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閃亮星─喬木稿件大募集

4

    「嗯……」我自言自語道。「我應該出去走走,也許爬個山怎麼樣?」

    聖城這座城市充滿著人類的神性,也總有一些奇妙而意想不到的地方等待人們發現。

    最近我在乘船遙望聖城的時候,我才發現;幾乎每隔幾個街區都在蓋房子。那些建築的大型吊車還是什麼的,就這樣堂而皇之的吊在十幾層的大樓上。我數了下,這一片就有九個這麼多。

    我一細想可真不得了,這樣一座城市到底充斥著多少建案在跑?

    一提到施工,

    我又想到我家附近又開始了吵雜的聲音,

    害得我把想把通風的窗子關起,

    它們似乎永遠都蓋不完。

    說到這,

    我櫃子還有很多書沒有看完,

    然後我又手癢的再買了幾本,

    你們知道,那種增加、擴張的感覺讓人十分興奮,

    倒不是擁有的多少,

    是那種增加、變化的感覺才是刺激的源泉。

    不過也好險如此,

    這代表我的創作永遠沒有終結的一天?

    雖然不是全部,

    那些書可是我思想的源泉,也算對得起大眾吧?

    你不會常見到我伏案寫文章,

    我大部分的工作時間都在蒐集資料的準備階段時完成。

    我喜歡一句話,是一個大學教授說的:他建議學校規定出學校教員的例行散步時間,沒有這些散步時間他根本想不出什麼突破創新的好點子。

    起初,

    我做這兒當然是想出名、又想賺錢。

    不過後來嘛……

    大概我們永遠不知道踏上旅程時會遇到什麼。

    我看過一個科普歷史的視頻,作者結尾時說的,大致的意境:

    「談到人在真正的創作中,

    挖掘出來的知識,

    從中獲得的

    這個本身就有著巨大的回報。」

    「這個時代並不缺乏一檔為了更新而更新的節目……大家缺乏的是時間。」

    創作到底有多少價值呢?

    我眥了眼筆記上的筆記:

    【開頭談人類的建構,個人和社會的建構不同】

    【又談到,建構最重要的是人格→查拉圖斯特拉?】

    現在的我書都到處看,

    以前我也是不讀書的,

    總覺得,真的有必要嗎?或者,時間不夠?或者,浪費時間?

    看人閱讀的速度其實蠻快的。

    然後我從書中漸漸了解到,

    這些偉大的人物似乎都博覽群書過,

    他們的眼界和思想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夠比得上的,

    我突然覺得很荒唐,

    我活在一個這麼便利的時代,

    一個可以說是隨手就能閱讀、求知的時代,

    我想要看哪位名人的書,上網買就好,

    但人們還是傾向於讓時光就這麼流逝了。

    我想,雖然我們活在一個還是時時需要堤防的時代,在我們還沒解決人類道德問題之前。

    但是,我們成長、超越的機會要遠遠大於前人了。

    我看著海外的山巒,說……

    「不過我沒爬過山,感覺應該要找個人作伴。不知道老闆最近有沒有員工旅行,跟他建議看看。不過可能還要一段時間?」

    其實我很長時間都在想人要如何成長?什麼才是人成長最重要的?

    是,這個社會真實的現象可能很糟,

    很多事不盡人意,

    最糟糕的莫過,

    人們在慷慨激昂的道德外衣下,做著偽善的事,

    他們總說著我們跟你們站在一起,但不去改遊戲規則。

    扯遠了。

    無論如何,

    這會是我現在要寫的內容:

    我要寫這樣的故事,

    我的感悟,

    這個故事目的是要給人開一個窗,

    讓人們對世界產生興趣。

    去生活,

    而不是去害怕身體會不會受傷,

    如果你學會了怎麼應對,

    你不會害怕。

    不!我們不低頭。

    我玩過一個叫極樂迪斯柯的遊戲,

    一封來自蘇聯寄出的最後一封信……

    它描述了這樣一幅畫面,

    它告訴你說:

    放棄吧!屈服吧!

    我們沒有絲毫不安與猶豫。

    天啊!這說的都是什麼啊?

    不!

    我們應該這樣回答。

    你敲過石頭嗎?

    如果你敲過你就會知道,人類是可以磨平石頭的。

    因此,那就算是堵牆,我們也可以跨過去,

    即便用腦袋去撞牆。

    人們的膽怯,

    不是因為這個東西具體如何,

    而是因為人們無法處理它。

    有一天我去看了佛學,

    我才知道,

    人類竟然可以以冒險者的方式生活,或許人們活在世上本來就是個冒險者。

    雖然踏出家門的第一步都是不確定而且可怕的,

    生活才是人類真正的導師。

    該怎麼實行呢?

    書本只是一種經驗之談,

    我們永遠無法離開實踐,

    實踐出真理,

    這才是科學精神。

    其他超出這個之外的,

    很容易成為一種幻想,

    十分危險。

    如果人們保持著這種不良的習慣學習,

    我只能說助他好運。

回書本頁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