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問卷找答案|寫作需要的幫助,POPO來支持。
HOT 閃亮星─黑白沙漠狐耽美稿件大募集

滅如實知滅

              世間善人常以高道德為宗本,布施行善於窮困之間,認為行善終究會得到善報與福報,也認為其善舉應當有其善終才是,甚至,更進一步地以壓抑身心為手段(無論如何一定要做,就是菩薩行的觀念,實際則偏向古印度耆那教的苦行),發心願力,持戒不貪功德等等,做為日常修行的正課與方向。確實,對於高道德標準的善者而言,大眾都應該給予熱烈的掌聲與讚嘆才是。然而,有所疑慮的是"無私的奉獻"真的可以斷除煩惱嗎?這是普遍善行者切身的問題之一,無論個人是聰明或愚鈍,有錢或沒錢,一昧著想,只要心善懂得犧牲奉獻就是最有效和實際的修行了。這個修行方法真的符合真正離苦的菩提正道嗎?這些都是普遍佛弟子與善者可能在內心深處到目前為止都還疑慮重重的問題癥結。

              世間萬法皆不離兩千四百多年前     佛陀真實發現的"因緣緣生法",不停地在影響中呈現才是真實,所有眾生在世間只有實際經驗的歷程,而沒有所謂的結果。"發心"行善"仍以願求期盼滿足自我欲望為根本(※善之欲求仍不離貪念想,為有漏法),行善為慈心之善舉→名"予樂",給予受者暫時的身心困頓之緩解,若持續執行,施者則滿足於自我存在與肯定和生命價值的被認同感。受者則有可能產生感謝感恩也想為施者與大眾回饋報恩(仍屬期盼與希求之苦法心緒,'願念"一升起"苦"便隨生),若無能為力回報,則心生失落沮喪自我抱怨等遺憾心緒,即使有能力回報,則也只能再回到欲求善舉之念想,循環不止。

                覺照內在,正觀五陰,專精禪思,次第分明,"明"為前向(正念因緣緣生則智見"無常"無我",自然隨順得明斷"無明"是證量得"慧解脫"斷"愚痴",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牲"永盡,正覺"未離貪",後起八聖道),能生正見,正見生已,慚愧隨生,後起正志,正語,正行,正命,正精進,正定,次第而起,正定生已(斷"貪欲"瞋恚),自知作證,究竟苦邊(苦的盡頭已達,即彼岸),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再輪轉生死,成就真正無漏的"解脫者",亦成就"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之證量。

(生命猶如真實的大樹,因緣緣生猶如"水"空氣"陽光"令樹枝繼續地開枝散葉,隨時影響著花開與結果,縱然大樹再如何屹立不搖,也支撐不住大樹本身持續成長的重量,終究會有倒下的一天,雖無法預測何時會倒,但努力成長的方向,已決定樹倒向何方的趨勢,是彼岸嗎?)

※相應阿含133經內容,   世尊提及:[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著?何所見我?令眾生無明所蓋,愛繫其首,長道驅馳,生死輪迴,生死流轉,不知本際。...若多聞聖弟子於此六見處(指五陰),觀察非我,非我所.....聖弟子不復堪任作身口意趣三惡道,決定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來,作苦邊。]

※別譯阿含196經內容,佛告犢子:「如來、世尊於久遠來,諸有見者悉皆除捨,都無諸見,雖有所見,心無取著,所謂:見苦聖諦、見苦集諦、見苦滅諦、見至苦滅道諦,我悉明了,知見是已,視一切法皆是貪愛、諸煩惱結,是我、我所,名見取著,亦名憍慢,如斯之法,是可患厭,是故,皆應當斷除之;既斷除已,獲得涅槃、寂滅、清淨,如是正解脫諸比丘等....

上一篇回作家的PO下一篇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