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功能「收藏作家」上線啦!
HOT 閃亮星─肆夕耽美稿件大募集

以色列——承載著600萬人2000多年來的思念

我其實最一開始是不喜歡以色列的,很不喜歡(並不是反猶主義,而是覺得一個被歧視、迫害多年的民族,怎麼可以對巴勒斯坦人做出一樣的事呢?)一直到了最近看了「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非常推薦大家去看,不過要做好淚水止不住的準備)終於能夠理解以色列為什麼緊咬德意志不放,以及為什麼迫害巴勒斯坦人,其實是怕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安身之處又被奪走(這並不代表我「支持」以色列政府的作為,僅僅是「理解」)

以色列主體民族是猶太人,名義上首都耶路撒冷(實際上是特拉維夫)。以猶太人為主體的猶太王國在西元前587年就被兩河流域的新巴比倫滅了,所有耶路撒冷居民被押送到巴比倫城。之後又被波斯、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統治。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西元132年,猶太人策畫了革命,最後失敗,羅馬皇帝下令驅逐所有猶太人。自此,猶太人開始散布到世界各地。

猶太人在各地身為少數民族中的少數民族,受到了普遍性的歧視。中世紀歐洲出現了一個接納猶太人的大國,就是我們偉大的、遼闊的大波蘭啦(對不起,波蘭球粉絲的例行發作......)。於是,波蘭境內的猶太人相較之下比其他國家多了許多,並聚集在了克拉科夫。當時的猶太人應該怎麼想也想不到在1795波蘭–立陶宛聯合大公國滅亡,一戰波蘭復國後又在二戰被瓜分。大德意志國(納粹德國)在1939年佔領波蘭西半部之後,開始迫害猶太人,最後統計在二戰期間被納粹屠殺的猶太人高達600萬人,接近台北市+新北市的人口!

早在一戰後英國託管巴勒斯坦地區,就將其切割成猶太區和阿拉伯區。二戰後由於猶太大屠殺的影響,巴勒斯坦的猶太人數暴增,開始與阿拉伯人衝突。英國不想管這件事便結束託管,改由聯合國181號決議接手。那項決議原本立意是好的,阿拉伯人卻無法接受,引爆第一次的中東戰爭。之後雙方互看不順眼又打了兩次,阿拉伯國家卻3次都被以色列(美國)打敗,在這個期間以色列也不斷驅逐巴勒斯坦人,讓境內3/4人口都是猶太人,並強勢宣布立耶路撒冷為首都(耶路撒冷也是伊斯蘭教聖地)。三次中東戰爭之後雙方就沒再發動大規模戰爭,但是持續著零星的衝突。

以色列國歌הַתִּקְוָה(希望)於2004年被正式採用,原詞是由加利西亞(今波蘭南部及烏克蘭西部)詩人納夫塔里·赫爾茨·伊姆貝爾於1878年所作。1948年山姆·柯亨改編羅馬尼亞傳統民謠,與伊姆貝爾的施合成一首歌時歌詞稍作了修改,改成要再錫安那裏建立一個自由的國家。歌詞第一句עוד   לא   אבדה   תקותנו(我們的希望從未失去)和波蘭國歌裏第一句Jeszcze   Polska   nie   zginęła(波蘭從未輸掉)極為相似,可以看出兩國的民族主義都十分的高昂,以及兩個民族之間歷史上的友好。

整首歌以小調寫成,聽起來十分的哀戚,我認為了這代表了2000年的流浪以及遇上大屠殺心中的壓抑及哀傷。不過在曲調中除了也有給人希望的感覺,歌詞內也是仍存在著希望,我相信這唯有猶太人極為高昂的民族主義才能寫出這樣的歌詞、這樣的曲調。我聽完之後也忍不住為這個民族而哀傷,卻也讓我相信這個民族是無論如何都不會被打倒的,因為有著極強烈的向心力!

合作則生,不合作則亡!!!

回書本頁

猜你有興趣的書

人文科普
負面情緒和人生高潮 如夢如幻
現代人有很多壓力和負面情緒,試想,有多少人很開心的過"每一天 ...
人文科普
公孫夜譚 公孫策
公孫策預訂以3年時間講完1001個故事,也就是每周五個故事, ...
人文科普
說故事的人 路人甲/小龜的家
敘述時代背景所產生的種種,直到某一天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