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功能「收藏作家」上線啦!
HOT 閃亮星─肆夕耽美稿件大募集

香蔥屋結語二與極端氣候有關4/5

    香蔥屋結語二與極端氣候有關4/5

以洲別論,非洲是僅次於亞洲的世界第二大洲。

世界國家面積排行前七大分別是:俄國、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洲、印度,印度排第七位。

之所以要在這裡提及非與印兩地,是為了提醒一件事,倘若我們窮盡辦法要緩解地球極端氣候時,卻遺漏這兩大區域,會使整個績效大打折扣。

非洲有一大半地區的土壤已經退化,終年旱澇成災,民眾長期陷入貧窮與饑饉無力自救,而印度若繼續乾燥不雨,地表、地下水乾涸,也會迫使百姓生活更加窮困,若到2030年印度有五億人口無水可飲用,非洲有幾億人口又飢又渴,這些人勢必會往周邊國家遷移,屆時將造成這些國家社會經濟的雙重壓力,與其如此,何不想辦法讓這些印非人留在自己家鄉安居樂業,不必遷徙他國呢?

所以無論是為了解決地球暖化,還是基於人道立場,以公益力量幫助這兩個地區已是必要的途徑。

然而要復育天然森林、人造森林或者農耕與造林共存(有林木含住水氣滋潤附近空氣及土壤,才能把農作種活),都需要非常專業的技術,如果沒有各國企業界和慈善團體的投入,並聘請專業技術人士<植林種糧>,此事難以完成。

在這裡順帶提兩件事,因這兩三年全球森林大火延燒不已,不管人造森林還是採林糧共存都應先處理好防火線,以防萬一。(如果防火線也是可以集雨水以供灌溉糧作的人工溪流,不知好不好?)

如果全球種植的樹木已超過1.3兆棵,被砍、燒森林已復育,各國加速綠能轉型,使得在某個時間點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下降,南北極冰圈、高原、山雪域冰層恢復原貌,天氣暖化不再反而開始變冷,又經科學偵測確實有必要把在世界各地的人造林砍掉一部分,讓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保持在正常值時,也會令人擔心樹林中已有野生動物棲息,又將造成新病毒釋出。

所以在四周都是防火線的情況下,多寬的範圍內較能避免野生動物在林內棲息呢?這就得請教生物專家了。

2032(壬子)年有可能是最後期限,如果在這年前不能把地球氣候控制下來,之後將進入惡性循環,到時即使花再多的力氣想改變都難了。

年輕人!你們的人生還很漫長,是有必要多花些時間關心相關議題,如果不知該如何跟老師同學詳細解說極端氣候的來龍去脈,不妨就請他們直接上網讀這篇文章吧!

也請學日、韓、英及其他各種外國語言的同學,把這篇文章(香蔥屋結語二與極端氣候有關的<完整版>,或只要<紙本版>和<補充版>兩版)翻譯成各國文字,寄給該國各大學學校,你們年齡相仿比較容易溝通,再用視訊討論看該如何攜手共同面對氣候異常一事,可以幾位同學一組,每人翻譯一小段就好,既不會太累也不佔時間,翻完後討論一下若沒有問題,就可以寄出去了,也請郵寄一份英文版給聯合國,同時讓聯合國知道:飲食份量概念及教導如何防疫病毒都得從學校教起才有效。

視訊討論需有重點,例如自己國內學校如何串聯去種樹、如何借助份量概念避免飲食浪費、如何調整購物習慣,以免過多的廢棄物增加地球負擔;而非洲印度(也包括中東和中南美洲)需要各國企業界及公益團體幫忙,所以你們也可以將翻成各國文字的文章,郵寄給該國你們心儀的偶像企業,像微軟比爾蓋茲、股神巴菲特、日本松下、韓國三星、台灣台積電張忠謀、鴻海郭台銘、義美、統一......等,或知名人物關心環保的李奧納多、熱心公益的安潔莉娜裘莉......,世界展望會、慈濟功德會......等。

在這裡有必要提一下中國,因為這幾年青康藏高原溶雪嚴重,2020年大量冰水沖向大河中下游,加上長達一個多月不停歇的大暴雨,導致有一半的面積遭受洪澇,一直到九月仍未停止;除了自然因素外,人為因素也是問題,中國有14億人口,卻建了45億間房子,每人平均擁有3間,一戶若以5口論約有2.8億戶,每戶可擁有16間房子,這是缺少公共安全政策下濫建造成,它的小水壩、公共設施不少是豆渣工程,一遇大水沖刷就崩毀,使得災害更加慘重,大雨過後陽光曝曬得留意傳染疾病的問題。

目前世界許多地方卻因空氣乾燥引發森林、工廠、民宅及各種火災,火災過後便是乾旱,因經焚燒使得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又會加速冰圈、雪域的溶冰及各地大暴雨,換言之,乾旱火災與暴雨融冰這兩種極端現象,是一體兩面而且互為因果關係,因此如果要減少暴雨淹水最好就是其他地區小心火燭,不要再有火燒森林、工廠、民宅......等事發生。

(ps:中國長江、黃河、珠江是世界上唯一的寫意文化區域,除此之外的其他地區都是寫實文化區域,有關寫意文化的三項特質,請看花舞小說內容及短文花舞補文)

因氣候變遷的關係,這兩三年台灣夏天較無颱風侵襲,但等氣候恢復正常後,夏天颱風會再出現,如果不趁現在趕緊處理好水土保持,等將來就會成為我們的大災難了。

全世界最愛炒房的是華人,包括中國、台灣、香港都是如此,在台灣有的建築商本身就是炒客,也有的是大資金的個體戶炒客或小資金的個體戶炒客,也有是那種親友組團或一堆貴婦組團的炒客團,這其中不乏是以找人頭作為掩護的操作行為,老實講我不相信找人頭代炒的事會查不出來,但炒房一事越來越烈,始終沒有退燒跡象,這不正表示其利潤很可觀,因此投入此行業的人越來越多的緣故----真是炒到民不聊生,實在令人好奇,台灣現在究竟有多少人在從事炒房,包括專職與兼職的?

