中苏格拉底就宽松了,不再有人紧盯着他的把柄。

从法庭局势来看,此时苏格拉底比较宽松,对他答辩有利,也成功赢得了话语权;本来整个法庭对他的答辩是轻看的,就是忽视的,因为他老是不谈现在谈以前(局势在变化)。

这场辩论中有一个主轴,苏格拉底紧抓“那不是我”作为核心,主要指责对原告的不是,这样做能降低法庭对原告控词的信任度。苏格拉底如果不这样做他立刻就会输,那样结果是:苏格拉底死。为什么原告专门盯着苏格拉底的现在呢??因为谈现在足以让他败下阵来,而谈从前、苏格拉底结果是:有过犯,不定罪。顶多法庭给他个警告就完事了!后果没有那么严重。所以,原告控词核心指苏格拉底现在的事,而苏格拉底知道谈现在他必死、他不谈现在谈以前。就是:把当前最大的威胁淡化,把从前最小的伤害夸大,这是苏格拉底的辩论策略。

举个例子:原告说苏格拉底,你昨天去商场买了本书!苏格拉底说:那不是我,我是去买酱油的。苏格拉底的策略:不管原告指控是真是假有理没理,我全部采取否定,反过来指责挖苦控诉人,这样使得苏格拉底在法庭慢慢赢得主动权和支持率。

最后有一个结果,前提是雅典人在不仇恨苏格拉底的情况下:苏格拉底赢了,他无罪释放。如果雅典人仇恨苏格拉底,他口才再好都要被定罪,要么关押、要么流放、要么死刑。

其实苏格拉底说了谎,只不过法官和听众没有察觉到,他的法庭辩论、是为了赢得支持率,只要支持率过三分之二就算胜诉。票苏57vs43票

58vs42——(第四局)

标注:已经说过了,这是法庭辩论,不见得所说内容是真的,内容真假也不重要,关键看谁的答辩更能赢得听审席和法官的支持。这段首先非常诚恳,苏格拉底说:我不像他们,字字句句都经过了精心安排,我绝不像他们那样!我的话语与论证都是想到哪就说到哪,因为我肯定那是真的。

苏格拉底票58vs42票,略微领先。

59vs41——(第五局)

标注:这段话基本是事实,原告要一心定他罪是真的,至于原告的答辩是否精心安排?有两点:第一,苏格拉底确实很难对付,他口才太好了,怎么驳都驳不倒;这样使得苏格拉底赢得了法庭的主动权,此时原告确实是步步小心。要知道控告苏格拉底的不是三五个人,是一群人,他们都想要苏格拉底死。第二,原告辩词是否精心安排对苏格拉底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提高他话语的认同度,就是说让庭审中的所有人都认为他说的是对的。这样苏格拉底才能赢得支持率,从而赢得胜诉;关键还是看演讲口才能不能打动法官和听众席,这是苏格拉底生死的关键。不要以为说苏格拉底口才好就肯定赢,那不一定;重点是原告对他的指控词也是致命的,相对来说、苏格拉底只要答辩的好、支持率上去也能赢。你看我给他打的分,这分数不是乱打的,是根据苏格拉底的陈诉对法庭参与者的带动性、认同度所打的。分数的变化表示了庭审局势的变化,它指着原告被告的厉害关系。显然一开始苏格拉底的票数是缓慢增长的,说明法庭的人包括法官、陪审团、听众席靠向他,这跟他的答辩和演说技巧选择策略都息息相关。

现在苏格拉底票59vs41票,领先。

60vs40——(第六局)

标注:这里显示了几个信息,看来雅典人对苏格拉底是讨厌的,为什么讨厌他呢??这跟苏格拉底做学问的方式有关。苏格拉底爱真理,他又喜欢探索,所以没事就到城门口、集市上、人多的地方找那些自认为聪明的人去辩论,结果辩来辩去、苏格拉底发现那些人并不比他聪明。就这样他得罪了很多雅典本地人,你看!这些控告苏格拉底的就是那些人。

显然雅典有一些人对苏格拉底是讨厌的,就这样苏格拉底慢慢在雅典的知名度居高不下,那些被他辩倒的人生气、嫉妒、这是他惹官司的原因。

这样看来:苏格拉底在雅典上流人中是被骂的最多的,一般人对他还是比较尊敬,只是觉得他怪。感觉捉摸不透。

在这段陈述中他不冷不热的提醒了法庭所有人,辩论策略是不温不火中肯、打感情牌,最好让法庭所有人都同情他,这也是庭辩演说策略的一个技巧,目的还是赢得支持率。票苏60vs40票,领先。法庭参与者对苏格拉底的辩护有一点失去耐心。

