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功能「收藏作家」上線啦!
HOT 閃亮星─肆夕耽美稿件大募集

玛丽苏之点点点

玛丽苏之点点点

【我又要开始瞎扯了,非战斗人员速速回避……】

玛丽苏的话题我写写放放,但似乎终归是绕不开地要去计较一番,於是不如还是写完了愿。当然,依旧是个人看法,不求甚解。

玛丽苏这个词汇在经由一众萝莉写手的洗礼後就正式奠定了它万劫不复的妖魔化形象。看文之人听闻玛丽苏好比江湖中人听闻黑风双煞,闻之色变。不过,虽然网络写手的低龄化无门槛化造就了网络文丛的“千姿百态”“奇葩尽出”,玛丽苏一词在狭义范围内也十分忠实地演绎了一个极度负面的形象。但依我两年看文经验,以及费力搅拌豆腐脑的结果,却越来越觉得玛丽苏可以是一个需要区别对待的词汇,或者说仅是我有意识地将它广义化了。

若对玛丽苏现象追本溯源,它在我的理解中,可以形成一个等式──

【玛丽苏=自我意识+自我意淫扭曲程度】

玛丽苏首先必然是基於自我意识的产物,是观照到个我存在、感情、思维等种种後的自我确立的意识行为,自我意识的多寡换言之就是自我意识过剩与否,这一个量所决定的似乎是玛丽苏在一个人身上是否明显的体现。

因人皆有自身立场和主观意识,所以我认为玛丽苏(广义)普遍存在并不稀奇。而使我们对这个词退避三舍的最重要原因其实是等式右边的後者。

自我意淫扭曲程度自然是基於自我意识的存在而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量,若数值化,则应是大於等於零。

而这一“扭曲程度”即意味著玛丽苏一词的精神杀伤力。

依此粗糙等式,我觉得玛丽苏依其杀伤力多寡──或者说玛丽苏在小说中的表现手段高明与否,从低到高可以分为初段、中段与高段。

初段即是萝莉文中的玛丽苏,毫无技术含量的一味堆叠形容词,主角如同一个吸睛黑洞,怎麽不科学怎麽来。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曾在一个玛丽苏集合贴里看到过这样的形容:她会十几种外语:英语、×语、×语、×语、美语、×语、×语…………嗯,作者让读者觉得自己白活的目的深深地达到了。当然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有兴趣的同学自行搜索踩雷。

初段玛丽苏抛开文笔抛开细枝末节的雷人之处,本质上它的最不科学之处在於,主角与周遭毫不讲究施索平衡,主角以各种方式占尽优势,比如奇葩的美貌,奇葩的豪门家世,奇葩的高智商和各种开挂才能……且不说这样一个人物在小说中将会多麽乏味,其实作者早在堆叠形容词时就已BUG百出,智商触底。

不过对待萝莉写手也不必过分苛责,毕竟谁没黑历史过,比起诟病她们尚未成熟的脑回路,其实我更期待她们对自己作品耻度的自我醒觉……

其实初、中、高这三个过程也可看做人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人後,由於可比较人群的扩大而带来对自身评价客观化、平实化乃至於把握了性格中广泛趋同的因素而引发共鸣的转变趋势。

若说初段玛丽苏是由於小萝莉们识人尚少、公主情结以及自我YY+max的产物,那无疑中段玛丽苏的作者们已经经历了与更多人比较,心态也必然起了变化。於是较之初段,中段的进步在於玛丽苏不再采用那麽赤裸裸的表现方式,而懂得了稍显委婉的修饰。

不过中段玛丽苏的发展方向还是有区别,一种方向是延续了萝莉玛丽苏的“主角无敌开挂配角们统统跪下”思维,但在写作技术手段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举个例子,《凤霸天下》。这篇文其实什麽第一人称、作者与主角同名都不是最玛丽苏的,最最玛丽苏的地方在於,作者毫无廉耻地以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的身份,拉低剧中人物的平均智商来显示主角的能耐,并且在其极度自我膨胀的叙述中将我的反感度提升到最高。(台湾木马出版社最近在作孽出这套书,已经出了两本……我们文喷组组员纷纷表示对著作者的自序都能撸出一篇喷力全开的槽评……我在考虑要不要挑战写个系列槽评,当然得在我有命看完第一本的情况下。)