(ps:很多國人喜歡把屋裡的牆面打掉讓空間變大,或改裝玻璃牆面,這樣做其實很危險,因台灣島地震頻繁,若發生地震,會降低對屋裡家人的安全保障,國人並沒有把建築安全觀念建立起來。)

因國家沒有良好的房屋政策,為了選票只好大蓋社會住宅安撫中下階層,媒體不知能不能幫忙算一算,目前台灣每一位國民可擁有幾間房子?我們的小家庭多,若以四口計算每戶又可擁有幾間房子?而我國的房屋政策內容為何?又該如何調整較合理呢?也應該找專家由北到南好好診斷一次,究竟哪些地方有濫墾濫建問題?趁颱風還沒回來前趕緊修補被破壞的土地,不然等颱風回來後再處理就太遲了。

在危險地帶多種樹是不錯,但不代表多種樹就可以避免土石流,只要大水一沖過連土帶樹石都會滑下坡,換句話說種樹不是防土石流萬無一失的策略,還是應該讓危險地方----例如:開採水泥附近的民眾遷到安全地方居住才是良策。

台灣早年很多是竹藤製傢俱,後因進口木材便宜就被打垮了,其實竹籐有輕盈涼爽特質,比較適合在天候炙熱的台灣生活中使用,且它的生長期短比起成長需數年,甚至幾十年的木材來說,能更快供應市場,在不便砍伐林木的當下,竹籐製品會是不錯的替代品,只要具有時尚設計感,很快就可以打進年輕人的流行領域裡。

在其他國家,應該可以找到類似竹藤類的材質,來代替木材製造傢俱吧;若有興趣,質感良好的二手木質傢俱也是不錯的選擇,這樣就可以少砍樹木了。

目前竹子已可以造紙與做成衛生紙了。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高會造成氣候暖化,但如果降至正常值以下又會造成氣溫下降,使得小冰河時期的來臨。

上個小冰河時期是在中國的明清時代,全球氣溫變低,台灣雖處亞熱帶,但在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期間,北部的雞籠山(基隆山)、陽明山及沿海山區經常下雪,連台灣西部平地也有雪,在1892~1893年冬天氣候十分酷寒,根據資料記載雲林崙背大雪,五穀豬羊多凍死,嘉義新港雪積數吋,六畜凍斃,新竹竹東大雪連下三日,平地積雪高丈餘;進入二十世紀後全球回暖,但仍比現在低。

1917年春北部大屯山降雪,淡水線還因此加開賞雪列車,台北於1900、1963有零下紀錄,台中於1963也測到平地有零下紀錄,但都沒有下雪,唯獨台中地面有結霜,現在每到夏天總是揮汗如雨、無比燠熱,實在無法想像當時在平地落下片片雪花的時節,是什麼情況?

小冰河時期氣溫低,也經常乾旱、雨澇相繼,農作不易生長而發生飢荒,所以不管是暖化或小冰河期都不利人類生存,因此我們只是要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調整到正常值,而不是要將它消滅,只有這樣才能讓地球村回到以前一年四季分明的年代----不僅有春暖花開、秋高氣爽,也有夏日的和風薰陶以及冬夜的寒氣凜冽。

而溫室氣體不只有二氧化碳而已,其他氣體的自然調節方法(符合自然非人工)可能會是什麼呢?

做個小整理:要在全球推行<一兆棵樹行動>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希望能利用人造森林(至於被燒毀的森林要如何進行復育,得請教專家了)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吸回森林裡,貯存起來,讓大地降溫,因溫度下降進而促使南北極冰圈及各地高山、原雪域,能恢復長年冰凍的原貌。

二是希望藉重森林的涵水功能,把已蒸騰到高空的巨量雲氣,在下雨過後保留在地表,滋潤土壤,甚至是回補地下水,如此才能減少目前在世界各地,不斷發生洪患暴雨(冬天是大暴雪,雨與雪都是雲層水氣凝結而成)的情形;土壤保有水分變得潮濕後,才可以種活各類農作以解決飢荒問題(如此就可以少種不利人體健康的基改食物)。

地球的總水量是<固定不變>的,有的已貯存在冰圈及雪域,有的已涵容在各地森林、水庫(待有充分水量,水力發電就能恢復正常)、河流、湖泊、沼澤、濕地......和地下水裡,天空裡的雲量自會變薄,到時世界各地的降雨(雪)量,就可以回到以往的正常狀態了,也因有了各種地表水的滋潤空氣,使得空氣不再乾燥,之後各地火災會趨向減少,整個地球村的氣候異常到此才算正式結束。

但要留意的是因經濟型樹種,像水果樹、咖啡、橡膠樹、棕櫚樹......等,通常樹矮、根淺、林蔭稀疏,在吸碳、涵容水源、保濕土壤......等各方面功能不強,對於減緩暖化作用有限,所以這1.3兆棵樹木應以當地原有的森林木為主,才能達成目標。

適量的吃珍惜食物

無論是畜牧業還是農業都會排放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這本是自然界正常現象,但現在會令人感到困擾,是因為這些溫排已超過自然界能承受的範圍。

畜牧業(包括牛羊豬雞鴨......等)的溫排占全球總量的14~22%,如果把它當成一個國家,那便是僅次於中國、美國後排在第三位。

牲畜中最為人詬病的是牛隻,一隻牛每天約排160~320公升的甲烷,全球有好幾億隻牛,一整年的總排就非常可觀,雖然目前已有讓牛隻減少從排氣、打嗝排出甲烷的飼料,但它依然無法改變83%森林面積被砍伐,是由於要擴展牧場及種植牲畜飼料的事實。

農業中的水稻以排沼氣為主(沼氣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燒後會排放二氧化碳、水及其它成分),玉米、小麥以排放氧化亞氮為主。

各國每年人均的肉品消耗量(含牛羊豬雞鴨魚......等)如何呢?