62vs38——(第七局)

标注:通过上面苏格拉底的陈述来看,显然骂他的人很多,而且骂的这些人都是当时雅典知名的人。在这里苏格拉底很聪明!他提到了“阿倪托斯”这个人对他的控告,这里也有个庭辩策略:虽然苏格拉底说:阿倪托斯的诬陷对他伤害大,但远没有早期以前的某人对他污蔑大。在这里,苏格拉底把最危险的对象进行了贬低、拿了以前的一个人进行主要针对,这是个幌子;就是苏格拉底想淡化法庭参与者以及原告对当前指控的重视程度,苏格拉底知道,讲现在必死,所以把重点拉到以前。就是说苏格拉底把最致命的指控威胁先绕开,然后把以前最无力的威胁捧高高的,这样能降低致命威胁的伤害程度。假如有100%伤害打来,我先去迎10%的伤害,转过来100%至少降低7%,我再想办法回击。

你没发现问题吗?这是在庭审,早期污蔑那个人很可能已经不在了,就算在、也没那心思了。其实阿倪托斯才是苏格拉底当前最大的威胁,只不过他必须把这个威胁说成不算什么。

比方:几年前恨你的人用针扎了你一下,现在有个恨你的人拿的是刀,从辩论的角度你肯定要说:这刀不算什么,那谁谁扎了我一针差点要了我的命。其实要命的是刀,只不过这刀子还没扎,拿刀的人听了你的说法后会反思,嗯?这刀杀不了他、我下次拿根针杀也不迟。实质上扎针的已经过去了,是以前式、没伤害了,而拿刀的是现在式、伤害就在眼前。这是辩论策略!此时苏格拉底票数明显远超了原告,以62vs38票居决胜优势,表示法官、陪审团、听众席把重点关注到了他指的以前,也表示他的策略:避开现在、谈以前是成功的。苏62vs38票,领先。

64vs36——(第八局)

标注:这里提示了几个问题;第一,对苏格拉底的讨论一直都存在,而且已经隔代了、就是爷爷辈讨论苏格拉底、到了儿子辈、孙子辈这一代都还在讨论他。等于说:说苏格拉底坏话的那些人啥时候说的?都无从考察了,只是有那个说法还在一些人的记忆里,有说法没根据。

这里苏格拉底也是一个辩论策略,先模糊庭审员的视野,让他别把注意力集中在当前这个控告上,也模糊听众席把眼光放在早期的污蔑。这样会形成一个对比,拿早期污蔑跟现在这个污蔑进行比较,这样使得陪审团会考虑当前这个指控有没有进行下去的必要性??

苏格拉底的任务只需把以前的污蔑夸大,越大越好,这样显的当前的控告意义不大。他这一招很厉害,使得陪审团、法官、听众席包括原告,他们会有一个自问??说:这个案子还有没有进行下去的必要??明显不算事嘛!

嗯嗯,看见没?苏格拉底不光是用演说打动陪审团,重要的是他语言技巧的转换,这样把审判局势牵住,时时掌握在自己手中。跟下象棋一样,苏格拉底能看到“势”,又能左右势,就凭一张嘴做成。

前面已经说了,原告被告都有一个武器,那就是“一张嘴”,手里的牌看你通过嘴怎么打出去。别看这场庭审是用嘴完成的,它背后隐藏的是苏格拉底的智慧。苏格拉底不光智慧高,语言天赋也极高!票数苏64vs36票,领先。

66vs34——(第九居)

标注:上面的陈述提示庄严性,表示我认真的申辩将在下面展开,这个苏格拉底的陈述申辩内容真假不重要,重点看他对当前指控怎么把握。毕竟现在的指控才是他的威胁,以前的污蔑已经过去了,跟现在的苏格拉底没啥事。他的提议是合理的,讲为什么现在会有人控告他,但是这也是个策略、不管以前污蔑的经过是谁说的,不重要;只要把现在的焦点放在以前就好,这对苏格拉底有利。就是对当前的控诉还是坚持“那不是我”,把当前的威胁转移到以前。

