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功能「收藏作家」上線啦!
HOT 閃亮星─肆夕耽美稿件大募集

《老子》第一章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

相關章節,詳細列下:

第四章:「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

第十四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衆甫。吾何以知衆甫之狀哉?以此。」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這六章是《老子》裏專門解釋「道」的,值得好好體會感受。故此,全文一字不漏全寫出來。接下來,是要解釋「第一章」。

首先,再次重複強調,老子是一個「悟道」的人,他寫《道德經》是把自己的思想寫下來,所以,他對於「道」的看法,一定是「前後一致」。我們看到「道路」這個名詞,這邊「道路」所謂的「道」,是路的意思。在字典裏面查詢「道」,還有「跟人說話的意思」。那麼接下來,我就直接把《老子》對於「道」的意思,完整的寫下來。

道:萬物的來源與歸宿。類似於西方講得「神」、「上帝」、「真宰」、「造物主」,印度教裏的「梵」、「大梵」,以及儒家中所謂的:「天」。意思差不多。在道家裏,所謂的「道」意思就是這樣。至於,「祂」有什麼性質、特質、解釋與我們對於「道」的感受,就是老子要說的。能不能體悟,全看個人。

在道家眼裡,只有兩種人:「悟道」的人跟「沒有悟道」的人。

《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白話解釋:

道,可以用言語解釋的,就不是永恆、永久存在的道。名,可以用特定名稱界定的、可以指稱的,就不是永恆的名。

在「名稱」沒有被界定以前,那時候是萬物的起源、創始。一旦名稱被界定之後,那麼「道」這個東西,祂是萬物的母體,是萬物的來源與歸宿。

所以說啊!我們往往總是在欲望消解時,才可以看出起源,才可以看到「道」的奧妙。我們往往總是在保存欲望的時候,可以體會出母體的廣大,體會出「道」這個天地萬物的母體。

起源與母體,這兩者來自同一個地方,但是我們卻給了不同的名稱,我們可以用「神奇」來解釋。神奇之中還有神奇,那是因為一切的奧妙來源,都源於「道」啊。

以上。

我並不是一個字一個字的翻譯。而是我對於《老子》的理解,用我的語言,以及我的理解說出來我的解釋。意思就在這裡,絕對跟一般市面上解釋書籍完全不一樣。

我很喜歡司馬遷在《報任安書》裏的一句話:「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天地萬物,我們所存在的世界,我們所觀察到的宇宙。「老子」跟我們一樣也是人!他的體悟,我們也可以「體悟」。他能做到的,我們也可以學習「努力讓自己做到」。因為,人都是一樣的。並不會因為「膚色、語言、氣候」的不同,而有不同。

人,都是一樣的。都有「人性」。

道家,絕對是春秋戰國時代,「最有智慧的一門學問」。但是他們「對於世間萬物」,對於人間的「爭權奪利」,並不會「汲汲營營」,非要怎樣不可!「冷靜的觀察」,理智的做適當的決定。「如果天下紛亂,綱常失序,禮壞樂崩」,那就讓天下繼續亂吧!

索性放棄!

所以,孔子的偉大,「儒家」的地位,永遠在「道家」之上。道家,可以不跟人來往的。但是,「儒家」不行。儒家,總結一句話是曾子說得:「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道家是,我管你去死;儒家是,以天下蒼生為己任。

所以說,誰高?誰低?很清楚。道家,看事情看很開。儒家,對於天下永遠放不開,會累死自己。

道家,看得高,看得遠。儒家,看很重,永遠放不下。

回書本頁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