2007年:美國123.4公斤、澳洲118.1公斤、丹麥111.9公斤、紐西蘭109.7公斤、台灣76.9公斤、中國54公斤、韓國51公斤、馬來西亞48.5公斤、日本43.5公斤、菲律賓30.8公斤、泰國25.5公斤、印尼10.2公斤,這時台灣的人均食肉量已居亞洲之冠。

2011年台灣人均食肉量77.2公斤。

2013年美國120.2公斤、澳洲111.5公斤、俄國62.9公斤、中國58.2公斤、日本45.9公斤、台灣77.69公斤。

2018年台灣農委會數據每年人均食肉量77.7公斤。

這段期間因國際經濟力普遍提升,也相對提高了各國的人均食肉量。

歐美澳紐等國因多是平原地形畜牧業發達,所以傳統上的日常飲食以肉類為主是可以理解,但這是否合乎健康原則,得請教各國自己的營養師了,但台灣以農立國怎麼國人的食肉量卻年年高升,在2007年就以很大的差距超越日韓,成為亞洲第一名,以後也沒改變過;東西方消費者大量進食肉品是造成全球森林不斷被砍伐的原因之一

2005年大腸癌首次成為台灣十大癌症第一位,當年新增病例約一萬人,此後十餘年大腸癌年年蟬聯榜首,到了2016年新增病例已直逼2萬人,有醫師認為這跟國人無肉不歡及肥胖有關。

若要衡量肉品的目測法是:一份約為手掌大小厚一公分或中間三指的厚與寬,請自行檢視用肉的量,台灣肥胖人口也是有增無減,在這裡提醒儘量不要用激烈的斷食和生酮飲食來減肥,如果自己的身體已有某些病癥又沒有及早發現,很有可能在斷食或生酮飲食中,引起併發症(該如何安全減重,請看小說香蔥屋內容)。

台灣本是以米飯為主食,但這些年飲食觀念改變,使用量年年下滑,至今只剩每年人均45公斤,而麵粉年年上升,至今已超過米食為每年人均50公斤。

一般人對白米飯都存著錯誤觀念,總認為它是精緻食物會使血糖快速上升,但卻沒仔細深究一件事情,那就是吃白米飯時只要配熟蔬菜和豆魚肉蛋等蛋白質食物,就可降低它的升糖指數,所以請不要再汙名化白米飯了。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攝取足夠的蔬果,可以預防心臟疾病、癌症、糖尿病(水果及澱粉類蔬菜因含糖量高,有高血糖者是否能吃須詢問醫師)、肥胖......等慢性疾病,因攝取不足已造成全球約14%腸胃道癌症死亡,11%缺血性心臟病死亡,9%中風死亡。

而根據台灣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國人18歲以上過重及肥胖盛行率(又稱流行率,指某特定時間總人口中患有某種病或症狀的人口所佔比例)44.8%,19~64歲成人每日蔬菜攝取不足三份、水果不足兩份均為86%,長者飲食熱量攝取不足盛行率是42%,其中以乳品類、鈣質、水果類較為嚴重,由此可見國人在蔬果類的食用量普遍不夠,這可能也是造成國人大腸癌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請上網查閱<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判斷自己是否屬於健康體重,及其上、下一則。

(ps:在這次新冠狀病毒確診者中,肥胖是較棘手的問題,這與英國首相強生呼籲民眾減重的情況不謀而合,WHO已將肥胖列為慢性疾病,肥胖會使身體免疫力下降。根據資料台灣無論成人或12歲以下孩童過重或肥胖的比例都屢創新高,而孩童喜食甜食及喝含糖飲料的比例也高過其他國家。

甜飲料、甜食、零食、餅乾、油炸食物、油煎食物、醬料汁......熱量高,宜留意攝取量。)

請上<中研營養資訊網>我要怎樣吃才健康/我該吃多少卡路里,按照上面指示步驟算出自己一天所需總熱量,和六大類食物的每日份量,同時也參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熱量來源。

另外參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每日飲食指南107版本、聰明飲食/健康飲食標準、和聰明飲食/正確飲食習慣。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各國所在的地理環境不同,會有不同的傳統日常飲食,所以請其他國家讀者自行上該國政府相關單位網站,查詢有關個人一天所需的總熱量及每日所需各類食物的份量。

因台灣食物便宜,加上生活四周三步一攤、五步一家的美食環境,使得國人日漸養成狂食習性而不自知,長期下來,雖能時時滿足口腹之慾,卻也為個人身體帶來難以負荷的慢性疾病,但當算出自己每天需要的實際總熱量,並將它轉換成六大類食物的份量後,很快便能反省自己三餐飲食,是否有過量或不足的情形了。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讓國人吃得健康避免疾病纏身,同時也能懂得如何適量購買食材食物,逐漸學會珍惜的態度;如果全世界的消費者都不再浪費飲食(別忘了全球有三分之一的食物是被浪費掉),整體飲食市場勢必會因此萎縮一部分,在無利可圖的前提下,那些農牧場主人還願意僱工人去墾伐森林嗎?雖不能確定這樣是否能全面免去森林惡運,但至少它被濫伐的速度是有可能轉慢的,所以善用飲食份量來控管食物,也是拯救地球暖化的一種方法。

