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功能「收藏作家」上線啦!
HOT 閃亮星─肆夕耽美稿件大募集

黃斗乃 探源(一) 震撼全台的道光六年

這篇習作,最早是想寫苗栗南庄的「黃斗乃」事件。但是綜觀到光六年的動亂,由彰化、李通與黃潤文因偷到豬隻引起的衝突,到最後演變成震動全台的閩客械鬥。

這場大亂中,可以寫得題材很多:

原只想造謠打劫,卻掀起大亂的李通

在苗栗、後攏支解活人、生剮人心的巫巧三

在噶瑪蘭(台北到宜蘭)逞凶,卻不敵病魔的吳鄭成

流竄大甲各地,四處點火,實際串起這場動亂的、黃源、陳茂盛等人

帶領賽夏族人,保護粵庄的黃斗乃

在嘉義帶領官兵奮戰的王衍慶

以及帶領援軍,搶灘鹿港的孫爾準……

都是寫作的好材料。

所以決定先完整分析道光六年的事件,設下時間軸,再一一由小說的手法來完成個別的故事。

先說明一下當時的背景與事件

台灣在道光年間,深陷於族群對抗的泥沼之中,尤其是閩南族裔與粵籍客家之間的械鬥。後世的俗諺「三年一小亂,五年一大亂」,並非誇張的說法。

依據閩浙總督、孫爾準   道光六年七月三日的奏摺所說:

這場動亂的導火線,起自於道光六年四月初五。在彰化縣、西螺堡(今日、雲林、西螺鎮)的粵籍人士、李通、李自,偷盜同是粵籍的黃文潤豬隻。黃文潤於是前往李通庄內搜臧,引起李通不滿,於是糾眾群鬥,過程中出現二位死者都是閔人。

於是分類械鬥的流言傳播,最早是在彰化-嘉義間,出現一到二百人的閩人匪徒集團四處打劫,流串嘉義與彰化之間。到了四月二十二日,嘉義的粵庄已全數被毀,倖免之粵籍難民,聚集在大埔心(今日嘉義、大浦,當時有原住民、番屯兵駐守)固守。

同時北部的粵籍人士也聚集反擊,五月初九粵人攻破中港(台中、中港),殘殺不下數百人。二十二、二十三日又攻擊竹塹(新竹、當時淡水廳所在)。自此閩、粵各自集結械鬥,六月初九到二十二日,台灣北部已有一百多庄被毀。

(為恭報抵台日期並查辦北路械鬥情勢)

(閩浙總督   孫爾準   道光六年七月三日   上奏)

(清宮奏摺檔台灣史料)

由此可知,這場動亂由道光六年四月,一直延續到了道光六年七月初為最高峰。

期間官府處理不力,直到閩浙總督、孫爾準在六月二十六日帶兵登陸鹿仔港(彰化、鹿港)後,整體局勢才逐步獲得控制。

但是官府對這樣的情勢,也不是全無預感的。

在前一年的七月,孫爾準的前任、趙慎畛就上奏清鄉預防。

依據閩浙總督、趙慎畛   道光五年七月奏摺所說:

竊照台灣孤懸海外,民無土著,俗本輕浮,素有內地遊民偷越私渡~

一遇雀角微嫌,該遊民等即乘機附和,助勢逞凶,小則釀成械鬥,大則謀為不軌~

然欲查逐遊民,莫善于清庄一法~

(為查辦台灣清庄緝私各事宜恭摺奏聞仰祈聖鑒事)

(閩浙總督   趙慎畛   道光五年七月   上奏)

(清宮奏摺檔台灣史料)

由這粉資料所見,在道光五年時,台灣社會已充滿緊張氣息。然而由於趙慎畛在隔年年出於任內暴斃。估計清庄的提案,並沒有被認真執行。

整個事件到了九月,已經大致平息。到了九月二十九日,孫爾準已請示可調回內地援軍共五千二百名等。觀其官府與軍隊的行動,是由鹿仔港登陸後,逐步往北鎮壓維安,再進一步深入內地進行清剿。各地的災害與情況,也陸續整理出來。

首先,當時的嘉義縣知縣、王衍慶,在事件初期親率兵隊禦敵,殺匪三十餘人,王衍慶自己也手刃二名賊人。其英勇作戰,被認為是阻止這場動亂沒有往南蔓延的主因。在事件過後,王衍慶於道光九年升任台灣府知府。

原來的事主與加害人,黃文潤與李通也逮捕到案。確認了是李通盜竊豬隻,被黃文潤搜索後夾怨報復。於是散佈閩粵分類械鬥謠言,並自製白布黑邊旗,糾夥五十餘人,自十八日到二十九日間焚搶粵庄十餘處,最後掀起這場大亂。判決是黃文潤並無犯法,無罪釋放。李通斬立決,傳首梟示。

(為拏獲造謠焚搶之首要各犯並夥黨多名分別審辦事)

(閩浙總督   孫爾準   道光六年七月十七日   上奏)

(清宮奏摺檔台灣史料)

在台灣中北部,則有粵人、巫巧三、嚴阿二等,與另一名粵籍人士、羅弗生共組「兄弟會」、又稱為「同年會」,以巫巧三為會首。其組織性的集團,也被認為是這場動亂能迅速擴散的主因之一。

其集團先後襲擊蘆竹濫(苗栗、蘆竹湳),南港(新竹、香山),中港(苗栗、竹南),後壠(苗栗、後龍)等處。尤其已在後壠地區,綁架素有嫌隙的泉州人朱雄、趙紅二人。將其綁於樹上,斬斷其手足後,剖腹挖心病斬首最為令人髮指。

而閩籍方面,台灣中部有黃源率眾攻擊吞霄(苗栗、通霄)。

陳茂盛招募集團,在大甲到竹塹一帶游擊打劫。

北部則有吳鄭成在噶瑪蘭(台北、宜蘭)一帶橫行逞凶,致使粵籍人士逃入艋舺(台北、萬華)與新庄(台北、新莊)。

(為審明淡水械鬥會匪及噶瑪蘭搶奪匪犯分別定讞事)

(閩浙總督   孫爾準   道光六年十月二十日   上奏)

(清宮奏摺檔台灣史料)

實際受害者,一直沒有正確的數字。官府對於後續認罪的標準,並沒有因為省籍而有所偏頗。在道光六年十月二十日的奏摺內,審定因殺害人命而判死刑的有123人。若估算在清鄉與交戰中死亡的人數,全體遇害者應是數倍於斯。

此外在各地,都有粵籍或閩籍的農莊,庇護不同省籍難民的案例。

黃斗乃事件的背景,雖然是發生在這次動亂之中,在苗栗、三灣地區與粵籍集團連動的一部份。但是對於苗栗南庄當地的開發,漢族與賽夏族群之間的關係,甚至後續的發展引響而言,遠超過了道光六年的動亂本身。

回書本頁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