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功能「收藏作家」上線啦!
HOT 閃亮星─肆夕耽美稿件大募集

顏色.暗物質.暗能量理論

我發現我隨時有可能會死,在死之前,我只做一件事.

就是一個理論.

顏色是如何存在?

光是分子反射和光線折射理論,是無法支持顏色的存在是合理的.

因為這樣就有許多不合理的條件,比如,兩個顏色之間的界線,不可能如此分明,應該是兩種顏色互相衝突,然後出現兩種色彩混合之後的顏色,而且不同的角度看這條界線,顏色都是不一樣的.

又比如洗澡產生的煙霧,會導致燈光的光線曲折,反射到鏡子內的光線分子,就不會還是原來的顏色,而是模糊不清的兩種顏色之間的混合,可是事實上,鏡子中卻只是被霧氣遮擋視線,不會產生差別.

再比如,有顏色的燈光,在近距離照射下才會顯現出光的顏色,但是旁邊被照到的顏色卻不會混合,什麼顏色依舊是什麼顏色,只是有暗淡或明亮的差別而已.

打個比喻,沙塵濃霧之類的霧氣,理論上會曲折光線,所以陽光很難透進來,可是在這種環境下,一輛車的車燈也只會出現光暈,卻不會讓車身的顏色被覆蓋,或是成為兩種顏色的混合。

在這種環境中,連光線都透不進來的霧氣,車燈的光線強度也不可能比過太陽光,可是實際上卻沒發生曲折或改變顏色的情況,難道光線反射或折射的物理定律是假的嗎?

只要沒有近視,就能看出濃霧之中的顏色並不會出現曲折.

這對於光線的理論有嚴重的衝突.

再換個說法,有顏色的玻璃在貼近除了白色以外的顏色,透過這塊玻璃依舊是無法遮擋住原來的顏色.

這很奇怪,眾所皆知玻璃是會曲折光線的,有色玻璃應該會讓其他顏色再透過玻璃之後,會產生不同的顏色才對.

波粒二象性理論也無法解釋這種情況,因為如果用這種理論來解釋顏色,就更說不清顏色是如何涇渭分明呢?尤其是光線反射到眼球的時候,應該會互相碰撞,就算具有穿透性,也不可能保持原來的顏色,那麼我們就只能看見混淆不清的黑白世界才對吧?

我想了許久,只想到一種可能.

就是光線不是必須保持同樣的電磁波頻率才叫光,因為任何分子都可以是光粒子之一.

而形成光粒子的主要原因,就是一種吸收釋放的轉換,來產生動能.

產生這種動能是比原子更小的存在,中子/電子/質子都比不上的小。

這種能來比喻的話,就是水一樣的存在,而且是存在宇宙的每一處,可以說無處不在.

假如把這種動能稱為暗,那麼粒子就是轉換暗,來產生動能.

簡單來說,一個原子吸收暗之後,就會轉換變成另一種形態的暗,而這種動能就是誕生顏色的來源.

用一顆球來比喻,球的某一端向前進,那麼前進的方向頂端,就是用來吸收暗,其他的部位就是釋放暗,當保持轉換的速度,不撞到其他的粒子,就能不斷的加速前進,甚至達到完全靜止.

而被轉換過的暗,跟一開始吸收的暗已經有本質上的不同,可能對球體來說,會造成一種惰性的吸收,也可能是活性的吸收,由另一顆相同的原子球體遇到後,同樣都能吸收,只是吸收和釋放的速度就沒那麼快,或者會加快吸收的速度.

如果正好有兩顆粒子是不同的,卻又很巧合的讓第二顆原子球體可以加速吸收,能穩固兩者之間的距離以及速度,那麼分子就這樣誕生了.

而所謂的質子與中子,加上電子的數量或排列方式不同,可以組合出不同的分子,那也就解釋分子排列產生的物質形態是如何存在了!

可能這樣會看不懂,所以這樣比喻好了,拿一跟吸管吸杯子中的液體,裡面的液體由一端被吸入到另一端,卻又有另一跟吸管,把被吸收的液體吸入到跟第一個杯子中一模一樣的容器裡面,如此重複.

