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功能「收藏作家」上線啦!
HOT 閃亮星─肆夕耽美稿件大募集

聖人請卸妝:對月的千年一嘆

一輪皎潔的明月,高掛天空,成了從古至今騷人墨客的絕佳題材,有寄情於景,抒發內心感慨,同樣一個月,卻成了串起古今中外的名景,尤其是李白、蘇軾,對於月亮的賞析還有異曲同工之處。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憶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這是李白《把酒問月》的詩句。

再來看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把酒、明月畫上等號的,只怕是李白先起的頭,蘇軾再借用他的創意,只是兩件作品同樣膾炙人口。談到古今之嘆,兩人也有雷同之處,正如同蘇軾《念奴嬌》中,遙想三國風雲人物所作所為而發感慨:「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緬懷古人,寄情於月,以酒敬之,真不知是千古一摽竊呢,還是英雄所見略同?只是這摽竊也摽的太好了,無怪賈伯斯會說抄襲也是一種創新。

但也有人對美麗的月充滿了恨:「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看到明亮的月,竟讓李後主想到國仇家恨,月亮何辜,要擔此業障?

與李後主同樣姓李的李白也不這麼想,對他來說,詩與景,同屬個人的感受,他的月亮是個藝術品,可供玩賞的,最多最多就是見月思鄉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雖然簡單,卻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同樣在唐朝,白居易也發出同樣的感嘆:「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看到這裡,不免要拍案大叫,為什麼一個月亮能有這麼多種說法,更別提月亮更是常被拿來吟詠愛情了。如果將月亮擬人化,可以讓她發表感想的話,她會說什麼呢?大概是「這樣都行?」吧!

撇開這些對月亮多愁善感的詮釋,還是不如佛經偈語來的坦蕩:「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上一篇回作家的PO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