因國人的狂食習慣已經把胃袋撐大,如果體重真的超重了,建議用微調方式,免得因大幅調整造成體力不支或情緒低落(若有四低、四高或瀕臨四低、四高及其他任何病症者,都請諮詢醫生並以醫生指示的為主),所謂微調就是在中餐或晚餐時,只要少吃一個白磁湯匙的量或食指中指合併的2/3量就行了,飯量大減飯量、肉量大就減肉量,這是一種無感減食法,等半年後已經適應了,再決定是否要再減少;通常只要營養均衡,一日吃三餐就足夠了。

(ps:若有吃消夜的習慣,或者晚餐份量過多且熱量高,就容易有腹部肥胖的現象,而腹部肥胖對健康比較不好)

節約飲食的意思不是要限制大家,這不能吃、那不能吃,而是希望你們在享受自己喜愛的美食時,不超過自己身體能負荷的標準,也不要浪費食物就可以啦。

學習不浪費食物是需要花時間,並且經過一次次修正才能接近目標,所以若不從現在開始學習,那就沒有好的未來了----每星期固定檢查冰箱、零食櫃,採用先進先用、後進後用的原則,同時在選購食材或食物時適當地買即可。

很多人都認為水果、蔬菜(指澱粉類蔬菜或含有甜味的蔬菜如胡蘿蔔......等)的糖份是天然,吃再多也沒關係,其實這種觀念並不正確,因為蔬果的糖份一樣會形成體脂肪讓人變胖,或轉為脂肪肝危害健康,所以應適量的食用才對。

因國人嗜甜,爲迎合市場,市售水果相當甜,一般而言水果甜度在10~12%就很有感了,但台灣水果有的可以高達18~20%,等同在一杯一百公克開水中放進十八到二十公克的糖份,這樣長期大量吃、喝下來,身體會出狀況,所以一吃到感覺太甜的蔬果時,請斟酌食用量。

我們的年輕人喜歡在餐後一瓶甜乳酸飲料、甜飲料或甜果汁,長期下來不胖才怪,但可以吃實體水果啦;台灣年輕人一天可以喝下三、四杯含糖飲料,無論是使用添加糖還是代糖對健康都不好,建議改用無糖飲料或白開水吧。

個人一天容許的添加糖糖量,是以個人一天所需總熱量的5%來計算,這不包括蔬果糖份及人工代糖在內,例如某人一天所需總熱量是1800大卡,5%就是90大卡,一公克糖是四大卡所以除以四得出22.5公克,因此某人每日能吃的添加糖容許量就是22.5公克。(另一種較舊的算法是不超過10%,但現在都傾向建議不超過5%為佳)

(ps:如果單純只是因為吃甜食而造成牙齒不舒服,可於清潔牙齒後用鹽水(家中食用鹽加白開水)刷刷不舒服的地方,但若已經蛀牙,就得請醫生治療了。)

薄果皮富含纖維質可以促進腸胃蠕動,用女用洗臉刷在水下沖刷一下擦乾食用,台灣有三百多種農藥都是水溶性,所以只要用清水洗蔬菜即可。

吃在地生產且是當季蔬果比較好,因為既新鮮水份又充足,基本上它使用的農藥及施肥量都較為恰當,也能減少長途運輸的交通碳排量。

失眠一直困擾很多人,含咖啡因飲料如紅、綠茶、咖啡......,附帶微量咖啡因食物如巧克力、可樂......,含有紅、綠茶、咖啡、巧克力、可樂......等成份的糕餅零食,如果你想要食用的話,都應酌量攝取;醒腦(例如核桃......等)及清目(例如枸杞......等)食物、食材吃太多一樣會睡不著,或者有某種營養過剩也是會睡不著(例如蛋白質......),所以飲食適量就好。

吃下過量咖啡因除不易入眠外也容易產生焦慮感,咖啡因消退時間約十個小時(有一說8小時),只好算好個人睡眠時間飲用囉;12歲以下不碰,青少年一天不超過100毫克,成年不超過300毫克,但因又受個人體質影響,如果想喝的話得找出自己適合的量。

(ps:睡前一、兩個小時,也有人認為是整個晚上盡量不要使用三C產品,因藍光的刺激不易入眠)

古人說過猶不及,某種營養超過或不足同樣會造成身體不舒服(或睡不著),所以不要因為<營養食品>或<健康食品><保健食品>中有營養、健康、保健幾個字,就以為吃再多也沒關係,當個人身體不缺某種營養,卻長期服用含有某種營養的營養食品或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也容易有狀況的。

如果白天家中只有老人小孩,又不願他們吃外頭的,不妨善用傳統老式電鍋,可選擇有品牌的不鏽鋼電鍋----現在已有兩層、三層型款,同時挑選幾個大小合適的不鏽鋼器皿或便當盒,出門前將食材、調味料放進器皿或便當盒裡(需飯、菜分開,才不會吃下過量調味料),待中午前他們自己擺進電鍋內蒸煮(要打開便當盒盒蓋),煮熟後取出直接放桌上就可開動,這樣總比讓老人小孩站在爐灶前一道道的煮來的安全且便利。

