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子》裏,「齊宣王問曰:『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孟子對曰:『於傳有之。』曰:「臣弒其君可乎?」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Rovd4wDLjcBkqCbm7PpFGKYz2iWZQHf3ETVsS086
1EjkszVmJYuaTD4t5r7WS9vq3i2GcgRQyIAXMFlH
在戰國時代,諸侯眼中只有「利益」沒有「仁義」,秦始皇、漢武帝也都渴望長生不老。戰國時代齊宣王的祖上也是殺了自己的國君篡位得到齊國的,問孟子:「大臣可以殺自己的國君嗎?」以儒家的立場來說,只有「堯、舜、禹、湯、文王、武王」這樣德行與智慧的君主,才是合格的天子。「聖人」為民父母,視民如傷,才是合格的。對於聖人「革命」推翻暴政,是持肯定的態度。這是理想,也是學習儒家應該曉得的事情。
TezO2yLp4SfMsh8vCwKglJQn0NUa5GcmuYXD9bHr
VEq1hBR9YIzZiQDK73wcnPOJfWGM5rs0vHoUAaS2
現實的情況是,只有武力才有辦法統一天下;只有暴力才可以消除暴政。而君王卻又是「天下最邪惡的那一個人」。
ud6ak2enshJlbKLMZi10YRBVtCG4STjNXPf8wmv7
7xC48PDHdSLXYsBKtOglye5VboAvrphTmfJQkzu3
筆者對於「君為臣綱」是持反對的意見。孔子說:「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推翻一個政權,往往需要發動戰爭,死傷無數百姓,而一個專制邪惡的暴政也是在殘賊無數的百姓。對於孔孟來說,堅持的是「仁義」,要君主行仁政。時機與條件成熟,推翻一個政權是「好事」。
0FKSkhWvw5CrHyXY7sBE2fuzMRD8iG3pltqZATIU
SMrK1mA0zFi7yqCteX4kLpEZVRJWgwNYU2I6ljbv
民主這種投票選出「總統」的制度,首創是「美國」。就是選出一個「皇帝(總統)」,讓他統治天下。至於法律的細節,可以討論、可以修改、可以變化,不需要完全複製。投票,是對於一個皇帝是否繼續統治的「授權」。這樣的想法,對古代儒家來說完全沒有機會可以選擇,掌握權力的人不會接受,而推翻政權的人,握有權力之後也不會接受。從秦始皇到清宣統以來,還沒有看過「不用武力」推翻政權的案例。直到中華民國成立,國民黨敗退臺灣,經國先生解嚴後,1996年台灣總統大選後,才有第一次推翻政府不用戰爭的例子。直到2000年才有推翻政府成功的例子。
cJaKGUdyLArZbQHWTjFpsfOugo524hnV7N6MwPeY
wDTaB70ibzZFOHvxR6ylPgU39nfLAXqVrIsKWYk2
至於民主非常沒有效率、政黨惡鬥,這些亂象,正是我要論述的事情,之後篇章會一一完整論述。
l8SxHPFYG4fnjiITeZzR2AQyg5aXoV607EtDdhKM
6WwBfobda4ph9RlCjEzcY3SkyiVGILTNKqme2gU7
申辯四:主張「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賊殘仁義的統治者,應該被推翻。
DFOfd2Q37h1sRAS4gizk6P9jMNYcBwmJZ5nqUW8G
E0aUgYRilI9TxmH2u37qVwcBXyv5dDtzkfS1on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