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功能「收藏作家」上線啦!
HOT 閃亮星─肆夕耽美稿件大募集

丹尼爾˙凱斯先生,再見。

      起初,對於多重人格這類型的題材沒有多大的興致,只是因為博客來當時時值打折季,所以便買下了《24個比利》一書。但原因當然沒有這麼薄弱,畢竟以後可是心理系本科生,閱讀此類書籍多少有些助益。

      可是本人因為有買新書會擱置一段時日才閱讀的習性,所以遲遲未翻動。加上它的厚度讓我有點小卻步。不過,我終究還是翻開了,而且一看就停不下來──功勞要歸於撰寫此書的凱斯先生。

      這本書何以出版至今日三十幾年依舊受到世人矚目是其來有自,第一,本故事為真人真事,第二,主角比利的24個人格非常鮮明,且為美國俄亥俄州第一起犯下強姦案卻獲判無罪的首例。

      但是要把這麼樣的一個故事不參入過多的主觀情緒是有學問的,這一點凱斯先我著實令人驚豔。他以全知觀點貫穿整部故事,其實工程很浩大。24個人格無疑是24個演員在台上演戲,而每個演員都要恰如其分的演活自己而又不佔他人光彩真的很艱難。但是凱斯先生做到了。

      亞瑟的聰慧、艾倫的機敏、湯米的狡猾、大衛的無助、丹尼的茫然、雷根的易怒......都能詮釋得很到位。而且正因為是真人真事,所以我不禁對於比利產生了好奇和憐憫。為何憐憫,請自行翻閱,這裡就不劇透了。

      我一直不太相信「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這句話。

      八點檔那種聞了明星化露水可以返老還童的戲碼在真實人生中實在太唬爛,這是題外話。

      然而藉由觀照比利的人生,我卻覺得好真實,但是又很戲劇性。我在看書的過程中一直在想,人格與人格之間的相處會不會很複雜?會不會就此迷失自己?對,比利迷失過。這是廢話,連我這種普通人都曾迷失自己,何況他身體還住著那麼多人。

      我比較同情的是,比利獲判無罪遭致俄害俄州市民的唾罵與抗議,其實不難理解,可是我直覺地替比利感到可憐。很多事實的面相有劃分很多程度,或許人民只看見:強姦犯怎麼可以逃過法律制裁,司法不公!而我看見的是:比利為何要為不是自己犯下的罪刑付出代價?這不公平。

      迫於種種無奈,比利也遭受很多非人待遇,可是沒人知道。沒人為了比利的境遇感到可憐,沒人曉得他為何會走上這一條路。

      可是這也產生一個問題,我們有沒有必要去了解事實背後的隱性事實?我會稱它為"隱性事實"而不是"事實"是因為我們通常看不見"隱性事實"而妄下斷論。

      有人可以說,為什麼要去了解?就算不曉得隱性事實,但是他犯下了強姦罪仍是事實,這點無法消抹。對,這樣說沒有瑕疵。

      可是我認為要了解"隱性事實"有其必要性。這其實就跟上歷史課要從淵源講起是有相同作用,為何要知道一戰如何爆發?閒閒沒事做就來幹架?不,因為塞爾維亞的激進分子刺殺奧國的斐迪南大公為導火線;為何有自強運動?因為中國人見證了英軍在鴉片戰爭中的船堅砲利,而引發此一器物變革。

      事件的發生是由很多因素的組合而串連成一個完整的過程。追根究柢可能會讓人覺得過於鑽牛角尖,可是往往就是憑著鑽牛角尖才能看到更多的想法和真實。

      比利為什麼犯下強姦案?因為他的其一人格阿達娜偷去雷根的時間而犯下強姦案打破人格之間訂立的規則。所以我認為不知情的比利沒有必要扛阿達娜犯的罪。就是這麼一回事。

      不過,我再如何認為比利無罪也沒有任何轉圜之餘。法官說的話才算數。

      《比利戰爭》這本書的精采度更超越前作。

      一看完前作,心頭一掛念著何時才能買到續集。在買到它的當下我真的體會到什麼是求知若渴了,哈。不過說精彩度可能有點對不起比利,因為他在這本書中可謂受苦受難之冠。而且在閱讀的同時,才了解到精神病院有很多黑幕,實在是非常之黑暗。(當然不是全部,意指某些)

      怪不得歐美國家至今還無法出版續集,肯定是有心人士百般阻撓。

      在續集中可以更看出比利的心境波折跌宕,而且看的出來比利真的很聰明。看書中描述就讓我對湯米的風景畫越來越好奇,真希望可以親眼一睹風采。

      我還記得看到比利逐漸對人生失去希望而絕食的那一段,眼淚差點落下來。

      真實的體會,輕易撩動心弦。

      今年六月十五日,凱斯先生離開人世了。我很慶幸可以讀他的作品。再見。

上一篇回作家的PO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