外鍋需多少水、要記得插上插頭、壓下開關、煮好要拿出前先拔掉插頭等,都記在紙上貼在附近牆壁就不會忘記了。

從網路得知現在很多外宿年輕人會用電鍋煮拌飯,既方便又營養,但得留意魚肉類不要放進白米飯內同煮,應另準備一個盤子或便當盒盛裝,以免吃下過多的動物性脂肪不利健康。

火腿、香腸、培根、臘肉、鹹豬肉、鹹魚......等醃製食品,儘量水煮,這比直接煎炸烤來的安全。

正確的購物觀念與習慣

固體廢棄物掩埋場、廚餘、廢汙水處理廠,這三項所排放的溫室氣體是以沼氣為主,如果它適量還算合理,但今日的困擾是它所排放的溫排、及堆積如山的實體垃圾量及廚餘,都已超過地球所能夠承受的範圍了。(雖然沼氣有的會被收集來做為燃料之用,但這三種廢棄物之量仍已超過地球能負荷的不合理量)

只要學會六大類食物的份量概念,就懂得節約飲食,如此日常的廚餘量也會慢慢限縮下來。

人人能節約用水,一般的廢汙水自會減量並降低汙染環境。

都市固體廢棄物是指一個城市日常產生的各種垃圾,不能排入水體,也不能排入大氣的物質,它涵蓋的類別非常多樣,包括:生物醫療、醫藥、營建、房屋修繕、傢俱、實驗室棄物、實驗室有害物質、五金類器具、有毒性金屬、漁具廢棄物、一般垃圾......等,可以說三百六十行每行都有從上游的挖掘原料地、中游製造廠、下游販售店攤,以及消費者使用過後的丟棄物,這些固體廢棄物總量之多簡直到了無法估量的地步。

根據聯合國人居署預估到了2025年,全球垃圾產生的人為溫室氣體將佔全球總量的8~10%。

這其中的一般垃圾因較貼近日常生活,為社會大眾所熟悉,因此以下就只限定在這一部分來做說明。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全球四大飲料製造商----百事可樂、可口可樂、雀巢、聯合利華,每年在六個發展中國家製造超過50萬噸的塑膠汙染,每天足以覆蓋83個足球場。

在美國每天日常生活垃圾就有近1/3是包裝廢料,即使排除可分解回收的一小部分,每天依舊有3600萬噸的包裝廢料要填埋處理。

2018年台灣民眾每日人均生產垃圾達1.132公斤,創2001年來新高,國人能吃能喝飲食垃圾是大宗,台灣每年人均使用多達782個塑膠袋,是歐盟國家的3.9倍,我們人口少用量卻比他們多,得從改變觀念做起。

台灣綠色和平組織於2018年曾以目測快篩方式,針對台灣海岸廢棄物做過為期一年的統計,估計得知其總體積約1227萬公升,重約646噸,而有65%垃圾累積在北、西北、東北的海岸,全台海岸50%的垃圾都集中在10%的海岸線。

這些廢物內容繁雜有漁網、繩索、保麗龍、吸管、手搖杯、菸蒂、塑膠袋、保特瓶、免洗餐具、咖啡杯、便當盒、麵包包裝紙......等。這些有的來自人為丟棄(到海邊、山區、郊外遊玩,離開時記得把垃圾一起帶走),或附近魚塭、更遠的垃圾掩埋場,在被風吹雨打後進入水溝,經由河道最後擱淺在海邊。

然而海灘充斥垃圾的情形並非台灣才有,全球很多國家都是如此,而這些龐大的丟棄物量不僅鋪蓋海灘而已,它們還流進海洋成了奇特的海洋垃圾景觀。

在太平洋中有一個很有名的垃圾帶的垃圾島,因受到洋流帶動影響,一些海洋漂流物最後以雲狀渦漩,停在副熱帶的高壓帶靜止著,經年累月屯積下來,已從加州外海一直延伸到夏威夷,大小橫越了160萬平方公里,其面積是法國領土的三倍,台灣的四十四倍,目前還不斷擴大中......

經過<清淨海洋>基金會調查,這座島有超過1兆8000億個塑膠廢料,總重量超過900萬公噸,若以大小論,其上有92%是較大型物體,例如:塑膠類棄物、電腦機殼、輪胎、手機、鞋子、衣服、保特瓶、塑膠袋......,8%是塑膠微粒,它的總量自1970年代開始至今已成長了16倍。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調查,世界上超過1/4的海洋塑膠廢棄物可能來自10條河流,其中有8條在亞洲,這些塑膠廢物包括保特瓶、塑膠吸管、飲料罐、牙刷......,目前估計每年約有800萬噸塑膠製品流入海洋、相當每分鐘就有一輛垃圾車的量倒入大海裡,其中多為一次性丟棄的塑膠包裝材質。

除了瀰漫在山區、海灘、海洋的垃圾堆外,在世界各國陸面也開闢了數不盡的廢棄物掩埋場,這些掩埋場都難逃垃圾堆積如山的命運,但即便如此,各國的掩埋場仍不敷使用,只得持續不停地擴建......。

在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每年有40萬至100萬人死於與塑膠和其他廢棄物管理不善有關的疾病。

面對如此鋪天蓋地的垃圾量,想必很多人都會寄望資源回收系統能發揮效應,讓回收物循環再利用以減輕壓力,但事實並非如此順利,因在執行上有其難度。

一個塑膠製品上的材質來源就有很多種,各種材質的物性不同,回收後能用人力拆開就拆開,不能只得送去掩埋,有的塑膠製品需經高溫熔融,材質因而劣化,只能降級再利用,不能降級利用的也是送掩埋場。

台灣每年回收保特瓶54億支(很驚人的數字),由於食安考量,這些回收的瓶子不能再填充飲料,只能降級改做地毯、運動衣物,因此每天仍須有一定數量的保特瓶生產出來裝飲料用。

而所有用過的塑膠瓶都被回收了嗎?答案是沒有,因為在山頭、海灘及沒按照要求丟進回收桶的,都流落在外不在回收範圍內。

或許有人會認為把它們全送進焚化爐焚燒,只要能讓他們灰飛煙滅,不就可以解決一大半問題了?

