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悉侗的讀者回應
給陸:
看見你提及連俞涵《水豚工讀生》讓我有點意外,又覺得驚喜。儘管很多次,我經過的書架上擺著《水豚工讀生》,但不是沒有錢買下它,就是猶豫了一會選擇了其他的作品(比如,上一次逛書店時,看見《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再版,最後還是先下手把房思琪帶回家了)
我有點訝異原來你也有接觸近代台文。個人默默潛水觀察時,看見你的行文風格,潛意識以為你偏好歐美的經典文學。
不過話說回來,相對於小說,我其實很少閱讀散文,也很少寫。一部分是覺得散文之於小說,又更逼近「我」的本身。很長一段時間我是不碰散文的,我很不習慣這麼赤裸地將自己攤開在眾人的視野之下,後來開始練習散文是大學以後的事情。第一次寫的時候,不只寫的彆扭,看的時候也覺得彆扭。朋友看了我的散文,說,你怎麼把它寫的這麼像小說。XD
寫小說時我能夠以技術輕而易舉地把情緒帶過。但散文不能。去年書展,想像朋友寫作會有開設攤位,朱宥勳老師辦了替寫作者看作品的活動。他看了我的作品,說,你的文字很節制,很乾淨。
我後來看了一下自己寫的東西——他不確定自己有沒有哭。死亡就像是狗尾巴掃過背脊。怕寂寞的人養狗,真正寂寞的人養貓。
這些東西沒有辦法放在散文裡,會顯得很不真實。
所以我佩服很會寫散文的人,也佩服平時讀散文的人。我接觸過的散文(且很喜歡的)是吳曉樂《可是我偏偏不喜歡》、顏納《假仙女》,以及一位系上學長的文字,但他還沒有出書。
/
陸居然看過我IG的推書心得嗎XDD救命,好害羞。謝謝妳喜歡《女二》那篇的感想,然後《時光當舖》的部分,我覺得它是具有時效性的書,就跟村上村樹一樣。在國高中時會有人很喜歡,但過了某個年紀後,就跟著那段時期成為回憶,再打開時會發現某些部分好像太輕了,但這樣子的輕也很可愛(突然轉為懷舊口吻)(你夠了)
看見你提及連俞涵《水豚工讀生》讓我有點意外,又覺得驚喜。儘管很多次,我經過的書架上擺著《水豚工讀生》,但不是沒有錢買下它,就是猶豫了一會選擇了其他的作品(比如,上一次逛書店時,看見《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再版,最後還是先下手把房思琪帶回家了)
我有點訝異原來你也有接觸近代台文。個人默默潛水觀察時,看見你的行文風格,潛意識以為你偏好歐美的經典文學。
不過話說回來,相對於小說,我其實很少閱讀散文,也很少寫。一部分是覺得散文之於小說,又更逼近「我」的本身。很長一段時間我是不碰散文的,我很不習慣這麼赤裸地將自己攤開在眾人的視野之下,後來開始練習散文是大學以後的事情。第一次寫的時候,不只寫的彆扭,看的時候也覺得彆扭。朋友看了我的散文,說,你怎麼把它寫的這麼像小說。XD
寫小說時我能夠以技術輕而易舉地把情緒帶過。但散文不能。去年書展,想像朋友寫作會有開設攤位,朱宥勳老師辦了替寫作者看作品的活動。他看了我的作品,說,你的文字很節制,很乾淨。
我後來看了一下自己寫的東西——他不確定自己有沒有哭。死亡就像是狗尾巴掃過背脊。怕寂寞的人養狗,真正寂寞的人養貓。
這些東西沒有辦法放在散文裡,會顯得很不真實。
所以我佩服很會寫散文的人,也佩服平時讀散文的人。我接觸過的散文(且很喜歡的)是吳曉樂《可是我偏偏不喜歡》、顏納《假仙女》,以及一位系上學長的文字,但他還沒有出書。
/
陸居然看過我IG的推書心得嗎XDD救命,好害羞。謝謝妳喜歡《女二》那篇的感想,然後《時光當舖》的部分,我覺得它是具有時效性的書,就跟村上村樹一樣。在國高中時會有人很喜歡,但過了某個年紀後,就跟著那段時期成為回憶,再打開時會發現某些部分好像太輕了,但這樣子的輕也很可愛(突然轉為懷舊口吻)(你夠了)
2025-04-29 00:20

