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功能「收藏作家」上線啦!
HOT 閃亮星─肆夕耽美稿件大募集

【寫作指南】邁向你的作家之路─(1-2 創意生活實例)

1-2-1    一步一腳印的麵包達人──吳寶春

      得到2010年首屆世界盃麵包大師賽,歐式麵包組世界冠軍的吳寶春出生於屏東,十二歲的時候父親過世,母親必需獨力扶養八個孩子。靠勞力賺錢的媽媽只能替人採鳳梨、採甘蔗。小時候由於家裡很窮,所以哥哥就帶吳寶春去抓過境的伯勞鳥當晚餐。因為家貧,兄長們陸續到外地工作,吳寶春也在十七歲時隻身離家至台北當麵包學徒,在青春年華該陽光、該歡笑的時候開始幫忙負擔家計。剛到台北的他,身上只有一點換洗的衣物,以及五十塊錢,根本沒有辦法過生活,還是麵包店師傅借給了他一百塊,他才得以度過在台北的頭一個月。

      初到麵包店當學徒,工作相當辛苦,他必需每天清晨三點鐘起床工作,將前一天晚上所準備好的數百個波蘿跟蔥花麵包發酵,因為個子很小,只好站在沙拉油桶上將置滿麵包的烤盤送進烤箱,時常因此而燙傷了手臂。辛苦的工作一直持續到晚上九點鐘才得以收工休息。然而他不放棄任何可以學習的機會,只要是麵包店裡的工作,哪怕是削馬鈴薯、備料等等的小事他也願意去做。別人下班後總是放鬆出去玩,他卻每天留在店裡,自己開始練習揉麵糰、做麵包。

      當年在麵包店做學徒的月薪一個月只有幾千塊錢,他只留了兩仟塊生活費,其餘的全都寄回屏東老家。退伍之後,他熬了四年半終於從學徒當上麵包師傅,數年後他成了台中三家大麵包店的主廚。由於時代的進步;生活品質的提昇,大眾在麵包的食用上開始注重變化,講究健康、創意、口感與風味,面對這些對他而言突如其來的變化,以前從師傅那所學到的知識與技術不再足以應付,於是麵包店的業績不升反降,面臨了一個必需改革的局面。在這當口他聽聞有一位麵包門外漢陳撫光主廚非常成功地經營一家麵包店;店裡所賣的麵包都很醜,店的位置也不挺好,在巷子內,可短短的時間就讓麵包大賣。吳寶春聽到這樣的事情,很難以相信是真的,他決定親訪這家麵包店的門外漢老闆,想向他請教如何經營好麵包店。他帶了自己認為是最好吃的麵包給陳撫光吃,沒料到他只吃了一口就扔掉,說:「真難吃」!

      面對如此窘的狀況,吳寶春傻了,但其實這時候的他還不知道,做一個好吃的麵包,訣竅就在於「味覺」。由於陳撫光出生醫生世家,生活優裕,吃美食、聽音樂、欣賞藝術,非常享受生活,所以他對「美食」的要求與講究的層次,遠遠超過屏東窮鄉僻壤長大的吳寶春。因為吳寶春從沒享受過好日子、過精緻的生活,所以他無法想像原來墨魚跟紅酒皆能入麵包,所做出來的東西「感覺」、「標準」也不夠細緻。陳撫光見吳寶春對麵包製作很有心也很認真,為了訓練他的味覺,陳撫光帶他四處吃好吃的東西,不管是路邊攤、滷肉飯,甚至是高級的餐廳料理、法國菜,他都要他從裡頭去體驗簡單而好吃的「味道」。陳撫光還訓練他要懂得欣賞美、欣賞藝術、聽音樂、賞畫,提昇自己的層次,過屬於「美」的生活,這樣才會明白什麼是「好」,知道好吃的東西要怎麼「創造」出來。一個好吃的東西、一道好吃的料理,吃在嘴裡的當下絕對能在腦海裡浮現出「畫面」來。「美」、「創意」與「用心」融入食物,才能感動人心、觸動味蕾。

      吳寶春在陳撫光的刻意訓練調教之下大為進步,他的世界變開闊了;他看的多、知道的多,眼界也從此打開了。

      2010年世界盃麵包比賽前一個半月,法國方面規定新的賽事規則,要求歐式麵包的項目得在八小時以內做出十一種麵包,共二百五十一個。比賽當天台灣代表隊伍正式上場,八小時的比賽正式開始。然而第一個比賽的難題就是麵粉的標籤全被拿掉,不同廠牌的麵粉需水度不同,師傅們必需憑以往的經驗做出判斷,調出自己所需的比例.....