策略还是:把现在最大的威胁淡化,把以前最小的伤害夸大。

把现在的焦点转移到以前,这样陪审团目光就不会盯在苏格拉底身上,而是盯在以前那些事上。总之心里还是会进行比较,拿以前比现在,以前的事只是听说、最有发言权的还是苏格拉底本人。此时苏格拉底策略的成功为他增加了支持率,以66vs34票,领先。

67vs33——(第十局)

标注:与前面的推论差不多一致,上面苏格拉底说的有些是实情,有些呢是拐着弯再说;苏格拉底经常把问题抛给法官和听众席,让他们作答再由他们辩论,此时苏格拉底成了旁观者。

这样作一方面能澄清自己说的话,也能把焦点从他身上转移到“话”上。

假如观众席有人提出苏格拉底说了什么话并讲出来,苏格拉底有两个策略:第一,你们大家讨论一下,看看说的对不对??……第二,我没说。

苏格拉底他的主轴一条线不变“那不是我”,然后再指责说这话的人,被指责者没有充分的理由解答就会失信,然后失信人的话就会被讨论一遍对还是不对?这样在下次提问或发言上这个人的信任度就降低一点,他也会小心的答辩了。如果他不认真思考拿出有力控词,法庭很可能当庭撤销对苏格拉底的指控,从而无罪释放他。现在票数苏67vs33票,领先。

68vs32——(第十一局)

标注:前面苏格拉底讲他“拿薪水”的事是个铺垫,像是在给法庭讲关于他拿薪水的故事,更像是在讲有关他的事。当然,这确实是发生在苏格拉底身上的,没错;但是他此时这个做法:第一是在拖延时间,第二、他目的是用语言表达打动陪审团和法官,使这些人专心听他讲。这对接下来展开什么话题至关重要,比方:他可以用现在的指控作为开场白,但是他用现在的指控作下一步的话题会使他面对当前的指控,会被定罪。假如苏格拉底选择以前的污蔑作为开场,就避开了当前指控的直接威胁。他是把重点放在以前的事上,用这个话题作为下一步的开场。这样对苏格拉底没有直接伤害,伤害来自现在。增加那1票表示法庭参与者对他讲的“拿薪水”有兴趣。

票数:苏68v32票,领先。

67vs33——(第十二局)

标注:通过上面苏格拉底的陈述有一个突出点,他想用“凯瑞丰”这件事提高人们对他话的可信度,显然此时苏格拉底的申诉已经被大家不采纳,觉得的他有点烦!太啰嗦,已经失去对他说话的兴趣了。陪审团这样的情绪对苏格拉底很不利,法庭如果都不愿听他的申辩、那他就是失败了。整个法庭除了原告不想听他辩论外、那谁支持他呢?谁给他投票??法官和听众席要给双方投票的,别忘了、三分之二的支持率算胜诉。苏格拉底是输不起的,输了有可能没命。

所以,他用“凯瑞丰问”这件事提高他话语的可信度,证明这是真的、有人能佐证,凯瑞丰的弟弟就在法庭。

此时凯瑞丰的弟弟能为这件事佐证,那苏格拉底就捞大了,在接下来庭审中他就能掌握局势的主动。现在他是被动,法庭对他都没耐心听他说话了,很被动。这也指明一个问题,原告也很厉害!能尖锐的指出苏格拉底错的一面,使得局势倒向他们,别以为说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原告指出苏格拉底的错误,不是指他说的那些事,而是指苏格拉底、老把现在的控诉转而不答只说以前。苏格拉底这样的申辩拖延时间、他避重就轻太明显;另外这样使得当前的控告无法进行。

虽然苏格拉底作为辩护人有权为自己进行辩护,但是他选择的事件目标都指向以前,法庭又不能剥夺他为自己辩护的权利、你可以尽情选择辩护内容、我可以不采纳。但是,法庭必须完整的听完苏格拉底的辩护。

这场庭审对每一位参与者都是煎熬,苏格拉底喋喋不休的老拿以前说事让人厌倦,庭审现场出现了很多参与者都打起瞌睡来了。现在苏格拉底需要一个激励,把所有听众从靡靡之音中惊吓起来,要不然都要睡着了。

欢迎阅读,我是何永旗弟兄;下篇14-29完结待续。

邮箱:dali265@163.com

gmail   heyongqi0913@gmail.com

回書本頁訂購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