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功能「收藏作家」上線啦!
HOT 閃亮星─肆夕耽美稿件大募集

緣起

我喜歡看小說,閱讀是一種腦排毒,因為閱讀的時候可以讓自己忘記所有塵世間無聊的瑣事,進入另外一個世界。閱讀是世間最不會傷害別人的活動。

但我的書架上有將近二十年的時間都是以翻譯書居多。中文創作書去哪了呢?

中文文學創作是否式微了?是否沒有市場了?很多人跟我有相同的疑問。

有一派人會點頭稱是,因為問問現在的孩子或是青少年(也就是未來文學市場的消費者)最愛看的文學書,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外文翻譯書,如「哈利波特」系列,如吸血鬼主題的相關文學創作。巫術、吸血鬼等西方文學象徵,現在的青少年耳熟能詳。

中文文學創作書想要有創造的市場,往往需要其他媒體的協助,例如,電視。一齣「人間四月天」使讀者重溫徐志摩的創作,使青年學子有意願讀讀徐志摩。一齣「她從海上來」使人們再讀張愛玲、重溫張愛玲的愛恨情仇。

最近大師蔣勳上了媒體,第二天網路書店的銷售業績就節節上升。但有沒有相反的狀況呢?例如,書紅了改編成小說。有啊!最近兩部清宮劇《步步驚心》與《甄嬛傳》,都是小說紅了才改編成電視劇的。這一派愛看網路小說的讀者,肯定不會認為中文文學創作式微了吧?!

活在後現代的我,秉承後現代的思想,當然也認為看小說是私人的喜好問題。(口語就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這個喜好會跟成長背景、所學經歷、人生閱歷等有關。

所以:我愛看長篇小說勝過短篇小說。正因為愛看長篇,可以知道我看小說的品味是有些龜毛的,畢竟長篇小說要能寫成長篇,就得有梗、就得考據背景、就得前後邏輯連貫、就得有釣人胃口看下去的情節。

所以:我愛看風格嚴謹,考據正確,而且還要有些文化背景與象徵意涵性的長篇小說。白話文、火星文夾雜的小說,除非配合主角身份需要出現在對話中,否則那類小說我只能說:別說沒有文學價值了,甚至連「閱讀」的價值都沒有。

這樣說太苛刻了吧?!是啊。但活在後現代的我,秉承後現代思想的我,知道後現代的人太自我了,最愛說:我覺得……。只要言之有理,自然我能在此大放厥詞,說一說我的文學品味(反正此純屬個人)、說說我對作品的要求(反正決定花錢買書的人是我,讀者最大)。

更重要的是,我還能自由地說我看完後的感想,反正——作者已死。活在後現代的我,謝謝羅蘭‧巴特提出「作者已死」的看法,當然也完全同意羅蘭‧巴特的「作者已死」的看法。「作者已死」,看完小說後的感想純粹屬於讀者的,與作者無關啊,所以

作者已死,所以後現代的我不但愛看小說,還愛看別人寫的感想。用網路語言說,那叫做:讀者回應。

拜科技之賜,活在網路小說興盛的時代,有了很多小說可看。(請注意!是很多小說可看,而不是「好小說」、或「有文學價值」的小說可看。)更好的是,網路上可以找到很多有相同文學品味的同好,可快速地交換小說資訊,可快速地交換看完某一章回、章節、段落的想法。以文會友可是人生一大享受。

拜起點臺灣之賜,我在這個網站上遇到許多有趣的書友,看了「很多」小說,還能跟書友們溝通交流、在網路空間留下感想。這些想法散在台灣起點的各小說空間內,與有相同癖好的書友們的交流也是。

但今年年初起點臺灣週年慶時,猛然一看,似乎跟有些書友漸漸失去聯繫,有些書友忽然在書海中銷聲匿跡,讓我大感遺憾。這是網路世界的通則嗎?人總是來來去去、總是不留下一點蹤跡。我的思緒也會是這樣子嗎?

太可惜了!雖然我生在後現代,但培養我腦子的師長們可都是現代人,是念舊(珍惜舊有一切)的一代,認為人要留下點什麼的一代,我當然也受到影響,遂想要為自己看過的書、看書時的想法留下一點痕跡,更想要把別人的想法、推薦的書通通留下。

雖然不覺得自己的文筆有好到可以寫評論,雖然跟許多深具文學價值的名著相比,起點上的作品也不夠格被寫評論,但有羅蘭‧巴特與後現代的思潮撐腰(怎麼樣都要捉住這些大師背書啦!)、但還是想要分享自己為什麼被這本書吸引的原因,所以決定將自己在起點看過小說、一些想法作點記錄,以「我」為主詞,以「文」會「書」友,喜歡討論相同主題書的書友,都請以「我」與「我」的「文字」交流吧!

回書本頁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