      一路走來,他辛苦了那麼久、熬了那麼多年,終於,四十一歲的他拿到世界冠軍,做出第一名的好吃麵包。他最好吃最有名的麵包有「酒釀桂圓麵包」以及「米釀荔香麵包」。「酒釀桂圓麵包」奪得2008年世界盃麵包大賽的「國家特色」麵包;「米釀荔香麵包」則是2010年世界盃麵包大師賽時的「國家特色」麵包。

1-2-2    勇闖紐約時尚圈的服裝設計大師──古又文

      古又文三歲時,父親意外往生,幾日後一些擔心要不到會錢的朋友親戚一時聚集在古家,想要向古又文的母親要錢。古又文的母親在極其堅困的生活狀態下,早上當清潔工,傍晚到有錢人家幫傭,靠著堅忍的意志力與毅力,養大古家三個孩子。

      古又文十五歲時,面臨考高中的升學壓力,當時大部份學生都將志願放在一般普通高中,為得是將來能夠升大學。然而古又文卻跟別的同學不一樣,由於他自小就對漫畫感興趣,所以他不考普通考中,反而想念職校美工相關科系。由於他國中時期的成績還不錯,所以順利考上台北松山商職的商業設計科。從未畫過畫的他,考上商設科那一刻,開始他拿畫筆繪畫的學習生活。原本母親不太贊成他學商設,認為男孩子應該念工科比較有前途,但他忠於自己,一心只想念商設,最後母親還是尊重他的決定。他沒有浪費三年寶貴時間念普通高中,從商職開始就朝專業技能的方向前進。

      然而命運就是這麼奇妙,原本喜歡商設的古又文,商職畢業後考上樹德科技大學流行設計系,原本他想轉至視覺傳達設計系(與商設同為平面設計相關科系)就讀,但他的大學講師邱鳳梓鼓勵他主修服裝設計、副修布料設計,沒想到古又文念著念著,又念出了興趣,自此一頭栽進服裝設計多采多姿的美麗世界裡。大學畢業後古又文同時考上樹德科大的流行設計研究所與輔仁大學的織品服裝研究所,邱鳳梓老師建議他不妨換個環境學習,接受不同的剌激,所以他聽從建議,最終選擇了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研究所。念研究所時,他成立工作室,並在品牌服飾公司擔任設計師。由於贏得了一項國際服裝設計大賽的優勝,可免費入義大利大學的研究所繼續深造,不過最後他還是接受邱鳳梓老師的建議,申請進入倫敦設計名校──中央聖馬丁斯藝術設計學院(Central   SaintMartins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攻讀碩士學位,主修針織服裝。商設、流行設計與織品服裝雖是不同的科系,不過皆屬「設計」(創意)的範疇,多方嚐試與學習的結果,使得古又文不斷激盪出許多令人更意想不到的創意火花。

唯有做自己,培養國際的格局,才能生存

      走進服裝設計這一途後,古又文感歎,台灣的設計環境很習慣「抄襲」,雇主多少希望設計師能抄襲服裝市場上的暢銷作品,這讓他感到相當痛苦。直到2007年他參加香港時裝週的時候才發現,一向被國內廠商認為太過誇張的單品,日本廠商卻願意以三倍之譜的高價購買,他看見世界是寬廣的,所以他要走向國際的舞台,這樣的想法終於促成他前往倫敦中央聖馬丁斯藝術設計學院,繼續深造。

      服裝設計的路上,古又文曾走得很辛苦。人們所會記得的,只有他成功那一刻,卻不會、也不知道他背後曾有過無數次的失敗啃蝕著他的心。雖然現階段已有了另人刮目相看的成績,但他還是以戰戰兢兢的心態持續走他的服裝設計之路。他曾說過:原本距離自創品牌的夢想有3000公尺那麼遠,得獎後或許突然縮短只剩一公尺,然而這卻是好長的一公尺。他明白,如果躁進地走那一公尺,不但不會更快達成夢想,只會拖垮原本的步伐,甚至讓自己粉身碎骨。

      他,就是那麼清楚自己要什麼、該怎麼做、如何去堅持。

 

回書本頁下一章