如果吸收與釋放正好達到一個平衡,那這兩個杯子就是分子元素表,物質就是這樣產生。

當然,這只是一個比喻.

又假設兩顆相同的分子球體,就像元素表一樣的表現,正是因為一方正好釋放出的暗,讓另一顆分子存在於另一邊,只是這種存在並不穩定,會產生一種劇烈的來回震動,也就是冷熱的產生,那麼質子和電子的排斥與吸引就解釋得通了。

假設這個理論真的存在,也就解釋了顏色的存在.

其實不只顏色,黑洞理論以及暗物質和暗能量也都能夠解釋了.

而且也正好解釋了弦線還有多重宇宙理論,其實並不存在.

這裡解釋一下黑洞,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黑洞是粒子的密度壓縮到極致以後,才會形成黑洞的存在,一百萬噸的岩石壓縮之後的黑洞,會比原子核還要小,可是卻並不足以吞噬地球,頂多破壞地表環境而已。

要摧毀地球,黑洞至少要彈珠的大小才行,相當於地球重量的星球壓縮成黑洞的密度,就大約是彈珠大小,而地球的重量是六萬萬噸,八千哩寬。

再來解釋暗物質,這並不是反物質或暗能量,三者之間幾乎沒有關係。

反物質是正物質的對立面,一顆正物質理論上應該會有一顆相反的存在,當正物質與反物質碰撞後,就會發生爆炸,然後產生輻射散發出去,就是宇宙爆炸產生的附帶品。

不過暗物質卻又是另一回事,暗物質與暗能量的理論相似,可是定義上並不太一樣。

暗物質是廣義為行星之間的重力比想像中要小許多,理論上宇宙爆炸後不可能產生星球和銀河,應該都是微粒子才對。

所以科學家用暗物質來解釋星球存在的合理性,以及維持銀河漩渦的可能性。

暗能量是廣義為宇宙星系之間會隨著時間,距離更遠,可是卻能保持銀河的存在,不會因為距離的變化,就讓銀河系就此消失,這種就解釋為暗能量在維持所有的銀河系。

萬有引力的定律,是指會銀河擴張的速度會越來越減緩,但是現在已經證實每個銀河系之間會越來越遠,而且還是等加速的擴散開來,這種變化就解釋為暗能量在推動。

可是如果將這裡所說的顏色理論,也就是粒子吸收轉換無處不在的暗,來產生原子排列形態和動能,就能解釋黑洞為何形成,以及行星和銀河之間為何會互相遠離。

如果再拿來解釋顏色為何存在,一切就說得通了。

我打了兩千字,是精簡之後的結果,如果要拿印證的話,我可以抄襲一大堆的文章。

但是我並沒有做,也不會這樣做,希望不會遇到小白。

接下來請自己想像顏色為何存在的原因,解釋成這樣還不懂,只能說......沒救了。

回作家的PO下一篇

回應(2)

有趣的理論,但是待證。
剛拜讀了作者的這篇文章,內容的理論,恩,相當的有趣,與許多我所知且經過許多科學家實驗並認同的理論大相逕庭,例如顏色的反射是在於物體只反射它所能反射的顏色波長,因而成為我們所看見的顏色,所以當然並不可能存在「光的行徑路線改變顏色就有改變」的可能性,因為物體的反射性並沒有改變。

 
2014-04-10 23:40 透過電腦版 回應
我不要當「小白」,我要當「草包」!
通常,「讚」都是送給作者的......前提,如果他值得。
今天,左半邊的「言」送給你,爲這兩千字的「論述」;右半邊的「贊」是我的,爲我看完了兩千字的「天書」......(笑)

修「色彩學」的時候,我還蠻得心應手的;讀這篇文章的當下,我卻覺得頗受挫的!
理論和應用,差別那麼大嗎?

恭喜,你沒遇見小白,你遇見了草包!
 
2014-02-22 14:32 透過電腦版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