但是事情又非如此簡單,因為有的塑膠品含有多重成分像氯、重金屬......等,熱值高,如果送進焚化爐會產生大量鹽酸氣體侵蝕爐管,增加停爐維修機率,有時也會產生世紀之毒戴奧辛,所以也不能完全解決塑膠製品的垃圾問題。

目前台灣市面上的塑膠品大部分是生物可分解塑膠,屬於<可堆肥分解塑膠>,但它需要在高溫、高濕的堆肥環境,再加上幾個月時間才會被分解,而我們每日消耗塑膠的量遠超過它的分解速度。

所以要解決垃圾(包括塑膠類及其他類垃圾)不能完全依賴回收、掩埋、焚化及生物分解類塑膠等的處理系統。

微塑膠(又稱塑膠微粒)是指直徑或長度少於5毫米的塊狀、細絲、球狀的塑膠碎片,它是被製造成塑膠的原材料,也可能是因為塑膠品暴露於風雨、浪頭、紫外線下分解或變形的塑膠碎片,這種物質人類看不見也不熟悉,但它卻已經在危害大自然的生物鏈。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調查:危害海洋的塑膠中家用及工業排放的微塑膠佔15~31%,比大型塑膠製品降解分裂後造成的汙染更甚,清洗衣物釋出的微塑膠纖維等同每週人均往海洋丟棄54個塑膠袋。

綠色和平塑膠專案小組指出:這些海洋中的微塑膠很容易和浮游生物聚集在一起,當海洋生物將浮游生物當食物吃下肚後,微塑膠就正式進入生物食物鏈裡,又藉著美味的海鮮料理進入人類體內。(但另有一說: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報告指出,攝入人體內的微塑膠微不足道,所以也不必緊張到不敢吃海鮮)

海洋生物吃進微塑膠後,有的消化道被堵塞無法消化食物,有的腸子內臟變形,降低了活動能力,有的因堵住呼吸道無法呼吸而死亡。

全球有2/3的海鳥面臨誤食海洋垃圾或被纏繞受困,估計已有100萬隻海鳥因此死亡,一年有十萬隻以上海洋生物死於塑膠廢棄物纏繞,每十種受海洋垃圾影響的物種,就超過一種是面臨絕種的物種。

但比較讓人類傷腦筋的應該是這些塑膠微粒,通常也夾雜著許多有毒物質,毒素若不斷累積於高階掠食者體內,會衍生出許多嚴重的生態與環境汙染問題。

例如:塑膠袋的聚乙烯會傷害魚肝臟,讓魚不易代謝藥物、殺蟲劑和其他汙染物,又經常暴露於聚苯乙烯(外帶食物容器的材質)微小碎片中的牡蠣所生產的卵較少、精子也較無活力,會降低牠們的生殖能力。

除了有毒物質外,它們所包含的各種添加物成份也不少,像是色素、紫外線穩定劑、防水劑、阻燃劑、雙酚A(BPA)之類的硬化劑,以及稱作鄰苯二甲酸酯的軟化劑,這些都可能滲濾到周遭環境裡,其中有些化學物質會干擾內分泌,即干擾賀爾蒙功能,有的會干擾腦部發育,有些附著於塑膠的化合物也可能引發致癌。

千萬別以為塑膠微粒只會出現在海洋裡,從2014年來許多研究都陸續發現,微塑膠其實是充斥在大地環境中,甚至連極地都無法避免,這些微小物質在海產、飲水、食鹽、空氣中......到處都有,最後會經由飲食呼吸進到人類身體裡。

人類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使用塑膠以來,至今實際回收的非常少,沒有回收的約在90%左右,以致這些量充斥在自然界中不斷累積著,而現在全球仍在生產及使用塑膠製品,根據皮尤慈善信託基金會報告:到了2040年流入海洋的塑膠垃圾量將是2010的三倍多,可是以目前全球企業及政府的減塑內容來看,到2040年頂多減少7%,兩者根本不成比例。

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曾指出:如果我們不趕緊減塑的話,預計2050年大海中的塑膠重量會比魚的總重量還重,而隨著進入食物鏈的微塑膠量的增加,人類也會吃進更多的有毒物質,使健康受損,這真是得不償失。

其實如果要減少每日龐大的垃圾量,最根本之道還是在如何減少使用量----這點也是消費者自己需要面對的問題。

因新冠狀病毒疫情關係,意外地讓外賣進入高峰期,許多大飯店、大餐廳也開始搶攻這塊版圖,既然如此,為什麼他們不採用有凹格、有蓋子,且不會一傾斜就漏菜汁的不鏽鋼餐盒裝呢?頂多只是讓外送員再跑一趟收回來清洗而已;如果是一般店攤外送,建議住在家裡的就不要免洗筷、匙了,若是上班族不妨自備筷匙,食畢後動手清洗,或用衛生紙包妥回家洗也行,這樣也可降低免洗筷匙的垃圾量。

目前的不鏽鋼便當盒會斜漏,挺不方便的,能不能設計不斜漏的型款(或有凹格、或加高高度後可旋緊其口不漏的......等),無論是自帶便當或自帶到附近店攤購餐時,都較為便利。