另一种方向则是自卑+悲情系,角色大致秉承著“刚投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就发现自己其实是个卢瑟”感。角色设定乍看很平易,身世平凡,有著这样那样的普通人的弱点,但这种玛丽苏的马脚也很明显,从文头看到文尾,你会从字里行间看出一句话──我再糙也有人爱。此类型可参照我曾吐槽过的英田婶那篇小清新翻船作《爱与不爱之间》,这篇文相对来讲比较偏向自卑系玛丽苏;而悲情系玛丽苏国内作者用的比较多,串喷蓝淋那篇里面,三篇都是这个毛病。我不否认人或偶尔有将自己置於弱势而可劲儿自怜的心态(所谓玛丽苏的广泛存在),所以有些作者就会揪著这一点作文章,以角色倒霉催的悲惨身世来骗读者的同情眼泪,但这一点在文中运用时切不可过量,否则就矫情。失败案例可参照蓝淋的《不可抗力》《君子之交》。

不过在这边也要澄清的一点是,中段玛丽苏的这两个发展方向──自大系和自卑悲情系并不完全和中段玛丽苏这个范畴重合,或者换句话说,自大系和自卑悲情系中的马脚作才是中段玛丽苏。

而这两个系写得成功的作品,自大系我倒是未想到什麽例子,因为如果说自大系是讲主角开挂,但是开挂写得实、周遭角色也很高能,冲突写得又精彩其实并不会让人觉得玛丽苏,主要是因为这类人物不太会让很多读者产生那种因感情共鸣而生的代入感,而是他们的高能或者励志或者让人有种登临高处的开阔感,但无关百折千回的小九九,打个比方,《麒麟》一点都无法和玛丽苏联系起来吧,所以这一类略过;

於是高段玛丽苏可以往自卑平凡系和悲情系里挖掘。

自卑平凡系的,我一下想到的就是木原,她文中人物即有上述“把握了性格中广泛趋同的因素而引发共鸣”感,即“真实”,读者在角色视角下代入角色的种种思维情绪,并感同身受,而既然极力地还原了角色带有缺陷的普通人面目,所以自我意淫扭曲程度值为零。而且木原的文中不乏各种各样的夸张设定,何以她的文却并未给人一种“我再糙也有人爱”的感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她的文里,感情的双向性作用有很大的关系。木原文中的双向性虽然不是每篇文都明显地贯彻,但大部分的文中,感情是一种双向性的行为是非常明确的一个观点,在这类文里,感情对於两个个体的困扰以及带给两个个体的改变或者剥离出他们的真实这方面写得尤为动人。(关於木原会再单开一篇花痴表白文)

而悲情系,我想了下狗血文比较多,而狗血文的口味实在太砒霜蜜糖了,所以略过不说,请自行脑内补完。

写著写著,发现又能发明新名词了。低中段苏们可以成为贬义苏,而高段苏无疑就是褒义苏,之所以褒义,乃是它直触人心,道出人心曲折却不再会引起反感反而能让人产生共鸣。

其实回溯玛丽苏的本质,或许就是在关注自我後,希望外界能对“自我”这一存在有所肯定,从初段苏意淫自己如何惊才绝豔全知全能倾倒众生,进化到中段苏心中那点再糙都有人爱的卑微妄想,其实就後者来说,也许已经不陌生了,但过於主观本位之後对自己没有客观的认识定位以及不劳而获的侥幸贪婪心态往往是贬义苏的突出特点,也是将原本普通正常的小九九变成雷人狂想的契机。而“施索平衡”其实是贯彻很多欲求之下的原则,感情也好,俗世的成功定义也好,付不出等价或者高於其价值的东西便换不来自己所要的东西,自动无视这个常识性规则大概就是贬义苏们雨後春笋一拨一拨不停产生的原因吧。

回書本頁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