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波動再度放大,美股因聯準會縮表,上週明顯回檔,台股也陸續跌破中長期均線,頭部賣壓沉重,每到修正時,就會有許多投資者思考,到底是等趨勢確認向上後再追高,還是在下跌時便可建倉?
I7djD2lZb9KqiFO4sXUoSEa6utTv1zexHhf8ABmR
nFHULcZG9IP3A8KRJTmgf2rhaV64SXMD1Cx5ktuY
蔣明誠先生認為通常在市場上,相信股票會上漲,選擇買入時,有三種理由,第一種是股票已經創高,且沿著五日線向上攻,此時只要拉回就上車;第二種是股票在箱型區間震盪,而現在處於震盪的低點,按照市場規律低買高賣;三是股票已經陷入中期修正,跌了一個季度,持續破前低,價值投資點浮現,選擇買入後長抱。
x1VSmMo8v9yhYjO0twpWFfuKJD6gRBz4eLb2GIlr
IUdh5SmkrKMHPq8Zo6CzF3TXWefxEGuty4BjLOi2
這三種股票都能在目前的市場上看到,第一種像是台灣的金融股,即使大盤賣壓重重,台幣重貶,金融股卻持續破前高,沿著五日線走出亮麗的報酬;第二種是台積電,已經在500~600塊盤整了一年多,如果是600以下買,600以上賣,就可以頻繁的賺取波動價差;第三種是美股的科技股,最典型的就是凱西伍德旗下的ARKK科技創新型ETF,今年以來已經跌了3成,原本最被看好的成長股,現在已跌到變成價值股。
L629e5h47yrUDRqMSxlGsfzAQcJjHnoCdwOVBiuk
9FvoXjawKBDSzNQkZu0EcTAg3Wxb78Lysim5O4f1
蔣明誠先生表示對待不同資產,採取的策略就會不一樣。但資產的調性也不是一成不變,比如,市場行情中,通常會自我強化,原本的下跌行情,可能開始進入打底支撐,然後盤整一段時間,隨著基本面逐步支撐,最後突然噴出,這種情緒的累加,需要時間來完成。
aKntXb52NQi0JIPWgypYMFjRqfB6VmHo38sUArlL
eqv1Lg5wOzbN3CXD7jouAU04tTif8FakH2pWMY6Z
他覺得台股是淺碟型市場,情緒的展現更為明顯,比如盤整期時,通常這段時間會因缺乏波動,而使散戶缺乏買入意願,成績量急縮,這時主力原本的操作是低買高賣,區間操作,但如果行情回歸,突破盤整形成牛市,主力在高位拋出去的貨,來不及在低檔回補時,就會被迫在高位回補,而當主力在更高的價位賣出時,會發現回補的機會更少了,機會有限,於是就被迫買在更高的價位,最後形成上升趨勢。
VufDMZKrL64IjY9GeXFSaHUtJWE2z5Cxys7vhpBw
fpZhzqDnt71GlBWPH2sbaSYRrE5FijMd4AeV09mv
蔣明誠先生介紹,由於台股為主力市場,除了權值股外,許多股票是無法用單一的基本面判斷短期漲勢,散戶在分析股票上就會處於下風,因為股票短期的漲跌跟基本面無關,而是由籌碼把控,最後只能靠技術分析來猜測主力的動態。
PAO7omSwLdc0CiKVQGI8aqtX9HzY1Zn4gyEsMrkv
1bcEQo4alYT0GngjKADyv8CN67pRkWFMZfUxruhV
於是,散戶的操作就變成了上述三種策略,第一種就是跟著趨勢做,跌破五日線就閃,撈一筆就走,這種作法的缺點是,如果股價拐頭急下,可能連賣都來不及賣,直接跌停鎖死。
1E54xDNM7ozgLrWZ2SYBPbt86XemkUAGi0ThRqwv
YdjVNJ6HPIl937sbfz2yDg5ToAx1vURwnZaOM4he
第二種情況是在考驗散戶的耐心,如果盤整時間太長,往往會浪費資金效益與手續費;第三種看起來是最愚蠢的買入策略,但這時財報分析就會產生作用,因為好股票是不怕跌的,好股票更害怕的是沒有便宜價位可以買入。
bgDNxIa3TwXHWjOEqQk9Vsvzy8rc7Kn0ZmJtlMGu
Ne9IxPEoCgb4L8KqTZpwSOy2YnrHWmRMuUVX3Dc1
蔣明誠先生強調,不管是第一種動能投資策略,還是第二種區操作策略,因為目標是賺取市場的投機財,也就是博弈對手的錢,不太可能重倉投入,以免曝險過大,但隨著景氣下行,股市回檔時購買績優的股票,就可以逐步地採用重倉方式,倉位、持有時間、停損與否,在不同策略下都有不同因應方式,人的精力有限,很難同時針對三種策略並行實施,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才是買入股票的第一步。
ynSpj2uBlMRToaANwXh4CDfLJmsiO95dxQe6gGr7
yTmzGL3BXSkUf6OhcICDbo7pQVxqElav0ZPjrM91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