雙:
有段時間和朋友談及閱讀,喜歡討論的一個話題是:哪國文學看最多?翻譯著作我從懸疑類看起(因為書櫃裡泛黃的那本《天使與魔鬼》),佐以一些青少年小說如飢餓遊戲。我會說,真正喜歡上閱讀,有意識地探索,是高中時候,翻閱許多哲學著作,也「刻意」讀經典文學。當時的動機不純,想在同齡中看起來厲害一點,恰好身邊有一位相當優秀又神奇(各種方面XD)的同學,可謂博學,見識奇廣。我帶著一種那時不自知的嫉妒且羨慕,有點自卑的心態在追他。過後看來,因此誤打誤撞地接觸很多興趣之外的文學作品,都說一本書藏一世界,我似乎沒經歷過因著某些先入為主的觀念而抗拒某類文學,所以有機會在過程中體察——什麼作品更吸引我?
數算起來,近代台文我確實接觸得少,對岸的近代創作相較讀更多,多半時候(如果已去的時間可以被切割),也偏好他們的行文與直簡帶鏗鏘的用詞。不過只要提起,我一定忍不住表達對任明信的喜歡。如果雙雙哪天拾起他的散文《別人》,我會好奇你眼裡景象。在我習慣一個人上路後,偶爾想到他的文字,幾乎是海景。(任明信應該是詩人的身份更為人熟知,很長一段時間沒再遇到那麼觸動我的現代詩,直到滑到曹馭博,好像見雙提過他)
你對散文的感觸,呼應到我高中也是第一篇真正意義上屬散文的創作,正是誕生在我急需情感出口的時候。那是又一次來自近身的死亡造訪,我感到不公而疲倦。上面那位博學的朋友評價:這是我第一次可以讀完你的東西。另一位得過幾次文學獎的也給出類似回饋。可實話說,我好像比任何時候都無動於衷。也許有一部分如雙所言,它很赤裸,故而觸及某些主題時對書寫的人很殘忍。
也是出於殘忍,我產生一種獵奇心態。翻閱散文,我成了他人遭難的觀戲者;也看他人如何控制,拿捏生命點滴,以為坦誠的同時也不完全如此。印象中一位挺有份量的作家談論過散文中的真實性,或多或少,散文也會作假。
我在想你給朱老師看的那句,如果「他」是你,倒也不奇怪。這種置換是被容許的。
還有我永遠記得《流浪者之歌》的那句,唯有真正放下的事物,我才能夠寫下。那個「我」不是內文的主角悉達多,大抵出自後記;儘管跟著悉達多走完了他一生,卻感覺僅觸著這段話深意的邊角。自我觀察下來,我發現自己很受如此實誠的書寫吸引,也許因此被勸退過,鮮少讀散文,但我忘記有過那段時期了。
btw,和雙這般交流好好玩,Ahahaha喜歡ˊˇˋ
/
前幾天剛好和友人聊到村上!講他多色多色,終究沒有川端色(大叫)。另有一篤定的是,日本文學我實在地排斥過,是在許多的偶然下半推半就地再嘗試一次、兩次,才慢慢開啟這個新領域。後來每每逢雪景,《雪國》的開場就會在腦海浮現:穿越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真美啊。
雙接觸最多的是台文嗎?感覺你對歷史也有情感,不曉得會不會刻意朝歷史文學的方面挖掘(探頭)其實我經常潛水悠遊,站上的公開帳號基本都會被我看光光(呵呵(:D
好喜歡也同意時效性一說,國高中有段日子陶醉在言情網文,某些故事深刻地在心上留痕,然而過半是塵羽的重量,我一無所獲。除了愉悅。曾經不懂何謂經典,原來是待生命漸長,它們才顯出其價值。年齡之外,自己的視野及心懷寬窄也會左右閱讀選擇。
有段時間和朋友談及閱讀,喜歡討論的一個話題是:哪國文學看最多?翻譯著作我從懸疑類看起(因為書櫃裡泛黃的那本《天使與魔鬼》),佐以一些青少年小說如飢餓遊戲。我會說,真正喜歡上閱讀,有意識地探索,是高中時候,翻閱許多哲學著作,也「刻意」讀經典文學。當時的動機不純,想在同齡中看起來厲害一點,恰好身邊有一位相當優秀又神奇(各種方面XD)的同學,可謂博學,見識奇廣。我帶著一種那時不自知的嫉妒且羨慕,有點自卑的心態在追他。過後看來,因此誤打誤撞地接觸很多興趣之外的文學作品,都說一本書藏一世界,我似乎沒經歷過因著某些先入為主的觀念而抗拒某類文學,所以有機會在過程中體察——什麼作品更吸引我?