不鏽鋼器具適合於餐食的是304與316,東西用久了也是會壞----如果不銹鋼餐具表面出現嚴重凹凸不平、積垢或生鏽,就該換新了,所以也要有一套回收再利用系統,有鑑於一個塑膠製品的材質多樣,導致循環利用價值變小,所以不鏽鋼容器的材質應該簡單化,以免又製造更多的垃圾。

便利商店的裸賣飲料是用碰杯方式取料----以下僅提供作參考:能不能改用不碰杯方式,最少要有三種容量的選擇,這樣消費者就可自帶有刻度的容器取料(有刻度才知道最大容量是多少),因碰杯觸碰到消費者自帶的容器,會有衛生上的疑慮。

可使用類似自動水龍頭那樣,當手放在其下時,水會自動流出,並且想個法子不要讓自帶容器碰到飲料機的飲料輸出口(例如輸出口位在凹處)。

地球資源日益匱乏,而全球垃圾卻以極快速度與日俱增,不只佔據了我們的生活環境空間,也遺留數不清足以荼毒下一代的有害物質,所以裸賣(飲食因受到疫情影響窒礙難行,但其他行業的產品減少包裝或裸賣應該沒有關係吧!)不失為一個能夠兼顧工商業發展和環保的辦法,只是它究竟可不可行,仍有待專家學者研究出一套可運作的模式。

不過話雖是這麼說,但當走進賣場、超市、超商......,見到各種架子上琳琅滿目的瓶瓶罐罐時,又會覺得裸賣好像不可能,這該怎麼辦呢?真是傷腦筋!

社會中單人生活者越來越多,所以應該要有適合單人裝的小型垃圾袋,才不會浪費。

時尚產業已成為全球僅次於石化產業的第二大污染源。

有報告指出:要把一噸棉製成布料需6萬5千度用電,和25萬公升的水,平均生產一件牛仔褲需用掉7000公升的水,平均一個成衣服飾品牌一年就要用掉相當於43000座標準游泳池的水量。

根據台灣紡拓會的數據光是染整一噸布料,就必須耗費200公噸的水,從原料的染整、印染、洗水過程都須用上大量的水資源。

也因紡織需耗掉大量的水,有資料顯示全球有17~20%的工業廢水汙染,是來自紡織業的染整加工。

製造衣物的很多原料及染料是從石油中來的。

他們從染色到最後處理可能用到多達8000種化學物質,在缺乏法律約束的國家的紡織廠,甚至會排出有毒廢水汙染廠區附近水源,及注入土壤造成土質惡化。

為了響應保育團體的呼籲,時尚業改用人造皮草來代替動物皮草,人造皮草是從石油、煤炭、石灰石等不可再生資源中,提取物質進行化工處理,做成人造纖維後再縫紉製成;它與塑膠品一樣,在土壤中須經過500~1000年才會分解,不僅傷害土地也汙染地下水源。

真的羽絨是用活拔毛絨方式來採集羽絨,這有違愛護動物原則,若不採用得找出在冬日較不會受寒的衣物材質。

抗皺、免燙、防水、防汙染等布料,是借用化學藥劑處理出來的功能。

因時尚產業對棉花的大量需求,使得其施用的農藥量及化肥量加重土壤受損,也影響附近其他的農作生產。

(ps:目前全球很多棉花都是基改棉,基改棉除了號稱能抗蟲害外也稱能增加產量,但實際種植的結果都與事實不符,因印度從2008~2012年Bt棉花佔有率從67%上升到92%,可是棉花產量卻逐年下降;所以基改作物具有抗蟲害與增加產量的說法根本只是一則神話,背後牽扯到大公司的壟斷跨國市場利益才是真的。

基改是一種作用力較為強烈的處理方式,所以其反作用力必然也強烈,這可不是一種好現象----會產生抗體是正常,但不能太過於強烈,因太過強烈,人們就得花更大的力氣去處理這種異乎尋常的反彈;隨著基改技術的成熟,全球基改食物與基改作物也越來越多。)

大麻纖維製成布料比棉製環保,竹纖維和亞麻做的布料也較省水、農藥。

不只台灣也包括其他國家在內,民眾的舊衣物氾濫成災,已成為環境無法負荷的災難----這是全球共通的現象。

2018年國人總共丟了超過2億件舊衣(約七公噸),平均每分鐘丟掉438件,其中有三成賣到別國,剩下有的降級做成抹布、地毯,或拿去焚燒。

舊衣物成二手衣賣到較落後國家,表面上有衣物資源循環再利用的價值,可是根據英國衛報追蹤報導,實際上它也造成這些較弱勢國家原有的成衣產業,因敵不過進口二手貨的低價競爭,而紛紛倒閉,甚至牽連代表傳統文化的傳統服飾的生存(僅剩喪禮的傳統服飾沒被取代)。

也因他們的製衣廠多倒閉,使得人民更加弱勢,更負擔不起購置全新衣裳,而形成一再陷入貧窮泥淖的惡性循環,所以二手衣的去處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議題。

所幸面對這麼多難題,時尚業也在試圖尋找突破點,例如:有的業者自願在從原料生產、製作、運輸以及廢棄後的處理上,採用低碳環保方法,或者利用100%可生物降解的布料,作為未來服飾業的開發領域,像是用發酵茶葉、糖、細菌、酵母培養而成的有機體,所製成的織物就具有皮革韌度,並可以生物降解,諸如此類都可以減低環保壓力,但可惜到目前為止它的影響範圍仍十分有限。

以前的成衣產業周期長達半年,現在因快時尚興起,從設計師繪製圖稿、生產、販賣到消費者手裡,只有短短兩星期,甚至每星期都有新款出來,形成一年有五十二個服裝季,因快速生產,就必須借用廣告鼓勵消費,受到影響的消費者便快速丟棄再去購買,以致成衣淪為<拋棄式用品>,並堆積為既無法分解也無法負擔的垃圾量。

