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功能「收藏作家」上線啦!
HOT 閃亮星─肆夕耽美稿件大募集

【2014全國中學生讀書心得比賽特優--所以浮生】

      原本這篇篇名叫「半半哲學」,也是那書的書名。因為意境的關係,加之對古風的特殊情感聯繫,名字就改成這樣了WW(W.K的所以浮生敲好聽啊~~)

-----正文

      年初乍聞某作家投湘江已逝,因著曾有幾部書緣而上網去看了些弔文憑念幾番,這才了解這又是一樁愛別離、求不得的憾事,也發現他的幾篇類自傳性質隨筆,隨筆的前後時間間隔相距頗大,前後對比,頗有幾分驀然回首浮生如夢之感。又轉念想到時人筆下的種種時光荏苒,歲月消磨,天真不再,悵然之際,對於生命又多了幾分迷茫。

      這本「半半哲學」是前些日子在書展中買下的,幾乎是一眼望見,也沒翻閱內容,毫無懸念的便拿走結帳,頗有幾分宿命般的興味。封面是一紙的素淨乳白,左下角有一個茶杯,茶湯似安化茯茶潤潤金黃,依稀有層薄霧,左上角是正楷體的四個大字「半半哲學」,在一干色彩錯雜的封面顯得格外突出。不過,吸引我的卻是那濃黑正楷旁一排小小的淺灰色副標。我看著「既不追求高不可及,也不甘於活在底,只取中庸!」的末尾二字,一陣心動。

      要精通「半半哲學」,首先得先了解何謂「半」,要了解何謂「半」,則須懂「滿」。滿者,圓滿、完滿,是一種至高至遠的境界,毫無缺憾、瑕疵,完美且無懈可擊。可,人心無饜,如書中所云:「上從帝王將相,下到平民百姓,在人生中不是有這種缺憾,就是有那種缺憾。」,陰晴圓缺自古難全,既如此,何不以眼前所見即為圓滿,手中所有即為幸福?就某方面來說,「半半」包含了「知足」的思想,卻又比知足更加深遠,它不僅體認現況,樂於現況,更充實於精神上的安寧,以中、和為貴,是各種廣義層面的「和諧」與「圓融」。而所謂的「中庸之道」,也並非指處事態度的曖昧圓滑,而是一種繁華洗淨無欲無求的豁達,順應命途,大道自在心中,如書中云子曰:「中庸即中和,『中』是有喜怒哀樂之情而未表現出來;『和』是感情表達時合乎節度。」,兩種概念相輔相成,取得平衡,即為中庸。

      我的「半半哲學」體認在我的未來願景和價值觀上,我總是習慣把事情看得很透,在這年紀的朋友們該有的血性和稜角或許也因而消磨,平日嗜書耽書的我於文字中體認了人生七苦,種種人心流離、人性徬徨。想起廖玉蕙曾經寫到她少時在枕頭裡哭著讀紅樓,笑著讀三國,長大後再讀三國,涕淚滿襟,反倒是為了兒女情長的青澀稚嫩,讀紅樓時能留下輕淺一笑。觀俗世百態,親身經歷過後,站在回憶視角的我們總能跳脫當局者迷,或許這種「輕淺一笑」的態度,正是一種豁達,一種放下。用更宏觀的角度來看,人生到最後的至高境界,也或許只是一抹淡淡的微笑。我不追求登峰造極,也不是自甘為底,而是處於兩者之間,大隱隱於市,中庸一生。轉念之間,想到了王安憶筆下的天香殞落,曲終人散、物是人非。抬眸望天,夜黑的像張愛玲道過的上海,一樣的夜晚,不一樣的時代。我不求高潮迭起,只願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無風無雨度一生,足矣。

      「半半」於我的社交層面,則是另一種生活異趣,國中時期交友滿天下,從樓梯一端走到另一端,微笑點頭無數,皆君子之交淡如水。由於半半哲學的本質是一種「和諧」,所以在待人方面是相對性的,並沒有固定僵化的模式,我也摸索了一段時間,如何在人與人之間達到一種微妙的平衡並非三言兩語所能道盡。以禮以誠相待是人際互動的基本,有很多時候「禮」所代表的可以是尊重,卻也可以表疏離,由於我性喜清淨,與同儕間互動不甚熱切密集,如果將「禮」之學問拿捏得當,亦可達到「若即若離」,既可友愛相對,也能保有充足自我的思想和諧。這是一種介於「熟」與「不熟」間的中庸之道。

      抽象名詞一向難下定義,且一體多面,但相對的是它有一定的彈性,能夠做多方的解釋,對我來說,所謂的「半半哲學」其實很簡單,它就是一種平,一種淡,一種定性,一種讓人沉潛下來的方式。讓我們在這個所有事物都飛速流轉的世代,停下來思考本質的哲學。

-----

      有南康白起,有盜墓筆記,各種伏筆WW

      看看親們有沒有共鳴~

上一篇回作家的PO下一篇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