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問卷找答案|寫作需要的幫助,POPO來支持。
HOT 閃亮星─黑白沙漠狐耽美稿件大募集

「好話」;「惡言」,如何定義呢?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一句好話,讓人窩心溫暖;一句惡言,讓人受傷寒心。

是的,的確如此。

但,問題來了。「好話」;「惡言」,如何定義呢?

問候對方祖宗八代的,是惡言;

描述對方腦容量多寡的,也是惡言;

負評對方身材樣貌的,應該也被歸類在惡言吧。

但除了這些明顯的惡言之外,

當我們敘述一件事情,不論是事實文還是意見文,

你身旁會不會有些人,習慣開頭的慣用句如下呢?

一,劈頭否定對方型:

「不是這樣啦,這意思是、、、」;

「毋係啦!我嘎你共、、、」;

「無啦!這應該、、、」;

「吼!你那ㄟ盪阿內共咧!」。

二,我比你高上美型:

「這是常識內!大家都知道內!」;

「你係姆麥聽過膩!這應該、、、」;

「你連這弄不知影膩啦?!」;

「這佳膩簡單!、、」

三,巨嬰地板打滾型

「阿不然你袂叫我怎麼、、、啦!?」;

「我不管啦!你就是給我、、、啦!!」;

「怎樣啦!咬我啊!」;

「我擱係袂安內啦!」。

以上,各位聽到時的感覺為何?

算是惡言嗎?好像倒也沒那麼嚴重,

不是惡言,但總令人為之氣結。

台灣社會,原本即為移民社會,爭地爭水爭資源,

我們的DNA裡似乎沒有「好好說話」,

更沒有所謂「討論」這些因子;

加上我們每個人的說話模式與習慣,

深受原生家庭文化以及成長環境影響。

這些因素,於是,形成了現在整個社會的紛紛擾擾。

華哥會告訴學日語的學生,聽日本人說日語時,聽關鍵字,

千萬不要嘗試追逐每個字的意思。

這樣子好不?

當我們遇到習慣將上述三種口頭禪當開頭語的人,一樣,

華哥建議直接跳過,就只聽其後的重點關鍵字吧。

(儘管可能沒啥重點!)

另一方面,或許我們自己本身,正好是上述三種類型者,

只是不自覺罷了。

那該怎麼辦呢?   如果你問華哥的話,

華哥會先告訴你這句「雞湯」:

「每個人,從出生開始,用2-3年的時間學習如何『說話』,卻得用往後的大半輩子學習如何『不說話』。」

重點關鍵字:共勉之!!

上一篇回作家的PO下一篇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