數算起來,近代台文我確實接觸得少,對岸的近代創作相較讀更多,多半時候(如果已去的時間可以被切割),也偏好他們的行文與直簡帶鏗鏘的用詞。不過只要提起,我一定忍不住表達對任明信的喜歡。如果雙雙哪天拾起他的散文《別人》,我會好奇你眼裡景象。在我習慣一個人上路後,偶爾想到他的文字,幾乎是海景。(任明信應該是詩人的身份更為人熟知,很長一段時間沒再遇到那麼觸動我的現代詩,直到滑到曹馭博,好像見雙提過他)
你對散文的感觸,呼應到我高中也是第一篇真正意義上屬散文的創作,正是誕生在我急需情感出口的時候。那是又一次來自近身的死亡造訪,我感到不公而疲倦。上面那位博學的朋友評價:這是我第一次可以讀完你的東西。另一位得過幾次文學獎的也給出類似回饋。可實話說,我好像比任何時候都無動於衷。也許有一部分如雙所言,它很赤裸,故而觸及某些主題時對書寫的人很殘忍。
也是出於殘忍,我產生一種獵奇心態。翻閱散文,我成了他人遭難的觀戲者;也看他人如何控制,拿捏生命點滴,以為坦誠的同時也不完全如此。印象中一位挺有份量的作家談論過散文中的真實性,或多或少,散文也會作假。
我在想你給朱老師看的那句,如果「他」是你,倒也不奇怪。這種置換是被容許的。
還有我永遠記得《流浪者之歌》的那句,唯有真正放下的事物,我才能夠寫下。那個「我」不是內文的主角悉達多,大抵出自後記;儘管跟著悉達多走完了他一生,卻感覺僅觸著這段話深意的邊角。自我觀察下來,我發現自己很受如此實誠的書寫吸引,也許因此被勸退過,鮮少讀散文,但我忘記有過那段時期了。
btw,和雙這般交流好好玩,Ahahaha喜歡ˊˇˋ
/
前幾天剛好和友人聊到村上!講他多色多色,終究沒有川端色(大叫)。另有一篤定的是,日本文學我實在地排斥過,是在許多的偶然下半推半就地再嘗試一次、兩次,才慢慢開啟這個新領域。後來每每逢雪景,《雪國》的開場就會在腦海浮現:穿越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真美啊。
雙接觸最多的是台文嗎?感覺你對歷史也有情感,不曉得會不會刻意朝歷史文學的方面挖掘(探頭)其實我經常潛水悠遊,站上的公開帳號基本都會被我看光光(呵呵(:D
好喜歡也同意時效性一說,國高中有段日子陶醉在言情網文,某些故事深刻地在心上留痕,然而過半是塵羽的重量,我一無所獲。除了愉悅。曾經不懂何謂經典,原來是待生命漸長,它們才顯出其價值。年齡之外,自己的視野及心懷寬窄也會左右閱讀選擇。
少年影子浮光朦朧,是最好的年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