已有很多研究表示企業的環保回收,並不是維護環境最有效率的手段,因為衣物的消耗(也包括各種類的垃圾)速度永遠高過能被回收的速度,所以只能從改變消費者觀念及行為做起,才是長久之道;盡量購買有點品質的衣物,它不用很昂貴但可以多穿幾次,以延長使用壽命。

有關全球垃圾量及舊衣物量日益增加的情形,應是年輕人你們在串聯全球大學生視訊時,需要共同關心與討論的另一個主題。

  ***小說***

a.在popo原創市集做<線上付費閱讀>,可使用手機、平板、筆電閱讀

      請先在此網站開設個人帳號,並到<儲值服務>了解po幣的使用方式

   

      1.浪漫滿屋           195   元

          主要內容:一本長篇搞笑小說

    看江小橘和長官如何相看兩不爽、和同事如何既怨懟又須合作的故事,徐若雲最終情歸何處?江小紫與張文維的愛情會有圓滿結局嗎?......

          適合閱讀對象:為輕鬆有趣的小說,所以不分男、女、老、年輕人皆可閱讀

      2.花舞           195元

          主要內容:講述一個歌仔戲班成立的故事。

                                            歌仔戲雖是冷門的主題,但花舞卻是一本<很精緻>的小說。

          適合閱讀對象:對歌仔戲、京劇、表演藝術感興趣的讀者,會強力推薦這本小說

                                                                      如果喜愛文學小說、女同志故事、寫意文化三項特質或是中文系、臺文系同學,也適合閱讀這本小說

      3.香蔥屋(有紙本版兩篇)           195元

          主要內容:在夜市裡一家新開小吃店的奮鬥故事、以及該如何減肥才不會影響身體機能的正常運作,也不會讓人感到憂鬱?

      小吃店該如何防範火災?合夥人利潤該如何分配才合理?何謂職業二房東?店租漲了又該如何因應才能平衡的回來?何謂小吃器具的二手市場?......

                                          因把以上這些都寫成了小說內容,所以這本小說不只資料豐富,連情節故事都很好看呦!

          適合閱讀對象:只要是對夜市小吃感興趣的讀者,皆可閱讀

      4.晨曦之迷霧:(已改名為三美圖)探討機器人該不該具有人性的議題。195元

      5.大雨茫茫:在晨曦本後推出。195元

 

  b.電子書

        香蔥屋           210   元

  c.紙本書

        香蔥屋           350   元(應該有打折)

          (如果香蔥屋不再出版紙本書及電子書,有興趣的讀者請以線上付費方式閱讀)

我寫的是一般小說,不是浪漫偶像愛情的輕小說,也不是長篇連載的通俗小說,所以是以平價為主,如果您受夠了高價的紙本書、電子書,舒雲小雲的網路小說會是<最好的另一種選擇>,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參考看看。

追蹤舒雲小雲的粉絲專頁,就可以知道新小說的訊息了。

調低手機螢幕亮度,同時打開濾藍光防護功能,就能降低對眼睛的刺激。

  ***短文(免費)***

  香蔥屋結語二與極端氣候有關:   <完整版五篇><精簡版三篇><紙本版兩篇><補充版一篇:此為最終結論>,完整、精簡、紙本三版內容一樣,繁簡不同,讀者可挑適合的閱讀。高中職生適合閱讀紙本版、補充版

  白沙屯媽祖、關公爺、神椅爺、大虎爺將軍、兩位小虎爺將軍顯靈與極端氣候的聯想

  舒雲小雲20220215(有關糧荒)於AIT粉絲專頁的貼文

  舒雲小雲粉絲專頁之2022年7月/18、8月/6~28、9月裡的貼文,有關在日常飲食中如何防四高的基本概念

  中友百貨公司主管賴佳燕、熊建忠在我住的同一棟大樓內租屋,對我進行長期偷窺、竊聽、跟監、騷擾----熊建忠不僅潛入我屋裡安裝針孔攝影機、竊聽器、偷看我個人的東西、破壞我屋裡的物件,也包括使用高倍數器材從窗戶偷窺我的私人生活及寫作文稿,同時不斷地找人隨時跟監與騷擾我個人。

  我在張明清臉書及粉絲專頁揭露此事,2020大選前被熊檢舉遭臉書停權,無法分享到社團、好友及政黨臉書,於是抱著姑且一試的心理到AIT臉書貼看看,沒想到竟然貼上了,以後陸續在那兒發表一些有關寫意文化、極端氣候的小文,內容寫得很簡單,但意思都點到了。

  讀者若有興趣可到<美國在臺協會AIT首頁>的/貼文/查看訪客貼文或社群,搜尋張明清就可閱讀(20210414     0822     0825)。

  賴.熊在外租屋的同時也藉助網路,長期對中友百貨公司的櫃位作遠程監視與監聽,他們的目標鎖定在櫃位的當日現金流。

  這事已經行之多年,至今持續中......

  中友對外宣稱熊建忠已經離職,其實他是配合賴佳燕,一直暗中在執行此事。

                或許有人要問賴、熊兩位主管為什麼要這麼做?

其實那是因為中友百貨公司有很多<私有櫃>的關係。

                什麼是中友百貨公司的<私有櫃>呢?

請轉至<短文><被偷窺.竊聽.騷擾.跟監的始末>。

                在此所揭露有關中友百貨公司賴、熊兩位主管不法行為的事的法律責任,都由作者承擔,與寫作平臺無關

         

上一篇回作家的PO下一篇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