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功能「收藏作家」上線啦!
HOT 閃亮星─肆夕耽美稿件大募集

無知是一種罪

「無知是一種罪。」為什麼?讀這篇文章的人,有想過這個問題嗎?網路上查到,這是蘇格拉底說的:「無知即是罪惡。」會有人覺得這是一種歧視嗎?這是一種偏見嗎?還是說,這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哲學家講話,基本上都是需要思考的,而且需要實踐,就像《論語》裏孔子說:「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這個「不遷怒」,有多少人能做到?是不是周圍的人常常可以看見這種「壞脾氣」,一個不高興就罵人?一有不爽就找人來遷怒?那這個「不貳過」是不是又更難做到了呢?

何謂「無知」?並不是拿著書本來看的人,就能夠稱得上「有知」。「一個人只要能夠做到,對待妻子重視品德而輕視外表,侍奉父母能夠盡心盡力,服務長官能夠忠誠而信實,跟朋友講究信用,就算你是一個文盲不會寫字,也可以稱得上有學習的上進心了。」上面這幾句話「沒有提到知識、沒有提到要讀哪些書」,所謂的「知」指得是「立身處事」。學習指得是「品行」。在柏拉圖的對話錄裡面,討論的大多也都是什麼勇敢?什麼是信用?什麼是明智?什麼是善?什麼是真理?討論的都是如何讓人與人之間過得更好,更友善,最後建立一個「理想的國都」,人人過得幸福美滿。

《論語》裡面有一句話:「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白話翻譯:

喜歡做好事,但是不喜歡學習,最後的弊端就是:愚蠢上當。

喜歡明智,但是不喜歡學習,最後的弊端就是:說話沒有根據。

喜歡誠實講信用,但是不喜歡學習,最後的弊端就是:傷害自己。

喜歡坦率說話,但是不喜歡學習,最後的弊端就是,說話尖酸刻薄。

喜歡勇敢,但是不喜歡學習,最後的弊端就是,胡作非為。

喜歡剛強,但是不喜歡學習,最後的弊端就是,狂妄傲慢。

做好事、明智、誠實、坦率、勇敢、剛強,這些都是每一個人會喜歡的品德,不管是「自己」或「其他人」有這些特質,應該不會有人反對吧?

有人會喜歡別人在後面給自己「穿小鞋」嗎?這是「做好事」的相反。

有人會喜歡自己是一個又笨、又蠢且是非不分的人嗎?這是「明智」的相反。

有人會喜歡別人跟自己「不講信用」嗎?這是「誠實講信用」的相反。

有人會喜歡別人跟自己「說謊話、說假話」嗎?這是「坦率說話」的相反。

有人會希望自己是一個「膽小」的人嗎?這是「勇敢」的相反。

有人會希望自己是一個「軟弱怕事」的人嗎?這是「剛強」的相反。

所謂的「無知」,並不是指「不識字」的人,也不是說「不看書」的人。而是人們在社會上與人相處的時候,如果不懂的學習,不會「修飾自己的言行」,那麼好的「特質」,最後也會流於弊端。

譬如:做好事捐款,沒有辦法分辨「慈善單位」是否會貪污。最後把錢捐出去後,錢事實上是跑進「承辦單位」自己人的口袋,最後,「應該幫助的人沒有受到幫助」,而那些拿了錢的人卻都跑了。

譬如:喜歡耍些小聰明,但是什麼書也不看。這樣子話,是能夠知道多少「東西」?

譬如:曾經有人跟人約定打賭,賭輸就「裸奔市區」,賭輸之後真的裸奔,最後上新聞,舉國皆知。這樣的人「講信用」卻不懂的分辨對錯,這不就是傷害自己嗎?

譬如:講話完全不看人臉色、不看場合,這樣子的人只說:「我這個人說話,就是這麼直,沒有惡意。」那如果不用「白目」來稱呼,那應該用什麼呢?

譬如:什麼事情都敢做,也不分辨是非對錯、合法與否。那些上新聞「幫忙販毒」的人,是否就是屬於:「   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強盜、小偷是否也是屬於這樣呢?

譬如:做人脾氣很硬,永遠認為自己說的話是對的,也不學習。那不是很容易變的傲慢嗎?

人跟動物不一樣,差別就在於「學習」。

沒有發明「文字」以前,人們是用「說話」來溝通的。「道理」可以用說話來傳達,重點在於「如何生活在這個社會上。」

自從文字發明之後,大量的知識學問都被「轉載」到了書本上。所以,要如何做?要怎麼做?就變成「看書」來學習了。這種「無知」的罪,是表示「如果沒有前人的經驗」,任何自己覺得好的事情,「都可以變質而成為壞事、惡事。」

最容易在現代新聞上看到的「詐騙」案件。有些人說:「我只是幫忙領錢而已。」看到這種新聞,是不是會覺得「學習」,然後知道分辨「好壞對錯」、「犯法與否」,是一件「常識」。是一件做為一個人,應該知道的事情?

上一篇回作家的PO下一篇

回應(1)


這篇很有趣耶 
 
2018-03-20 17:54 透過電腦版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