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天下跟得天下在本質上本來就不同,對於人才的評鑑也是如此。戰國時期,整個時代氛圍身處大爭之世,如何一統天下是當時各國國君頭痛的問題。在戰亂頻仍的時代,用人主要是看他的有沒有識器才幹,應該要放大他的優點,而非汲汲於他的小毛病。
sXwDIYoJd96O2GEFZb3BLvRcnh08TzMjliVQAurC
不過當取得天下後,在用人上,不僅須考核他的才能,也須講究他的品格。這是由於在大爭之世,人人都心懷恐懼,眼光上大家會投射於外,時時刻刻思考如何建功立業,所以沒有什麼時間搞內耗的政爭游戲。因此即使有品格上的瑕疵,只要在大局上不妨礙,都是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雖然,吳起殺妻以求將,霍去病以奢糜而建立奇功,從當代角度來看已為不許;不過,如果仔細讀讀曹操的詔令,從非常務實的角度來觀察,單純的道德,似乎不能造就太平盛世,千百年來史書對於才、德的討論已紛紛擾擾,筆者於此不想過度討論。
8sTGRLgf9pYPUv0I6mQCoBHu2cdzFNxhjy1ZA7lK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好好觀察當今當政者-當初未取得政權時都是公認的一群好人,不過倒可好好看看現在他們把國家治理得怎樣,再回頭來思考傳統知識份子千百年來對於「才」「德」孰輕孰重的爭論。
Xq2cnhwRT3Usil017Qky54WLEY98xGpDPH6IbFjz
OiQwmX3HhLol2cu4JCfz1EUI0RPjMYsbrV76nd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